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園林

江南園林

江南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它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生觀。江南園林分為江南古典園林和江南現代園林兩種,而古典園林較為著名。

其中,江南古典園林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的一個類型,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自古以來就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

江南古典園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園”為代表,即南京瞻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無錫寄暢園。除此之外,上海豫園,揚州瘦西湖個園何園,蘇州滄浪亭獅子林等都是江南古典園林的典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園林
  • 外文名:Garden on the Yangtze Delta
  • 選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
  • 風格:唐宋寫意山水園的傳統
  • 特點:江南水鄉,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
選址,風格,審美特點,疊石理水,花木眾多,建築淡雅樸素,建築學特點,著名園林,

選址

園林以得水為貴,宅園的選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帶是私人別業集聚之區,至清代大部分改為宮苑;以後高粱河水系的積水潭、後海一帶,私人宅園逐漸增多。城內宅園缺乏水源,一般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體量也不大,常摹擬大山的余脈或小丘。疊石亦多為小品,偶得奇石就獨立特置供欣賞。
宅園布局宅園布局

風格

明代宅園風格繼承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傳統,著重於運用水景和古樹、花木來創造素雅而富於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設定園林建築,並巧於借景。清代乾隆以後,宅園中建築增多,趨於繁瑣富麗,和明代風格迥然不同。
江南園林傑出代表,拙政園江南園林傑出代表,拙政園
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南京、無錫、蘇州、常州、湖州、杭州、揚州、太倉、常熟等城市,宅園興築盛極一時。這些園林都是在唐宋寫意山水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強調主觀的意興與心緒表達,重視掇山、疊石、理水等創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園林的文學趣味。
宅園布局受四合院建築和宮苑影響,園林空間劃分數量少而面積大,常用中軸對稱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間劃分不過五六個,花園的布局有明顯的軸線貫穿。

審美特點

疊石理水

江南水鄉,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成園林主景。太湖產奇石,玲瓏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賞玩。宋徽宗營艮岳,設花石綱專供搬運太湖石峰,散落遺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園玉玲瓏,杭州植物園縐雲峰,蘇州瑞雲峰。又發展疊石為山,除太湖石外,並用黃石、宣石等。明清兩代,疊石名家輩出,如周秉忠、計成、張南垣、石濤、戈裕良等,活動於江南地區,對園林藝術貢獻甚大。今存者,揚州片石山房假山,傳出石濤手。戈裕良所疊山,以蘇州環秀山莊假山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園黃石湖石假山經修理已失舊觀。

花木眾多

江南氣候土壤適合花木生長。蘇州園林堪稱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園中的山茶和明畫家文徵明手植藤。揚州歷來以蒔花而聞名。清初揚州芍藥甲天下,新種奇品迭出,號稱花瑞。江南園林得天獨厚和園藝匠師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斷。
江南園林按中國園林的傳統,雖以自然為宗,絕非叢莽一片,漫無章法。其安排原則大體如下:樹高大喬木以蔭蔽烈日,植古樸或秀麗樹形樹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賞,再輔以花、果、葉的顏色和香味(如丹桂、紅楓、金橘、蠟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類亦繁,終年翠綠以為園林襯色,或多植蔓草、藤蘿,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賞其聲音的,如雨中荷葉、芭蕉,枝頭鳥囀、蟬鳴等。
何園楓葉何園楓葉

建築淡雅樸素

江南園林沿文人園軌轍,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這種文人園風格,後來為衙署、寺廟、會館、書院所附庭園,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築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營建北京的三山五園(見圓明園)和熱河的避暑山莊,有意仿效江南園林意境。如清漪園的諧趣園仿寄暢園,圓明園的四宜書屋仿海寧安瀾園;避暑山莊的小金山、煙雨樓都是以江南園林建築為範本。這些足以說明以蘊含詩情畫意的文人園為特色的江南園林,已成為宋以後中國園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營第建園,也往往延請江浙名師為之擘畫主持。

