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魯迅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是魯迅的一部作品。

基本信息,原文,注釋,

基本信息

篇名:沙
體裁:雜文
作者:魯迅
出處:《南腔北調集

原文

近來的讀書人,常常嘆中國人好像一盤散沙,無法可想,將倒楣的責任,歸之於大家。其實這是冤枉了大部分中國人的。小民雖然不學,見事也許不明,但知道關於本身利害時,何嘗不會團結。先前有跪香〔2〕,民變,造反;現在也還有請願之類。他們的像沙,是被統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來說,就是“治績”。
那么,中國就沒有沙么?有是有的,但並非小民,而是大小統治者。
人們又常常說:“升官發財。”其實這兩件事是不並列的,其所以要升官,只因為要發財,升官不過是一種發財的門徑。所以官僚雖然依靠朝廷,卻並不忠於朝廷,吏役雖然依靠衙署,卻並不愛護衙署,頭領下一個清廉的命令,小嘍羅是決不聽的,對付的方法有“蒙蔽”。他們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時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稱尊處就稱尊。有些人譯俄皇為“沙皇”,移贈此輩,倒是極確切的尊號。財何從來?是從小民身上刮下來的。小民倘能團結,發財就煩難,那么,當然應該想盡方法,使他們變成散沙才好。以沙皇治小民,於是全中國就成為“一盤散沙”了。
然而沙漠以外,還有團結的人們〔3〕在,他們“如入無人之境”的走進來了。
這就是沙漠上的大事變。當這時候,古人曾有兩句極切貼的比喻,叫作“君子為猿鶴,小人為蟲沙”〔4〕。那些君子們,不是象白鶴的騰空,就如猢猻的上樹,“樹倒猢猻散”,另外還有樹,他們決不會吃苦。剩在地下的,便是小民的螻蟻和泥沙,要踐踏殺戮都可以,他們對沙皇尚且不敵,怎能敵得過沙皇的勝者呢?
然而當這時候,偏又有人搖筆鼓舌,向著小民提出嚴重的質問道:“國民將何以自處”呢,“問國民將何以善其後”呢?忽然記得了“國民”,別的什麼都不說,只又要他們來填虧空,不是等於向著縛了手腳的人,要求他去捕盜么?
但這正是沙皇治績的後盾,是猿鳴鶴唳的尾聲,稱尊肥己之餘,必然到來的末一著。
七月十二日。

注釋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五日《申報月刊》第二卷第八號,署名洛文。
〔2〕 跪香:舊時窮苦無告的人們手捧燃香,跪於衙前或街頭,向官府“請願”、鳴冤的一種方式。
〔3〕 這裡所說“團結的人們”和下文“沙皇的勝者”,隱指日本帝國主義。
〔4〕 “君子為猿鶴,小人為蟲沙” 《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古本《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