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四大古寺

沂州四大古寺

沂州四大古寺,古稱琅琊四大古剎,現又稱臨沂四大名寺。沂州四大古寺即朗公寺普照寺寶泉寺臥佛寺(一說普濟寺)。

基本介紹

朗公寺,普照寺,寶泉寺,臥佛寺,

朗公寺

朗公寺, 位於蘭陵縣大仲村鎮政府駐地東3.5公里處的大宗山,為臨沂古代四大名剎之一,創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擴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時期僧侶愈千人。
朗公寺現存古建遺址為晉代建築風格。其規模宏大,構造複雜,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築,在朗公山之陽,下寺、塔林、上寺,從低至高。上寺殿堂飛檐斗拱,石柱盤龍,雄偉壯觀,分前後三進,東西各配有碑亭、廊房,大殿為佛祖殿,供如來佛祖,兩側為羅漢塑像;二殿五間,為羅漢殿,殿內塑彌勒佛像,兩側列十八羅漢;前殿五間,主體建築包括山門、天王殿,殿內塑四大天王。上寺中保存了大量碑碣刻石。
塔林位於上寺西約50米,這裡原是歷代寺僧圓寂處,塔基多為鼓形,塔身為六面柱體,所置覆蓮花項輪隨處可見,塔身各面雕有盤龍飛天等圖像,優美的造型與絕妙的浮雕相輔相成,顯示古代佛教雕刻造型藝術的獨特風格。
西南山澗,下有石洞,深丈余,名曰“朝陽洞”,相傳為朗公面壁處,稍過瞑思,能尋味到“清風明月淨禪心”的情趣。洞西有碧雲觀、關帝廟、尼姑庵俗稱下寺。寺前有溪,溪上有橋,名曰“天橋”,橋下懸崖,有一棵古柏,蟠曲虬勁,生於石縫之中,猶如昂首蒼龍奔騰欲飛,人譽之“萬年松”。這裡林壑優美別有情趣,幽淨清新令人神往。
此外,山中還有聚仙閣、九步天階、仙人腳、佛爺洞等景勝,為大宗山和朗公寺增添了諸多秀色和厚重的文化內涵。

普照寺

普照寺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山東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王羲之故居內。
“夕陽西下時,暮靄朦朧,唯普照寺內高聳的大雄寶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輝所映像,紅光熠輝,堪稱奇觀”,這是古琅琊八景之一的“普照夕陽”盛景。
據《臨沂縣誌·古蹟》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晉末,“永嘉之變”(公元307年-313年),臨沂“諸王南遷,舍宅為寺。東有曬書台,南有澤筆池,一曰洗硯池,皆其遺址”(《集柳碑》)。後魏時,名律寺。
唐玄宗開元八年(七二○年),賜名開元寺。北宋改稱天寧萬壽禪寺。偽齊劉豫時,易名普照寺。金天會十五年(一一三七年),僧妙濟禪師覺海來普照寺任主持。四年後,在大雄寶殿北建藏經樓,收藏佛經五千零四十八卷。抗日戰爭前,寺院等仍一直保存,為省立第五中學的第三、四院。日軍侵占臨沂後,古建築被破壞,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實亡。
二零零四年,市政府撥款進行了修復,二零零五年一月經省宗教局批准,對外開放。
王羲之故居內有洗硯池、五賢祠、左公祠、王右軍祠、琅琊書院,琅琊首望、碑廊、晉暮等景點。普照寺內每逢佛教節日,香火旺盛,香客如織。

