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通親親表

求通親親表

據史載,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心存猜忌,排斥諸王,強制兄弟出居藩國,不得往來、通信,諸王“雖有王侯之號,而乃儕為匹夫。縣隔千里之外,無朝聘之儀,鄰國無會同之制。諸侯遊獵不得過三十里,又為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為布衣而不能得”。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這種狀況並無改善。曹植於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向曹叡進呈此表。本表以稱揚天地之德為始,接著盛讚皇帝的 “帝唐欽明之德”以及“文王翼翼之仁”,闡明皇帝與諸王之間應有的“骨肉之思”及“親親之義”。表中還指出“兄弟永絕”及“禁錮明時”所造成的極不正常的狀況,表述自己身在藩國,“塊然獨處,左右唯仆隸,所對唯妻子”的境況及內心的惆悵和痛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求通親親表
  • 創作年代: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
  • 作品出處:《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 
  • 文學體裁:表
  • 作者:曹植
  • 作者字號:子建
章表文體,作品背景,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解析,

章表文體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論兩漢魏晉章表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時,對曹植表的特點發表了評論,《文心雕龍·章表第二十二》:“陳思之表,獨冠群才。觀其體贍而律調,辭清而志顯,應物制巧,隨變生趣,執轡有餘,故能緩急應節矣。”劉勰儘管讚揚了當時孔融的《薦禰衡表》、諸葛亮的《出師表》為“表之英也”,但認為首屈一指的仍當推曹植。曹植章表著名的有《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陳審舉表》、《諫伐遼東表》等,其中《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被《昭明文選》錄入。

作品背景

曹叡即位後,對待曹植這位在世的唯一親叔較其父曹丕稍有改善,這使得曹植重新對政治燃起了熱烈的希望,他曾以周公自喻,希望能像周公輔佐周成王那樣輔佐曹叡成就天下霸業。然而曹叡一直對這位曾數次差點被祖父曹操立為太子、始終有匡扶社稷之志的叔叔心存疑忌,特別是在太和二年謠言事件(《魏略》:是時訛言,雲帝已崩,從駕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師自卞太后群公盡懼。及帝還,皆私察顏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將何所推?”)之後。因此,太和時期的曹植雖然處境有所改善,但是其“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願望同樣不得實現,從而陷入一種希望與絕望交織的兩難境地,這使得他此期的章表與曹丕在位期間的反覆闡述對皇帝忠心的主題大不相同,他開始請求參政議政,並對朝中的一些政策提出婉轉的批評。《求通親親表》、《陳審舉表》、《求自試表》、《與司馬仲達書》、《諫伐遼東表》等作品正是這一心態下的產物。

原文

臣植言:臣聞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1);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2)。故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3)。”夫天德之於萬物,可謂弘廣矣。蓋堯之為教,先親後疏,自近及遠(4)。其《傳》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5)。”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6)。其《詩》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7)。”是以雍雍穆穆,風人詠之(8)。昔周公吊管、蔡之不鹹,廣封懿親以藩屏王室(9)。《傳》曰:“周之宗盟,異姓為後(10)。”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實在敦固。未有義而後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11)
伏惟陛下資帝唐欽明之德,體文王翼翼之仁(12),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臣百僚,番休遞上(13),執政不廢於公朝,下情得展於私室。親理之路通,慶弔之情展,誠可謂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14)。至於臣者,人道絕緒,禁固明時,臣竊自傷也(15)。不敢乃望交氣類,修人事,敘人倫(16)。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絕;吉凶之問塞,慶弔之禮廢;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17)。今臣以一切之制,永無朝覲之望,至於注心皇極,結情紫闥,神明知之矣(18)。然天實為之,謂之何哉(19)!退省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願陛下沛然垂詔,使諸國慶問,四節得展,以敘骨肉之歡恩,全怡怡之篤義(20)。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齊義於貴宗,等惠於百司(21)。如此則古人之所嘆,風雅之所詠,復存於聖世矣。
臣伏自惟省,無錐刀之用(22)。及觀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為異姓。竊自料度,不後於朝士矣。若得辭遠遊,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駙馬、奉車,趣得一號,安宅京室,執鞭珥筆(23),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承答聖問,拾遺左右,乃臣丹情之至願,不離於夢想者也(24)。遠慕《鹿鳴》君臣之宴,中詠《棠棣》匪他之誡(25),下思《伐木》友生之義,終懷《蓼莪》罔極之哀(26)。每四節之會,塊然獨處。左右唯仆隸,所對唯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嘆息也(27)
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動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28)。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29)。臣竊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30)。臣聞文子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31)。”今之否隔,反於同憂,而臣獨倡言者,何也(32)?竊不願於聖世使有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慘毒之懷(33)。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風》有“棄予”之嘆(34)。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35),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臣之愚蔽固非虞伊,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時雍之美,宣緝熙章明之德者(36),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實懷鶴立企佇之心(37)。敢復陳聞者,冀陛下儻發天聰而垂神聽也(38)

