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米草(原變種)

求米草(原變種)是稈纖細,基部平臥地面,節處生根,上升部分高20-50厘米。葉鞘短於或上部者長於節間,密被疣基毛;葉舌膜質,短小,長約1毫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5-18毫米,先端尖,基部略圓形而稍不對稱,通常具細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求米草(原變種
  • 染色體:2n=54
  • 花果期:7-11月
  • 分布位置:南北各省區;生於疏林下陰濕處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圓錐花序長2-10厘米,主軸密被疣基長刺柔毛;分枝短縮,有時下部的分枝延伸長達2厘米;小穗卵圓形,被硬刺毛,長3-4毫米,簇生於主軸或部份孿生;穎草質,第一穎長約為小穗之半,頂端具長0.5-1(-1.5)厘米硬直芒,具3-5脈;第二穎較長於第一穎,頂端芒長約2-5毫米,具5脈;第一外稃草質,與小穗等長,具7-9脈,頂端芒長1-2毫米,第一內稃通常缺;第二外稃革質,長約3毫米,平滑,結實時變硬,邊緣包著同質的內稃;鱗被2,膜質;雄蕊3;花柱基分離。染色體2n=54(Авдулов, 1931; Tateoka, 1954)。花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疏林下陰濕處。

分布範圍

廣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世界溫帶和亞熱帶。模式標本產義大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