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組

沙參組

沙參組(學名:Sect. Microdiscus Fed.)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胡蘿蔔狀根,花冠口部不收縊;雄蕊遠短於花冠,極少近等長。本組中的杏葉沙參是中國藥典規定的南沙參藥源之一。是著名的養陰清肺、鎮咳祛痰的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南沙參除了中國藥典規定的杏葉沙參和輪葉沙參的根之外, 作為藥用的南沙參還有本組的泡沙參無柄沙參石沙參華東杏葉沙參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下級亞組,栽培技術,選地茬口,整地施肥,繁殖方法,田間管理,病蟲防治,採收加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莖生葉輪生或互生;花萼裂片鑽形至卵形,全緣或有齒;花冠鐘狀或狹鐘狀,或漏斗狀,口部不收縊;雄蕊遠短於花冠,極少稍短於花冠的;花盤環狀至筒狀,直徑超過1毫米;花柱短於花冠,或稍長於花冠,其長不過花冠長的1.3倍。
沙參組植物沙參組植物

生長環境

本屬各組
組內模式種或物種
生長環境
Adenophora gmelinii (Spreng.) Fisch.
生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坡草或灌叢下。
Adenophora jasionifolia Franch.
生於海拔(3000)3500~4700米的草地或林緣草叢中。
生於海拔3000~3300米的陽山坡草地中。
生於海拔1900~2600米的山坡草地、
生於山地林緣或林中。
生於山地林中及灌叢中。
生於海拔2000~3400米的林下或溝邊。
生於海拔3100米以下的陽坡草地,少生於灌叢或林下。
生於濕草甸、樺木林下或向陽草坡。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陰坡草叢或灌木林中,或生於疏林下,多生於礫石中或岩石縫中。
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灌叢中或溝邊岩石上。
喜馬拉雅沙參(原亞種)
生於海拔3000~4700米的高山草地或灌叢下。
高山沙參(亞種)
生於海拔2500~4200米的草地或林緣草地中。
Adenophora remotiflora Miq.
生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林緣、林下或草地中。
Adenophora divaricata Franch. et Sav.
生林下、灌叢中和草地中。在東北見於海拔500米以下,在河北,則可見於高達1600米的地方。

地理分布

約45種,廣布。我國產36種。
中文名
地理分布
10種,廣布。
5種,我國特產,分布雲南、四川、台灣和河南。
10種,廣布。
僅1種,產亞洲中部和喜馬拉雅山地區。
6種,分布於廣東、貴州以北,四川和甘肅東部以東各地。
4種,產華北、東北、山東。朝鮮、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下級亞組

中文名
拉丁名
特徵描述
ubsect. Gmelinianae (Fed.) Hong
莖生葉無柄,極少在莖下部的葉有短柄。花萼裂片全緣,少數有瘤狀齒或細齒;花冠鐘狀;花柱通常與花冠近等長,少稍伸出花冠的;花盤多為短筒狀。
Subsect. Jasionifoliae Hong
植株常有橫走而細長的莖基分枝,其上有互生的膜質鱗片。花萼裂片邊緣一般有齒;花冠深裂或否。花柱比花冠短,至多等長。花盤通常短而環狀,也有較長的。
Subsect. Microdiscus
莖生葉大多無柄,少數有柄。花萼裂片有顯著細齒,僅個別種的裂片全緣;花冠鐘狀;花柱短於或稍長於花冠;花盤短筒狀。
Subsect. Pachydiscus (Fed.) Hong
莖生葉通常狹長,互生。花單朵或少數幾朵集成假總狀花序。花萼裂片通常全緣;花冠鐘狀;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花盤大,長3-8毫米,直徑可達3毫米。
Subsect. Remotiflorae (Fed.) Hong
莖生葉至少在莖下部的具柄。花萼裂片全緣;花柱一般不長於花冠,個別種稍長於花冠;花盤幾乎環狀至短筒狀。
Subsect. Verticillatae Hong
莖生葉輪生或部分輪生,部分對生,僅 A. pereskiifolia 的葉也有完全互生的。花萼裂片全緣或具齒;花冠鐘狀至狹鐘狀;花柱內藏或稍伸出;花盤短筒狀。

栽培技術

選地茬口

沙參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1%以上、鹼解氮70毫克/千克以上、有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鉀15毫克/千克以上,pH值6.3~6.5微酸性輕壤、中壤、棕壤土類種植均可。前作以烤菸、洋芋、芋頭為好,其次是玉米,切忌重茬。這樣的土地條件種出的沙參,質地白皙,粉性足,肉厚,木質部細,通根潔白無黃梢,參根乾重高。椐測定砂土種沙參的鮮乾比為4:1;而輕壤、中壤地的鮮乾比則為3:1,水分少,乾重高。
沙參組植物沙參組植物

