河南城建學院能源與建築環境工程學院

能源學院擁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全校唯一的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15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價值超過760萬元的儀器設備。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比例達77%以上,已經形成一支業務素質高、學術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城建學院能源與建築環境工程學院
  • 教職工:40多人
  • 教授:8人
  • 副教授:16人
  • 在校生:1268人
學院簡介,特色專業,師資力量,專業設定,院領導,黨建工作,

學院簡介

我院設有建環、熱動、機械三個教研室和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實驗中心。實驗中心下設燃氣、暖通、熱動、建築設備實訓中心、CAD等教學實驗室;並建立了燃氣高效燃燒、生物質燃氣、空調節能技術等學科實驗室。配置了技術先進、數量充足的實驗儀器設備。建有省內外實習基地15個,能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
我院現有專兼職教師40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6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名,碩士學位教師26名,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優秀教師3名。職稱、學歷、學緣、年齡和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合理,能持續不斷地進行高水平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出版論著、教材50餘部,發表論文120餘篇,EI、SCI、ISTP等收錄30餘篇。
我院在校生1268人,生源地涉及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至今共培養畢業生3000多名,分布在河南、廣東、湖北、江蘇、浙江等省份的設計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位居我校前列,考研率也逐年上升。
在校領導的支持和全院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取得了優良的成績。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且在2015年時通過專業評估,其中全國至今僅有30餘所通過,為河南第二所通過專業評估的學校。《傳熱學》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榮獲了校青年教師授課大獎賽一等獎、校先進黨組織、學生管理先進單位、校先進團總支、校就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特色專業

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依託學科建設平台,調整專業建設思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最佳化專業教師隊伍,提高教研、科研水平,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此同時,發揮原有的國家試點專業燃氣工程技術較為突出的優勢,重點辦出本專業的特色,建設良好的工程/實踐環境和育人環境,將本專業建設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燃氣及暖通行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一是理論基礎紮實、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二是燃氣及暖通行業急需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訓基地。通過兩個基地的建設,使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居於省內領先地位,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其他同類高校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的建設與改革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
1、改革與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
構建以培養受社會歡迎的本科畢業生為目的,符合時代要求,突出專業特色,適應國家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一套課程體系完備、教學內容合理、教學方法科學、實踐教學優勢突出,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
結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本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新發展、新要求、新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改革教學內容;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爭取2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4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在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上有所突破;不斷加強教材建設,主、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9部;爭取使用國際優秀教材,實現 2~3門專業課程雙語教學。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教師培訓、交流、深造和引進的常規機制,選派專任教師到本專業生產第一線交流學習,聘請共建單位的專家到學校兼職授課。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結構最佳化、梯隊合理、素質優良、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爭取三至五年內使本專業教授、副教授達到65%以上,35歲(含)以下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達到100%,其中45歲以下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達到30%以上。打造一支業務精、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學團隊。
4、提高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能力
強化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力爭五年內承擔省部級以上本專業科學研究項目6項以上,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項以上;承擔省部級以上本專業教改研究項目3項以上,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2項以上。
5、加大教學管理和教學條件建設力度
建設一套制度健全,手段先進,執行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保證及監控體系;畢業生社會需求調研和質量跟蹤調查制度化、經常化;充分利用好學校投入經費,並通過橫向科研聯合、舉辦專業人員培訓等形式拓寬教學經費籌措渠道,力爭每年的實驗室建設投入達到80~100萬元;五年的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現代教育技術等專項的建設經費達到90萬元左右。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實踐環節規範化、圖書管理標準化、辦公條件自動化。
6、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率
加強開放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抓好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從工程實際中尋求題目,儘量做到真題真做,並使學生的相關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和套用價值;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省級及以上各類科技競賽,參與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成果轉化、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拓寬就業面,提高學生就業率(就業率達到97%以上),從而提高學校聲譽和本專業的影響力。
7、發揮專業基地功能,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加強與地方政府、省內外燃氣、暖通等相關單位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使我院逐步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本專業領域產品開發、科學研究與諮詢基地;成為國家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燃氣專業、暖通空調專業)、國家註冊設備監理工程師考試培訓基地。

師資力量

能源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我院在編的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4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講師12人,助教4人。博士5人,碩士26人,學士9人。教學團隊老中青搭配合理,平均年齡40歲,具有合理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是一支專業基礎理論紮實,教學實踐能力強的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我們已建設成了一支目標明確、梯隊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較高素質、積極向上的教學團隊。為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證。