注釋譯文

注釋

(1)以:因為。
(2)容:包藏。
(3)則之:效法上天。
(4)教:教化。 親:指同姓之人。
(5)《傳》:指《尚書·堯典》。 俊德:才德出眾的人。 九族:指高祖至玄孫,共有九代,故曰九族。
(6)崇:尊。 厥化:唐堯的教化。
(7)《詩》:指《詩經·大雅·思齊篇》。 刑:同“型”,示範。 家邦:家與國。
(8)雍雍穆穆:和睦的樣子。 風人:詩人。 詠之:指《思齊篇》。
(9)吊:傷。 鹹:一同。 懿:美。 藩屏:保衛。
(10)《傳》:指《左傳·隱公十一年》。 異姓:指姬姓以外之人。
(11)爽:疏遠。 敦固:牢固。 遺:忘記。
(12)資:稟賦。 帝唐:指唐堯。 欽明:聖明。 翼翼:恭敬的樣子。
(13)椒房:指皇后的住處。 昭:明。 群後:各位王侯。 番休迭上:輪流休息,按次序入朝當值。
(14)廢:停止。 恕:謂己欲立而立人之意。
(15)明時:盛世。
(16)乃:語氣詞。 氣類:志向相同的人。 人事:親友往來之事。
(17)婚媾:嫁娶。 塞:杜絕。 恩紀:恩情。 路人:陌生人。 胡、越:互不相干。
(18)皇極:上天。 紫闥:天門。此以皇極紫闥比喻魏宮。
(19)語出《詩經·邶風·北門》。
(20)戚戚:相親。 爾:通“邇”,親近的意思。 沛然“廣闊的樣子。 慶間:即慶弔之禮、吉凶之間。 四節:謂一年四季。 怡怡:和順的樣子。 篤意:厚意。
(21)膏沐:化妝品。 遺:贈送。 百司:百官。
(22)錐刀:微末。
(23)遠遊:一種王侯所戴頭冠的名稱。 辭遠遊:指辭去王侯的爵位。 武弁:武將所戴的頭冠。 朱組:紅色綬帶。 青紱:紱為綬帶。《漢書》:“凡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 駙馬奉車:指任其官職。《漢書》:“奉車都尉掌御乘輿車,駙馬都尉掌駙馬。”《說文》:“駙,近也。” 趣:志趣。 一號:指在駙馬、奉車中得一職。 珥筆:指侍臣將筆插在冠側以備記事。含棄文從武之意。
(24)華蓋:帝王出行之車。 輦轂(niǎn gǔ ):皇帝的車輿。代指皇帝。 拾遺:糾正過失。 丹情:赤誠之心。
(25)《鹿鳴》、《棠棣》:《詩經》中的篇名,前者主要描寫宴飲群臣賓客的場景,後者歌唱兄弟親情。
(26)《伐木》:《詩經》中的篇名,其中有“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體現孝敬父母之美德。 罔極:無窮盡。 一說指太皇太后(即武宣卞皇后,即作者生母)太和四年駕崩之事。
(27)四節之會:四時節日的歡宴聚會。 塊然:孤獨的樣子。 無所與陳:沒有與自己交談的人。 發義:闡述道理。 展:抒發。 觴:就被。
(28)崩城、隕霜:李善註:“《列女傳》曰:‘齊杞梁殖之妻也。齊莊公襲莒,殖戰死。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淮南子》曰:‘鄒衍盡忠於燕惠王盡忠。惠王信讒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也。’”
(29)葵藿:偏指葵。葵性向日,故古人多以此比喻臣對君的忠誠。
(30)三光:日、月、星。
(31)福始、禍先:指不處在福、禍之前。
(32)否隔:相隔。 友於:指代兄弟。 倡言:建議。
(33)慘毒之懷:怨恨至極之情。
(34)《柏舟》、《谷風》:《詩經》中的篇名。 《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小雅·谷風》:“將安將樂,女轉棄予。”
(35)不為:不如。
(36)虞、伊:指虞舜伊尹。 崇:推崇。 光被:推廣包容。 時雍:和善。 緝熙:光明。
(37)慺慺:謹慎恭敬的樣子。 企佇:疏身而立。
(38)儻:或許。 天聰:帝王的視聽。 垂:降下。