寶泉寺

寶泉寺位於臨沂市羅莊區羅莊街道人民政府駐地。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鑑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地周圍,怪石嶙峋,地理生態得天獨厚,古生物化石遍布其間,形成天然景觀,具有很好的考古與觀賞價值。 沐河橫貫景區東西,清泉密布,其最著者有:龍頭泉、潮泉、竹葉泉、葡萄泉、甘泉等,翩花噴浪,蔚為壯觀,載在史志,稱為“勝景”。泉水經化驗均屬優質礦泉水資源,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寶泉寺公園現占地面積3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60,000平方米。
寶泉寺寶泉寺
寺中碑文還提到:經過丁巳(1257年)、戊寅(1278年)、戊午(1318即元延祐五年)60餘年的三次重修,“殿宇檐楹,丹青赭堊,煥然一新,望之巍然”,“青松綠竹,秀色蔚然”,“又有清流映帶左右,凡耳目之所接及者,俱樹林陰翳,山禽野鳥竹風及月而已。幽人至此,頓覺塵消物外,終日徜徉,輒忘返也。此寶泉之勝概,梵宮之福地……”
不難想像,當年的寶泉寺,不但是著名的名勝區,而且是富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佛教聖地。因此,寺院香火極盛,遊人如雲,詩人墨客,來此飲酒賦詩,流連忘返。其中,明清兩朝的《沂州志》所載詩人孟海《同諸友游寶泉寺》七律一首,就可見一斑:
巑岏深處梵王宮,迥隔人寰有路通。
古碣暗藏山色里,疏鐘遙落水聲中。
參天老柏摩雲翠,繡地繁花映日紅。
撫景放懷拼共醉,狂飲未許去匆匆。

臥佛寺

臥佛寺位於莒南縣城北的天佛景區,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在連綿的望海樓群山之中,有一尊天然大佛赫然出世,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抵東北明湖;天庭飽滿,地頜方圓,獅鼻微翹,笑口常開,慈眉善目,五官清晰,四肢分明,神態安詳,蘊涵玄妙,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佛教界泰斗茗山長老朝拜後,欣然題詞讚頌:“莒南天佛,世界奇觀”。這是佛教界對天佛的最高評價。四海遊客觀後無不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臥佛寺臥佛寺
南北朝時期,著名高僧圖澄大師率弟子遊方講學布道時,發現了莒南天佛,在天佛山下結廬為寺,祈奉天佛,名曰“臥佛寺”。唐開元年間,高僧一行大師為修“大衍曆”,重新奠基臥佛寺,栽一國槐,與天佛形成子午線觀測點。千百年來,臥佛寺香火旺盛,為魯南、蘇北佛教文化中心,那株歷盡千年滄桑的唐槐至今仍枝繁葉茂,春華秋實,成為臥佛寺活的見證。1996年,為落實宗教政策,莒南縣政府重修臥佛寺,並被批准為沂蒙山區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大雄寶殿、臥佛殿,藏經樓、鐘樓、鼓樓、舍利寶塔等相繼建成,氣象萬千。整個寺院古建築群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雕粱畫棟,雄偉莊嚴。2000年臥佛寺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大典,每逢節假日,各地香客及信眾雲集這裡,萬頭攢動,香菸繚繞,場面宏大。
蓮花湖面積700畝,像一面明鏡鑲嵌在景區中央。湖畔垂柳依依,綠草茵茵,亭台廊榭,金碧輝煌;湖內波光瀲灩,蘆葦搖曳,荷花映日,香菱滴翠,野鷗橫飛。“七寶蓮池香雪海,分外秀麗更端莊”便是對蓮花湖的真實寫照。鏡台觀佛、菱榭晚照、靜海慈航、菩提曉月、般若悠然等景觀是蓮花湖著名景點。
九頂蓮花山,橫看象一條巨龍逶迤騰飛。觀音閣高聳在蓮花山最高峰,巍峨莊嚴,是求福求子的佛教道場;登閣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小城春秋,一覽無餘。山東麓,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火炬松濤香氣襲人;山西麓,林密徑幽清雅別致,栗園秋實碩果纍纍;大觀亭、鳳凰亭,亭亭玉立,攬勝閱春,風光無限;一線洞天、鱷魚出水、猿人沉思、金鰲聽禪等景點情趣盎然。
觀佛台位於天佛景區中央,是觀佛拜佛的聖壇。高台巍峨,松竹相擁,碧水環抱,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三層四角,寓佛教“三學四諦”;基層28級台階,示佛祖菩提樹下開悟之數;其上45級台階,合佛祖住世弘法歲月;台四周鑲嵌紫砂岩浮雕畫,都是佛教文化典故;台前廣場,氣象萬千,吉祥鐘、如意鼓矗立東西;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分列兩旁;天佛聖境牌坊上的楹聯刻字,發人深省。每逢重大節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登台向北眺望,天佛赫然出世,令人魂魄激盪,頂禮膜拜。
天佛景區突出一個“真”字,表現一個“奇”字,蘊涵一個“美”字。這種神奇、絢麗的風光在國內外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