整地施肥

沙參是直根系植物,根可長達1米,要求土層要深,整地要細透50厘米以上。同時,在深翻土地前每畝施入土雜肥3~4噸,碳銨60千克,普鈣基肥占70%施入,翻犁後整平耙細。理成寬80~100厘米、高20~25厘米的墒,待植。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可採取春播(2~3月)或秋播(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種,雲南多數地區採取春播。
⑴確保密度。在理好的墒上採取寬幅或窄幅開溝條播。寬幅每條18厘米,每墒播2~4條,窄幅每條10厘米,每墒播3~5條;溝幅深3~4厘米,溝底要平,土垡要細,溝距10~15厘米,畝播種4千克左右。播種後蓋嚴踏實,先蓋1厘米細土,踩實後再蓋1厘米細砂。
⑵苗期管理。苗出土後需有良好的墒情作保證,保持土壤濕潤,出現第1片真葉時即可間苗,3~5片時定苗,株距為10~15厘米,每畝留苗14~16萬株。
沙參組植物沙參組植物
良種繁育。選擇砂質土壤地建留種地,施足基肥的同時,每畝增施15~20千克普鈣。選擇生長健壯,株形一致的1年生植株做種苗,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摘除側枝上的小果盤,以集中養分促使籽粒飽滿。7月中旬果實呈黃褐色時,標誌種子成熟,隨熟隨采,否則容易脫落。

田間管理

⑴中耕除草。早春氣溫回升後,若地面板結,要用釘耙鬆土保墒。沙參是密植作物,行距小、莖葉嫩、易斷,不宜用鋤中耕,必須隨時除草。沙參較抗旱,以田間持水量65%為適宜,但在早春乾旱時,注意補水促苗,以噴灌或潑澆為好。使土壤上乾下濕,促根下扎伸長。多雨季節要特別注意排水。
⑵追肥。結合雨前雨後或澆水進行,每畝以15~20千克尿素作提苗肥,一般分2次追施,分別於定苗後和旺長前施用。後期就不再追肥,只分別在旺長中、後期和花蕾期,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根外追肥3~4次。

病蟲防治

⑴根結線蟲病。5月初開始發生。線蟲侵入植株根部,吸食汁液、刺激細胞形成根瘤,使苗發黃,甚至死亡。防治措施:忌連作或前作為豆科作物;整地施肥時,每畝用15%殺線蟲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2~3千克,均勻撒施後翻犁。
⑵縮葉病。是一種由紅蜘蛛傳毒引起的病毒病。病株葉片皺縮、扭曲,生長遲緩,植株矮小畸形。防治措施:選無病植株留種;於苗期,即5月上、中旬發生紅蜘蛛時,噴灑20%蟎死淨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10%松脂合劑乳油500~800倍液。苗期發病前噴灑1~2次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
⑶大灰象甲。以成蟲咬食幼芽和幼葉,造成嚴重缺苗。防治措施:於清晨或傍晚,在根際附近人工捕殺成蟲;每畝用鮮蘿蔔條或菜葉5~7千克切碎,拌90%結晶敵百蟲10克成毒餌,傍晚撒於地面誘殺。
⑷鑽心蟲。幼蟲鑽入根、莖、葉、花蕾中危害,使根莖中空、花蕾不實,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防治措施:冬季清園,減少越冬蟲源;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期,噴灑18%殺蟲雙水劑600~800倍液,或10%多來寶乳劑1000~2000倍液,或25%蘇雲金桿菌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

採收加工

1、採收。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穫;秋參(一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穫。以秋參為好。以下部葉片微黃,頂葉深綠,80%以上植株心葉未長出時收穫為好。收穫時先在墒的一側挖1深溝,露出根條用手拔除,除去參葉,抖去泥土,放於陰涼處。
2、加工。將參根按粗細分開,選晴天早上加工。先洗去泥,捆成0.7~1.2千克的把,將尾根先入開水內順鍋轉2~3周(6~8秒鐘),再將整把撒入鍋內燙煮,並用棍不斷攪動,繼續加熱使水溫沸騰,直到參根中部能捏去皮時,把參根撈出,剝去外皮,曬乾即能藥用。如遇陰天則應烘乾,以免變色霉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