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書懷

《江上書懷》是唐代詩人崔峒的作品。此詩描寫骨肉親情。詩人送別親人遠去,百感交集,遂寫下此篇,書寫情懷。全詩緊扣“懷”字行文,筆力深沉,感情真摯,緣情寫景,以景襯情,意境深沉,慷慨悲涼,充分體現了崔峒詩描寫個人遭際感受時感情凝重、用筆老到的特點。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上書懷
骨肉天涯別,江山日落時
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
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書懷:書寫情懷,抒發感想。書:寫。
⑵江山:江河山嶽。並非指國家疆土。
⑶淚流襟上血:血淚沾濕了衣襟。襟:衣服的胸前部分。唐女詩人梁瓊《宿巫山寄遠人》:“曉看襟上淚流處,點點血痕猶在衣。”
⑷骨肉:比喻至親,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
⑸變:一作“白”。鏡中絲:鏡中照出之脫髮(一說白髮)。
⑹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疏遠隔絕。
⑺存亡:生存或死亡。豈:哪裡,怎么。表示反詰
⑻罷:歸,返回。
⑼形影:人的形體與影子。

白話譯文

親人此番向著天涯遠去,正是在這黃昏太陽落山之時。
骨肉離去,我血淚沾濕了衣襟;對鏡梳頭,鏡中滿是脫髮。
親人所去之地,偏荒遼遠,書信難至,音訊渺茫,怎能知道他是否還在人世。
我登高望遠,不見親人,黯然而回,只有我的影子與我為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骨肉情親的送別之作。詩人送別親人遠去,江天浩渺,薄暮冥冥,形孤影單,百感交集,遂寫下此篇,書寫情懷。
此詩首聯起句點出“骨肉”,可知所送之人乃詩人之親人,骨肉本不可分,可偏偏要分開。且要分別到那天涯海角去,不禁讓人悲從中來。次句點出“江山”二字,更覺“天涯”之遼遠。頷聯寫詩人淚流沾襟,可見與親人之情深,更著一“血”字,可知其淚涌如血,其悲苦的情狀讓人目不忍睹。對鏡梳頭,脫髮滿鏡,可知詩人愁苦難當,心力非常憔悴。頸聯出句的“胡越”既照應首句之“天涯”,言親人所去之地極為遙遠,且胡越皆為蠻荒之地,暗喻其偏遠,自然是不可通書信了。對句承上說明因書信不至,親人生死未卜,夢裡也難以見到。尾聯寫詩人夢不到親人,於是登高遠望,仍然沒能望見,只好孤身而回,其心境非常落寞。一個“罷”字,可以想見其失落、惆悵的情狀。
全詩緊扣“懷”字行文,緣情寫景,以景襯情,筆力深沉,情感凝重,劖刻悽厲,意境深沉,慷慨悲涼,直入肺腑,仿佛是詩人字字血淚的無聲哭泣。雖多模仿杜甫遣興》一詩,卻也別有新意。唐人即以此詩為崔峒代表作,韋縠《才調集》選崔峒詩兩首,其中即有此詩。 此詩充分體現了崔峒描寫個人遭際感受時感情的深切、凝鍊和用筆的老到,幾乎是字字含著血淚的發自心底的呼喊,可以說是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蔣寅認為此詩與杜甫“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精神實質一脈契合,繼承了杜甫寫身世潦倒寫骨肉情親的深沉筆力。

名家點評

蔣寅:“從第一次讀這首詩,那在落日江畔煢然獨立的慘澹身影就永遠映在我的腦海里。這樣的詩,我覺得已經不是可以用技巧或其他什麼標準來評價的了。它是字字血淚的無聲哭泣,只要是心靈還沒有麻木的人,都會從心底湧起沉痛的悲憫,為詩人,也為千千萬萬個在戰亂中骨肉流離的人。可以斷然地說,這樣的作品決不是錢起或韓翃甚至劉長卿能寫得出來的!只有杜甫,能在他無限深沉的痛苦體驗中發出同樣的哀吟。”(《大曆詩人研究》)

作者簡介

崔峒,唐代詩人。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登進士第,為拾遺、集賢學士,官終州刺史。《藝文傳》雲終右補闕。“大曆十才子”之一。《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