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氣旋

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封面氣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淮氣旋
  • 外文名:Changjiang-Huaihe cycone
  • 相關術語:江淮梅雨 梅雨鋒
  • 學科分支:天氣學
描述,特徵,生成,移動與天氣,

描述

是指生成在長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26°N~35°N、113°E~120°E)區域內,具有明顯的冷暖鋒結構的氣旋系統。

特徵

江淮氣旋主要發生在以下三個地區:
長江中下游:西起宜昌,東到長江口的沿江兩岸一二個緯度的地區,是江淮氣旋發生最多的地區,占江淮氣旋總數的62%。其移動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向東北東方向經東海北部到日本海南部附近;另一條是向北東北方向經黃海到日本海。後一條路徑的氣旋,大部分可以獲得發展。
淮河流域:淮河沿岸1~2個緯度內的地區,占江淮氣旋總數的28%。它們絕大部分從海州入海,經黃海到日本海。
湘贛地區:即湖南、江西省地區,發生次數較少,只占總數的10%,它們大部分從長江口入海。
江淮氣旋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以春夏兩季出現較多,特別是6月份是江淮氣旋活動的最盛時期。

生成

江淮氣旋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以春季和初夏兩季出現較多。其形成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1)靜止鋒上波動(與典型氣旋的形成過程類似)。當江淮流域有近似東西向的準靜止鋒存在時,如其上空有短波槽從西部移來,在槽前下方有正渦度平流的減壓作用而形成氣旋式環流,偏南氣流使鋒面向北移動,偏北氣流使鋒面向南移動,於是靜止鋒變成冷暖鋒。若波動中心繼續降壓,則形成江淮氣旋
(2)倒槽鋒生氣旋。開始時,地面變性高壓東移入海後,由於高空南支鋒區上西南氣流將暖空氣向北輸送,地面減壓形成倒槽並東伸。這時在北支鋒區上有一小槽從西北移來,在地面上配合有一條冷鋒和鋒後冷高壓。而後,由於高空暖平流不斷增強,地面倒槽進一步發展並在槽中江淮地區有暖鋒生成,並形成看暖鋒。此時,西北小槽繼續東移,南北兩支鋒區在江淮流域逐漸接近。冷鋒及其後部高壓也向東南移動,向倒槽靠近。最後,高空南北鋒區疊加,小槽發展,地面上冷鋒進入倒槽與暖鋒接合,在高空槽前的正渦度平流下方,形成江淮氣旋。

移動與天氣

江淮氣旋的移動主要受高空槽前氣流的引導,路徑和鋒區走向一致。
江淮氣旋生成之後,在長江、淮河及黃河下游廣大地區都有會出現降水,降水區主要出現在700hPa槽線或切變線與地面鋒線之間。江淮氣旋是造成江淮地區大風、暴雨和雷暴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迅速發展的江淮氣旋並伴有較強的大風,暖鋒前有偏東大風,暖區有偏南大風,冷鋒後有偏北大風,暴雨區一般出現在氣旋中心附近或偏於暖區的地方。
如果生成的源位於偏東的海上,一般稱為東海氣旋,偏北則是黃河氣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