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揚

沈廷揚(1594年-1647年7月2日),字季明,號五梅,南直隸蘇州府崇明(今屬上海)人。少為諸生,慕忠義大節。崇禎中以國子生為武英殿中書舍人,歷官戶部主事、郎中、兵部侍郎,好談經濟之學。輯《海運書》五卷以上。清軍入關後,從事反清復明運動,曾造海舟試行,督舟師窺三吳,至鹿苑,遇風船壞,為清軍俘殺,年僅五十三。

基本介紹

  • 本名:沈廷揚
  • 字號:字季明
    號五梅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南直隸蘇州府崇明(今屬上海)
  • 出生時間:1594年
  • 去世時間:1647年7月2日
  • 主要作品:《海運書》五卷和《海運圖》等
  • 諡號:忠節
人物生平,議復海運,反清復明,慷慨就義,明史文載,

人物生平

議復海運

沈廷揚家境富有,為人慷慨有志氣,崇尚俠義。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解決遼東糧餉運輸,內閣中書舍人沈廷揚上《請倡先小試海運疏》,建議恢復元代朱清所開創的海上漕運,並將《海運書》五卷和《海運圖》進呈崇禎帝。崇禎帝命造海舟試之。沈廷揚“乘二舟,載米數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風者五日,行僅一旬。帝大喜,加廷揚戶部郎中,命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計度。山東副總兵黃廕恩亦上海運九議,帝即令督海運。先是,寧遠軍餉率用天津船赴登州,候東南風轉粟至天津,又候西南風轉至寧遠。廷揚自登州直輸寧遠,省費多。尋命赴淮安經理海運,為督漕侍郎朱大典所沮,乃命易駐登州,領寧遠餉務。”(明史·志第六十二·河渠四)
沈廷揚半身像沈廷揚半身像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入侵,錦州告急,沈廷揚被加以郎中官職,至山東登萊,籌劃海運糧餉,接濟錦州明軍。翌年,漕運總督史可法保薦沈為光祿寺少卿,又升太僕寺正卿兼戶部事。崇禎帝對沈十分器重,曾說:“居官盡如沈廷揚,天下何難治!”崇禎十六年(1643年),沈廷揚被任命為國子監司業。受命把漕船改為長江兵船,並負責軍事物資供應。

反清復明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攻破南京,殺弘光帝。沈廷揚、淮安巡撫田仰淮河鎮總兵張士儀、淮海鎮總兵張鵬翼各統率水陸軍數千、船數百,相繼到達崇明島。眾人推戴義陽王(周定王橚七世孫)為監國。十月,明軍出兵瀏河,被清軍擊潰。張士儀降清,張鵬翼、沈廷揚、王臣縉奔浙江,田仰則投奔浙東的潞王,義陽王亦同去。沈廷揚則到達舟山群島,投奔總兵黃斌卿。之後被魯王封為兵部右侍郎兼戶部左侍郎,總督浙直水師。
永曆元年(1647年),清蘇松提督吳勝兆欲在蘇州反正,起事前聯絡舟山明軍支持。明軍以張名振領軍,沈廷揚副之,張煌言監軍,率將士數萬人,戰船兩百於四月初六自岑江(即舟山岑港)出發。永曆元年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島外突遇風暴而大敗。沈廷揚的戰船翻沉於徐六徑,士卒多溺死。張名振張煌言、馮京弟混入降卒中逃遁。清軍在岸上呼“剃髮者不死!”沈廷揚嘆曰:“風波如此,其天意邪!吾當以死報國。然死必有名。”乃呼“吾都御史,可解吾之南京。”與部下700人被俘。已經降清的江寧巡撫土國寶向沈勸降,沈不應;許以大官,又不應。700名部下也無一人肯降,皆在蘇州被活埋。

慷慨就義

沈廷揚被轉囚至南京,清廷的大學士洪承疇是沈廷揚故交,想要救沈一命。“詭曰:我聞沈廷揚已為僧,若敢誑乎?廷揚詈之。遂下獄,猶遣其門人周亮工說之。廷揚曰:“毋多言!吾今日非一死不足塞責。”永曆元年七月二日酉刻,五十三歲的沈廷揚身著方巾寬袍,被押往蘇州三山街淮清橋。他端正衣冠,向南叩拜,高呼“為國而死,死而何憾”,慷慨就義,遺體由其甥黃仲融安葬在虎丘五人墓西邊。南明永曆帝追贈沈廷揚為戶部尚書,清乾隆中追謚“忠節”。在崇明縣城學宮西側建有沈忠節公祠,供祭祀,現無遺蹟。

明史文載

沈廷揚,字季明,崇明人。好談經濟。崇禎中,由國子生為內閣中書舍人。十二年冬,帝以山東多警,運道時梗,議復海運。廷揚生海濱,習水道,上疏極言其便,且輯海運書五卷以呈。帝喜,即命造海舟試之。廷揚乘二舟由淮安出海,抵天津,僅半月。帝大喜,即加戶部郎中,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計海運事。初,寧遠軍餉率用天津船,自登州侯東南風,轉粟至天津;又侯西南風轉至寧遠。廷揚請從登州直達寧遠,帝用其議,省費多。十五年命再赴淮安督海運,事竣,加光祿少卿,仍領其事。 及京師陷,福王命廷揚以海舟防江。尋命兼理餉務,饋江北諸軍。南京失守,走還鄉里。後航海至舟山,依黃斌卿。唐王在福建,授兵部右侍郎,總督水師。魯王授官亦如之。魯王航海之明年,廷揚督舟師北上,抵福山,次鹿苑。夜分颶風大作,舟膠於沙,為大清兵所執。諭之降,不從,乃就戮。
沈廷揚石刻像沈廷揚石刻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