建築學特點

江南園林所擁有的古典藝術及傳統歷史文化是任何建築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為一個完整的設計體系,它採用了諸多的造園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間的組織、意境的創造等。主要特點包括立意與布局;空間的延伸、滲透與分隔;空間的含蓄;空間的虛與實。
1.立意與布局
在古典造園中,人們通過園林這種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意義。根據具體的時間與空間特徵,真實的景象被轉化為概念化的藝術形式。在這個階段中,道家思想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力,清錢泳曾指出:“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強調了中國古典園林更加注重的是追求詩的意境美,除了採用“多方勝境,咫尺山林”的手法之外,還經常借匾聯的題詞來破題,有助於啟發人的聯想以加強其感染力。例如網獅園中的待月亭。其橫匾曰“月到風來”,而對聯則取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在這裡秋月賞月,對景品味匾聯,確實可以感到一種盎然的詩意。另外,佛家認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感受江南園林的意境美不能單靠視覺這一途徑來傳遞信息,而應該綜合運用一切可以影響人的感官的因素來獲得。
著名的留園著名的留園
我國古代,長期禁錮在封建宗族的法統之中,使得整個民族逐漸形成一種以內向為主要特徵的民族性格,它滲透於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方面就是建築的布局形式,江南私家園林也不例外,如半圓、暢園、鶴園,它的特點是:建築物、迥廊、亭榭等均沿園的周邊布置,所有建築均背朝外而面向內,並由此而形成一個較大較集中的庭院空間。反對大師傅其中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引水作用,所形成的較大較集中的庭院空間通常是以水面為中心,其向心和內聚的感覺分外地強烈。
2.空間序列
空間序列組織是關係到園的整體結構和布局的全局性的問題。有人把古典園林比喻為山水畫的長卷,意思是指它具有多空間、多視點和連續性變化等特點。例如蘇州的留園,其空間組成異常複雜,就整體來看似乎很難找到一條明確的觀賞路線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空間序列。但是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把它劃分成為幾個相聯繫的“子序列”,其入口部分頗近似於串聯的序列形式;中央部分基本呈環形序列形式;東部則兼有串聯和中心輻射兩種序列形式的特點。由此看來江南園林實際上所採用的是一種綜合式的空間序列形式。為了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空間序列也並非是平面展開的。從城市的街道首先進入的是園林的建築,往往幾經曲折才進入園林的主體空間。這是空間上的抑揚頓挫,建築在這裡是一個從城市環境到自然環境的過渡空間,它為豁然開朗打下了基礎。
3.空間的延伸、滲透與層次
空間的延伸對於有限的園林空間獲得更為豐富的層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間的延伸意味著在空間序列的設計上突破場地的物質邊界,它有效地豐富了場地與周邊環境之間的空間關係,即“流動空間”。江南園林主要通過對空間的分隔與聯繫的關係處理,古典私家園林的內部空間通常按照功能關係劃分區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個空間層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構成元素則有山石、水、植物、聲音、光線乃至氣味。空間的延伸與滲透使得空間分隔用的院牆、影壁、廊橋等與園林的其他部分融為一體。通常借用大量設定完全透空門洞、視窗而使被分隔的空間相互連通、滲透。
4.空間的含蓄
由於文化傳統與審美趣味的差異。中國人多傾向於取含蓄隱晦的方法使藝術作品引而不發,顯而不露,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每每採用欲顯而隱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觀或藏於偏僻幽深之處,或隱於山石、樹梢之間,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餘。
5.空間的對比
沈復曾論及到園林建造的藝術規律;“以小見大,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它們在哲學上是對立與統一,互為因果關係,在園林藝術上則是相互對比的關係。江南園林通過一系列的對比手法,在空間上產生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

