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革命烈士陵園

沛縣革命烈士陵園

沛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沛縣城西的鹿樓鎮鴛樓村東,坐北朝南,門前即沛鴛公路,距沛縣城22公里,占地面積14.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沛縣革命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江蘇省沛縣城西的鹿樓鎮鴛樓村東
  • 占地面積:14.5畝
  • 始建時間:1967年8月
簡介,其他,著名景點,旅遊信息,附:豐縣陳新莊戰鬥,

簡介

人文歷史
原名為鴛樓烈士陵園,始建於1967年8月,是為紀念在1941年1月22日張堤口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72名指戰員而建。1938年10月,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調整侵華戰略,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在占領區加緊扶持漢奸傀儡政權,而將主要軍力進攻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地方國民黨頑固派勢力配合日偽軍瘋狂進攻抗日根據地,民族和階級矛盾交織,我軍處在日偽頑的夾擊之中,為確保連線我湖西抗日根據地與冀魯豫軍區至延安的豐北十字河重要交通線的暢通,打擊豐沛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反共氣焰,收復沛縣地區,1941年1月16日,我八路軍教導四旅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組織了東進討頑戰役,取得了攻克圍寨10餘個,斃、傷、俘敵630餘人,繳獲槍枝500餘支的重大勝利。當此時,八路軍教導四旅11團3營奉命駐紮豐縣陳新莊(今歡口鎮),教導四旅直屬特務連駐紮沛縣張堤口村(今鹿樓鎮)。1月18日,陳新莊駐軍遭日軍襲擊,1月22日清晨,豐縣日偽軍和駐沛縣龍固的日偽軍計700餘人,又對我張堤口駐軍發起突然襲擊,激戰從清晨到午後,面對裝備有坦克、大炮的十倍於我的敵軍,我八路軍特務連在連長韓少營的指揮下奮勇抗擊,最後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除個別戰士倖免,其餘72人全部壯烈犧牲。當年,鄉親們滿含熱淚將烈士們安葬在村南高地,收屍時戰士們與敵人搏鬥抓握著的手指都掰不開,有的緊抱敵同歸於盡;有的彈藥耗盡後用石頭砸、用大刀劈、拳打口咬,有的嘴裡還咬著日偽軍的半個耳朵,手榴彈上沾滿了腦漿……,英勇悲壯,氣貫長虹,場面極為壯烈。
為了紀念在張堤口戰鬥中獻身的八路軍指戰員,解放後,1965年“文革”前夕,原黃河支隊警衛營排長鬍玉嶺同志,身抱殘疾,仗義執言,為犧牲的老戰友立碑奔走呼號,在湖西老人的提議下,終於1967年8月,沛縣人民政府劃地4.5畝,建立了鴛樓烈士陵園,將張堤口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英烈集體遷葬園內,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徐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更好地告慰先人,激勵今人,教育後人,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009年8月,縣委、縣政府決定斥資300萬元在原址擴建鴛樓烈士陵園,由原來的4.5畝擴大到14.5畝,並逐步將全縣散葬的革命烈士搬遷到烈士陵園安葬。

其他

著名景點

陵園正門兩旁有兩間乳白色的門衛房,門衛房兩側松柏掩映。進入正門,一條寬25米,長60米的青石坡道直通巍峨的烈士紀念碑,中間一條石階道將坡道分開,坡道兩側是一米多高的青石護欄,青灰色的大理石紀念碑長寬各12米,碑基座離地平面4米,碑文正面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國防大學校長朱敦法上將親筆題寫的“沛縣革命烈士紀念碑”9個鎏金大字,碑身背面鐫刻著沛縣人民政府的碑文。 2010年4月,鴛樓革命烈士陵園擴建完畢,更名為“沛縣革命烈士陵園”。

旅遊信息

沛縣革命烈士陵園的建立,開闢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陣地,是繼承湖西革命英烈精神的具體體現,為教育子孫後代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傳統提供了良好載體,必將成為弘揚革命傳統的重要場所,必將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

附:豐縣陳新莊戰鬥

據有關史料記載,1941年1月11日,我八路軍115師教導4旅11團3營,奉命從山東單縣挺進豐北歡口鎮。1月18日拂曉,該部突然遭遇日偽頑軍千餘人包圍。為掩護大部隊轉移,該營營長王吉善、教導員孫新民當即決定留下,帶領40多名同志在陳新莊擔任狙擊任務。留守人員以一當百,奮起反擊,堅守陣地近10個小時。激戰中,38位戰士壯烈犧牲。1985年,豐縣人民政府在這裡修建了陳新莊抗日烈士墓並立碑紀念。2005年,值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中共豐縣縣委、豐縣人民政府決定重修抗日烈士公墓,建成一座抗日烈士陵園。重新修建的豐縣歡口鎮陳新莊抗日烈士陵園 園區占地4畝,烈士紀念碑高9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