譯文

臣曹植上言:我聽說上天聲稱它高的原因,是因為它無所不覆蓋;大地聲稱它廣博的原因,是因為它無所不託載;日月聲稱它們明亮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無所不照臨;江海聲稱它廣闊的原因,是因為它無所不包容。因此孔子說:“偉大啊!堯作為國君,只有上天是高大的,只有堯能效法它。”上天對於萬物的覆蓋,可以說是弘大廣遠了。堯制定教令法則,先同姓後異姓,從身邊擴展到遠方。他的本《傳》說:“要選拔那些才能出眾的人,讓他們去親睦九族。九族之人親睦之後,再安定而教化百姓。”到了周文王時代,也推崇這種教化。《詩》說:“為自己的妻子做出示範,把這種精神推廣到兄弟之間,用來保衛家國。”因此這種親近和睦的做法,詩人通過詩篇來歌頌它。從前周公傷於管叔、蔡叔對王室有異心,因此廣泛地分封周王室的至親之人,用來作為周王室的屏障。《左傳·隱公十一年》說:“在周王室的宗族盟約中,姬姓以外的人排列在後面。”這確實是兄弟之恩,疏遠而不分離,以血緣關係連線的宗族之親,實在是牢固,沒有重視義理而把他的君王放在身後、講究仁愛而忘記他親骨肉的人。
陛下稟賦大帝唐堯聖明的德行,實踐周文王恭敬的仁愛,仁惠遍於後宮,恩德昭明九族之親。各王侯百官,輪番休息,按次序入朝當值。執政之人不在官府耽擱政務,又可在自己家立體察民情。宗親義理的道路暢通,慶賀弔唁的親情得以展現,確實可以說是恕己治人,推廣仁惠普施恩澤的人了。至於想我這樣的人,與宗親之間的關係斷絕,在盛明之世不能入朝,自己私下感到傷痛。不敢指望與朋友相交往,往來於宗親之間,接敘長幼之情。宗親之間又不通婚姻,兄弟之情斷絕,有吉凶之事不能問候,慶賀弔唁的禮儀被廢棄,恩情之分,比陌生人還厲害;互相隔閡之大,遠遠超過胡地與越地。我由於規定而永遠失去上朝入見的希望。至於內心嚮往於魏宮、結情朝廷的心情,也只有神靈才會知道了。但這確實是天意如此,我還能對此說什麼呢!退而想到各王侯,常有相親相聚的想法,希望陛下廣布恩德而降詔,使各王國互相能有慶賀慰問之事,在一年四個氣節日中得以歡聚,用來敘述兄弟之間的歡情,保全這種和順的厚意。妃妾的家族、化妝品的贈送,每年能往來二次,對宗室之家普施仁義,對於百官等賜下恩惠。這樣做,那么古人所讚嘆的,詩篇里所歌頌的東西,就可以重新存在於聖明的時代了。
臣退身自思,自己還有一些微末的用處。同時觀看陛下所提拔的人,如果將我當做異姓之人來看待,我私下忖度,也不會排在朝臣之後啊。如果能夠辭去王侯的爵位,戴上武官的帽子;解下紅色的綬帶,佩上青色的,在駙馬都尉或者奉車都尉中獲得一職位,安住在京師之中,手執馬鞭而掛筆,外出跟隨華蓋,入宮侍奉陛下,承接回答聖皇之問,在聖皇身邊糾正朝中的一些過失,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即使在夢中也不離開的想法。遠遠地羨慕《鹿鳴》中的君臣宴會,中間歌頌《棠棣》中兄弟無猜的告誡,低頭而思《伐木》中朋友相故的情義,最終心懷《蓼莪》的無極之哀。每年四時會氣節之日,一個人孤獨地閒居,身邊的人只有僕人,所面對的只有妻子,要深談卻沒有和自己談話的人,要闡述道理卻沒有暢敘的地方,為聽不到音樂而捶胸,對著酒杯而嘆息。
我認為狗馬的誠心不能感動人,就像人的誠心不能感動上天一樣。杞梁的妻子哭泣而城為之崩塌,鄒衍哭而夏日降霜的事情,我最初還是相信的,如今用我的心境去衡量,只是虛言罷了。就像是葵花面對太陽斜葉,太陽即使不能對它反光,但葵花卻終究向著太陽,這是誠心。我私下將自己比作葵花,至於能降天地那樣的博施,下降日月星那樣光明的人,實在就是陛下。我聽《文子》里說:“不做福的起點,不做禍的開端。”如今的隔離,使兄弟同憂。而我率先發出這個倡議的原因,在哪裡呢?我私下不情願在聖王之世使之有不受蒙施聖恩的人,有不受蒙施恩惠的人,必定有怨恨至極之情。因此《柏舟》中有“天不信人”的怨情,《谷風》中有“拋棄我”的感嘆。伊尹認為他的君王不如堯舜而感到恥辱,《孟子》說:“不用舜所用來侍奉堯的態度來侍奉他的君王的人,就是不恭敬他的國君擔任。”臣的性情愚頑鄙陋,本來不如虞舜、伊尹,至於想要使陛下推崇廣被和善之美,傳播光明顯著的德行的,就是出自我這謹慎恭敬的誠心。我私下所獨自保持的,就是突出疏身而立的情操。敢於再把這種想法陳述出來讓陛下聽到的原因,是希望陛下或許發天聰而降神聽。

解析

在曹丕、曹叡執政期間,為鞏固其自身地位,曾命令各藩國的王侯無詔命不得進京,各藩國之間也不許擅自往來。作者在表文中列數堯、舜、周初之制,陳述古代封土建國的意義以及宗族的學員關係在封建政治中的作用,說明禁止藩王進京、阻止其互相往來的做法不利於國家的穩定。繼而表明自己希望能“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承答聖問,拾遺左右”,發揮自己的錐刀之用。表文言詞懇切,直抒胸臆,闡述道理清晰、明確,用詞得體,感情怨而不怒,與作者在太初二年所作的《求自試表》文意相承,表現了作者不甘寂寞的心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