專業設定

我院現有3個本科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1個專科專業:城市燃氣工程技術。其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河南省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城市燃氣工程技術為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從事燃氣供應、供熱工程、通風空調系統等方面的設計、施工管理、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培養教育,學生具備燃氣輸配、燃燒套用、供熱工程、空調製冷工程等領域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廣博的專業知識,並具有對各種建築環境設備系統進行研究設計、施工調試和運行管理的能力。
特色優勢:在長期的教學、科研活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高水準的城建風格。2008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並已通過申報省級重點學科,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畢業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紮實的業務能力、力求創新的工作作風,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我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本專業套用範圍廣泛,就業前景樂觀,近幾年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100%。
主要課程:本科生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機率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基礎等基礎理論課;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建築環境學、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流體輸配網路等專業基礎課;空調工程、供熱工程、燃氣輸配、燃氣燃燒與套用、空調製冷技術等專業課。本專業實踐環節包括主幹課程的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師資力量: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現場實際工作經驗。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7人,具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的雙師型教師3人。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燃氣、空調、熱力、製冷等行業的設計部門、科研院所、工程施工單位、高等院校、管理機關,從事設計、研究、開發、施工、教學、管理、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能源與動力工程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熱力系統和各類動力設備、製冷系統與各類製冷裝置以及空調裝置的設計、運行、技術改造和管理的基本知識,從事熱能有效轉換以及低溫製冷與空調方面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主要內容為:實現熱能與機械能轉換的熱力發電系統;進行動力機械、熱工設備和控制系統設計、運行、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熱能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學習製冷與空調技工程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冷熱源、能量轉換技術;具備熱力系統、製冷空調裝置設計研究、技術改造、運行管理及熱能工程檢測、控制的相關能力。
主要課程設定: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電子、C語言程式設計、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金材料、專業CAD、機械基礎、熱工測量儀表、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製冷與低溫原理、空氣調節、冷庫技術等主要專業課程及專業選修課。本專業實踐環節包括主幹課程的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
知識能力要求:具備計算機套用的相關知識,能夠較熟練的使用計算機解決工程有關問題。掌握熱能轉換和利用,製冷與空調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具備熱力系統、製冷空調裝置設計研究、技術改造、運行管理的能力。具有從事熱能工程檢測、控制的相關知識能力。
就業方向:熱能與動力設計研究、電力建設單位,從事工程設計、科研開發工作。大專院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熱力發電廠、製冷裝置生產企業、建築施工單位,從事熱力設備運行管理、技術改造和施工組織管理、監理工作。
城市燃氣工程技術(專科)
本專業主要培養城市燃氣、供熱、空調工程的設計、施工與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套用型人才。畢業生可到燃氣、供熱與空調方面的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從事供熱廠、站、氣源廠的生產、運行管理等工作。

院領導

院黨總支書記:劉海燕
院長:馬良濤
院黨總支副書記:弓亞超
副院長:王許濤
副院長:周恆濤

黨建工作

1、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
3、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4、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5、黨員的起碼條件——申請入黨的條件
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6、黨員的基本條件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制度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
7、黨員的義務
(一)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民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
(3)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4)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
(5)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8、黨員的權利
(1)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檔案,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
(2)在黨的會議上和黨報黨刊上,參加關於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
(3)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
(4)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幹部。
(5)行使表決權、選舉權,有被選舉權。
(6)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鑑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
(7)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並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
(8)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並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覆。
9、黨的紀律處分
黨的紀律處分是黨的組織對於違犯黨紀的黨員,根據其錯誤性質和情節的輕得,按照黨章的有關規定作出的處罰。黨紀處分是對違紀黨員採取必要的教育手段和組織手段。黨章規定的黨紀處分有五種: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10、黨徽黨旗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
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
中國共產黨的黨徽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誌。黨的各級組織和每一個黨員都要維護黨徽黨旗的尊嚴。要按照規定製作和使用黨徽黨旗。
11、黨員宣誓誓詞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12、預備黨員的權利:除了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外,其他同正式黨員一樣。
13、黨員的黨齡:從預備期滿轉為正式黨員之日算起。
14、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
15、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是
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16、黨的紀律處分有五種: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17、黨的代表大會和委員會的產生
要體現選舉人的意志。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候選人名單要由黨組織和選舉人充分醞釀討論。可以直接採用候選人數多於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也可以先採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後進行正式選舉。
18、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9、黨的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
20、黨實現的宏偉目標的條件: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民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
21、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的四項基本要求:(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2)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3)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4)堅持民主集中制。
22、黨的工作路線: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民眾的自覺行動。
23、黨的最大優勢:密切聯繫民眾。
24、黨的五個作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學風、幹部生活作風。
25、八個堅持、八個反對:(1)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2)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3)堅持密切聯繫民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4)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5)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6)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7)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8)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26、公民道德規範綱要: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7、五種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艱苦奮鬥,務求實效;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28、四大紀律: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民眾工作紀律。
29、八項要求:(1)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陽奉陰違自行其是;(2)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獨斷專行,軟弱放任;(3)要依法行使權力,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4)要廉潔奉公,不接受任何影響執行公務的利益;(5)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允許他們利用本人的影響謀私利;(6)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親,陰私舞弊;(7)要艱苦奮鬥,不奢侈浪費,貪圖享受;(8)要務實為民,不弄虛作假,與民爭利。
30、兩個務必:(1)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2)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31、四個人格形象:誠實守信的人格形象,公道正派的人格形象,清正廉潔的人格形象,敬業奉獻的人格形象。
32、四個高度認同:對祖國的高度認同,對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同,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對中國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33、五十五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1)必須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2)必須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增強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3)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4)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5)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以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6)必須堅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34、“八榮八恥”內容: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35、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胡錦濤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需要將思想認識上的收穫轉化為指導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實際行動。科學決策是領導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能否做到科學決策就成為檢驗各級黨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的重要標準。近年來,鐵道部黨組從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和人民民眾的新期待出發,深入調研,果斷決策,努力推動我國鐵路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積累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寶貴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