著名園林

儘管江南園林極盛時期早已過去,現剩餘名跡數量仍居全國之冠,其中頗多為太平天國戰爭之後以迄清末所建。早期園林遺產,如揚州平山堂肇始於北宋;蘇州滄浪亭和嘉興煙雨樓均始建自五代,嘉興落帆亭始建自宋代,易代修改,已失原貌。蘇州留園和拙政園無錫寄暢園上海豫園、南翔明閔氏園(清代改稱古猗園)、嘉定明龔氏園(清為秋霞圃)、崑山明春玉園(清為半繭園)均建於明代,規模尚在。江南園林以蘇州地區保存較好,揚州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園林遺留至今,如徐園個園何園瘦西湖等。
其他各地較著名的有:
南京
南京古代園林有著輝煌的篇章,其中六朝皇家花園和明清宅第花園,其數量之眾多,造園藝術之精妙,名噪古今。因江南地區屢遭戰火,南京玄武湖成為中國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瞻園,煦園,愚園等是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江南園林
南京私家園林留存較少,因保護保護不當,早已不見當年風采。快園、澹園、半山園、市隱園、盋山園、可園等是主要代表。
快園是明代戲曲家徐霖舊居,位於現在的老城南箍桶巷西側一帶。《東城志略》中寫道:“清雖廢為邱墟,而春水鴨欄,夾以桃柳,鄉土人猶呼小西湖焉”。同時,明武宗兩次南巡皆入住快園,這也讓人對快園的美景無比嚮往。快園大致在清末敗落,到了民國時期,更加荒蕪不堪,後此地改建為民宅。
澹園是明朝南京籍狀元焦竑故居,位於北門橋附近的焦狀元巷,此巷現名同仁里。焦竑,人稱澹園先生,學問淵博。1602年,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傳教,遍交著名文人學者,就曾到焦府拜會過焦竑。1992年,焦竑故居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半山園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北白塘,清溪路附近,今海軍指揮學院院內。此地為城東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恰為半途,因以得名“半山”。半山園原名“晉謝公墩”,為謝安故居。北宋時為王安石宅第,後為王安石捐給佛門建造寺宇,宋神宗趙頊賜名“報寧寺”;王安石因新法被廢悲忿離世,葬於報寧寺(半山寺)後半山園。
1858年,陶澍在清涼山麓的龍蟠里修建了住宅,取名為“盋山園”,並在園內創建了書院,取名“惜陰書院”。清朝末年,兩江總督端方在南京創辦圖書館,即在盋山園舊址上興建書庫兩幢,更名為“陶風樓”,於1910年8月正式開放,定名為江南圖書館。1919年改名為江蘇省第一圖書館,1929年10月,更名為江蘇省省立國學圖書館。1954年定為南京圖書館。現在為南京圖書館古籍部。
市隱園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顧橫波舊居,當年位於顧樓街,宅名市隱園,又名“橫波茶樓”。
可園是陳作霖的宅園。陳作霖是清末民初享有盛名的文學家、經學家和南京地方史掌故專家。可園,位於安品街20號,是陳作霖的父親修建的,因為規模可觀,太平軍攻占南京後,這裡就成了太平軍某將領的府邸。早在1984年,可園就被公布為建鄴區文保單位。
常州
常州園林明清兩代曾盛極一時,後歷經城市變遷多有損毀,現存的仍有近園未園、暫園,意園等多處私家園林,常州人在造園中歷來不肆張揚,私家園林大多精巧別致,占地面積不大,但同時亦繼承和保留了江南園林的獨具匠心,以及以意境見長,移步換景的特色,並且每個園林背後都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故事。其中又以自謙“近似乎園”的近園最為有名,是江南地區最具清初明末風格的私家園林。
無錫
寄暢園風采不減,仍為江南名園。梅園、蠡園則是近代作品。
上海
上海豫園在上海南市,園中黃石山相傳出自明代疊山名匠張南陽之手,結構奇偉。又有玉玲瓏石為江南名峰之一,傳為花石綱遺物。上海南翔的古猗園,在抗日戰爭中大部被毀,現已修復,規模勝昔。嘉定秋霞圃,以山石勝,近已修葺一新。青浦曲水園,松江醉白池均存舊跡。
杭州
舊日私園多湮沒,惟存湖西數莊,如郭莊(汾陽別墅)、高莊(紅棟山莊)、劉莊(水竹居),但已改觀。孤山的文瀾閣和西泠印社也是西湖中的小園,均別具一格。
嘉興
煙雨樓始建於五代,在南湖湖心。煙雨拂渚,隱約朦朧中,景色最佳。城北杉青閘有落帆亭,建自宋代,近已湮沒重建。
常熟
燕園最著,有清乾隆時疊山名手戈裕良所作湖石和黃石兩山。壺隱園、虛廓居、水吾園等,已失原狀。
吳興
南宋時園林極盛,現僅存清末南潯小蓮莊等小私園數處。城中潛園、適園、宜園等均已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