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陰洞古廟

汾陰洞古廟

汾陰洞古廟是襄汾縣城附近的一座古廟,位於襄汾縣城西南25公里的北趙村。該廟建於明代年間,以洞為主,各佛殿均為窯洞前出插廊瓦房土木結構。傳說中的吳道子真跡“龜蛇碑”在這汾陰洞古廟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汾陰洞古廟
  • 外文名稱:Dong Fen Yin Temple
  • 地理位置:山西襄汾縣趙康鎮北趙村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6040平方米
  • 開放時間:24小時開放
  • 景點級別:省文化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吳道子“龜蛇圖”
  • 時期:晚唐時期
  • 分類:古蹟
內容簡介,建築介紹,環境介紹,歷史介紹,編輯推薦,汾陰洞鎮宅龜蛇圖,世人評價,地理位置,

內容簡介

汾陰洞古廟位於襄汾縣城西南25公里的北趙村。該廟建於明代年間,以洞為主,各佛殿均為窯洞前出插廊瓦房土木結構。傳說中的吳道子真跡“龜蛇碑”在這汾陰洞古廟中。

建築介紹

整座廟宇由正殿院、藥王殿、水陸殿、東南院、亭台樓、月弓橋組成。正殿院燃燈佛殿佛三尊、地藏王三尊、送子觀音三尊、玄天祖師一尊。西房五間內供千手觀音。東房五間供保護文物古蹟者住宿。
院內有照碑樓一座,前塑大肚佛,後塑韋佗佛。藥王殿窯洞三孔前插廊,內塑華佗大郎塑像四尊。水陸殿前系陝西客商創建,現在有眾香客集資重建北房五間,坐北向南琉璃瓦結構,是廟的至高點,宏偉壯觀,內塑王母娘娘主像三尊及十八羅漢。東南院北窯三孔前插廊,內塑財神三尊。東窯一孔內塑呂祖三尊, 南窯一孔內塑火神三尊。
山門坐北向南,建築式樣規模已渺茫難識原貌,唯一可辯者是山門上用三塊方形巨磚陰刻楷書大字“汾陰洞”,筆體古樸,蒼勁有力,出自於明清書法名家之手。整體廟院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下為洞式殿宇,上為閣樓形式,既有寺院之純樸,又具神廟之輝煌。
汾陰洞古廟

環境介紹

古廟周圍山環水抱、蒼松翠柏,垂柳、梧桐一片蔥綠,風景秀麗,廟內古柏參天,廟前有八卦木雕結構亭台樓一座,為四名樓,可通四方來往,背後月弓橋連線正院。古廟年經日久屢有損壞,屢有修復。
汾陰洞古廟
汾陰洞古廟

歷史介紹

該洞據洞內碑記表明重修於明代崇禎元年(1628)之後,又於清乾隆、嘉慶年間重修,而“汾陰洞”古建築殿宇始建於何時,何人經營,尚未發現確切記載。在正殿的東牆上面嵌著兩塊長方形石刻。刻有信士趙正、趙秀及其兒輩趙瑛、趙耀等,孫輩趙建宋、趙振宋、趙繼宋等,曾孫輩趙理、趙璐等,元孫趙曙、趙顯等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捐獻地畝的石刻記載,據此可見,汾陰洞古建築是附近趙姓村莊民眾所捐獻建築。
正殿金樁石像旁的《玄天上帝碑記》。此碑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文云:“晉都之北,八里許乃汾陰山也。其山之陽則汾陰洞也,內有古柏千霄鬱鬱蔥蔥之氣真秀色可餐也,且其曲徑幽室人跡罕到實地佳景也,古有玄天上帝聖像一尊創自明季甲戍之歲,乃信士趙君敬等募化十方鑄成像……,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吉日立:首事人、住持僧普興。”由碑文可知,汾陰洞正殿所祀為玄天上帝,建於明代萬曆年甲戍之歲(1574)。

編輯推薦

古廟周圍山環水抱、風景秀麗且石碑刻功精緻細膩,刀法剛健灑脫,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汾陰洞鎮宅龜蛇圖

在襄汾縣城西南25公里的北趙村旁有一古剎汾陰洞,洞內玄天上帝殿里,豎立著“太(平)邑汾陰洞鎮宅龜蛇圖”碑刻一塊。石碑的正面陰刻著龜蛇圖,筆劃粗獷有力,形體雄健豪爽,活生活鮮,逼實逼真,整個畫副構圖嚴謹,刻功精緻細膩,刀法剛健灑脫,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為龜蛇動物畫之珍品,有繪畫大家的風度,末署吳道子筆。
石碑的背面還陰刻著人型字畫對聯:“八仙傳百事,十位有千秋。”筆劃纖細流暢,人像瀟灑自然,各個形象瀟灑中顯得莊重,自然中透出大方。
經初步觀察辨識,對聯人物儀態似由道教首領李耳和漢代道教領袖張道陵的畫像為底樣,分別組成“八”字和“十”字,其他的仙、傳、百、世、位、永、千、秋等八個字,由傳說中的“八仙”群像,如:李鐵拐,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等人的畫像組成,形象逼真,刻工細膩,系出自深諳釋(佛)、道、儒三教典故的高手畫家之手,也是吳道子的手筆。
真碑被賊人偷走後,又追了回來,現存襄汾縣文物局。 廟裡現在是仿製的。
汾陰洞古廟
這塊由吳道子親筆所作的“龜蛇圖”和人型字畫對聯石刻頗為珍貴,為該廟添色不少。當地不少人都視其鎮宅之寶,前些年當地人紛紛拓片保存或買賣。為了保護這塊珍貴的石碑,原件已經放在襄汾縣博物館保存,現在廟裡展示的是一件複製品,但仍然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賞。

世人評價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於他可以創新。他善於從複雜的物體形態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結合物體內在的運動,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如衣紋的高、側、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完全基於線條的組織而描摹出物體的性格。這種線的要求是嚴格的,每一根線都符合造型傳神的要求,每一根線都充滿了韻律美,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創造的線。
吳道子的畫風為唐代和宋元以來的許多畫家所效仿、借鑑。
宋代畫家李公麟的樸素淡雅的“白描”,便是從吳道子“不以裝背為妙,只以墨蹤為之”的白畫發展而來的,白描成為我國繪畫上的一種新體例。
在他的遺蹟湮沒殆盡的今天,吳道子仍被畫壇所熟知,這是因為他創造了支配民間畫壇一千多年來歷史的畫派——民間傳統畫派。我們見到的唐朝以後的壁畫都有吳道子的影響。元代永樂宮,明代法崗寺壁畫等都是吳道子的風格,敦煌壁畫也不乏吳派風貌的作品。

地理位置

山西襄汾縣趙康鎮北趙村
地理位置:汾陰洞古廟位於襄汾縣城西南25公里的北趙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