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土司

永順土司

永順土司,是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實行世襲制土司制度帶有軍政合一的性質,即是轄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本地區的最高軍事領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
  • 別名:永順土司
  • 行政區類別宣慰使司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
  • 下轄地區:4州、58旗、380洞
  • 政府駐地老司城、新司城
簡介,唐末五代,兩宋時期,元明清三朝,

簡介

永順彭氏政權始於五代後梁時期(907-923年),經兩宋、元、明、清諸朝,至清雍正六年年中央王朝對永順土司實行改土歸流,歷經三十五世,世襲統治溪州地區達八百餘年。主要經歷了五代、兩宋溪州刺史時期和元明清永順土司時期兩個階段,其治所大致經歷了下溪州故城、會溪城、龍潭城到老司城、顆砂城等變遷,其轄區大致以溪州地區為中心,隨其勢力的興衰而歷代有所不同。永順土司城世紀成為湖廣地區永順宣慰司治所。永順宣慰司屬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的最高職級機構之一,統轄溪州地區,土司為彭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

唐末五代

湘西酉水流域上古為要服,周宣王時為蠻方,在秦楚爭霸的戰國中晚期,酉水作為溝通秦楚之間的交通孔道,曾一度成為爭奪的焦點,楚設黔中郡,秦置洞庭郡,漢設武陵郡,武陵郡包括洞庭湖西北和鄂、渝、黔部分,永順在秦漢時期屬洞庭郡和武陵郡轄下的酉陽縣,縣治在今芙蓉鎮(王村)。
唐末藩鎮割據,農民起義,流寇此起彼伏,湖南蠻人紛紛自立,一片亂象。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0年)彭鄉、彭搣、彭訐兄弟“聚徒眾得數千人,自為領袖”,因鎮壓當地農民起義有功,升為州吏。期間,彭瑊聯合地方蠻酋以武力驅逐吳著沖、惹巴沖等溪州土著蠻酋,統一溪州,授為溪州刺史,成為彭氏政權在溪州的第一世統治者。彭氏勢力進入溪州地區。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彭瑊戰死,其子彭士愁任溪州刺史。
五代後晉天福四年年,彭氏政權第二世首領溪州刺史彭士愁“引獎、錦州蠻萬餘人,寇辰、澧州,焚掠鎮戌”,楚王馬希范遣劉勍、廖匡齊征討,著名的溪州之戰爆發。天福五年(940年),彭士愁“遣其子師翯率諸酋長,納溪、錦、獎三州印請降於楚”,“師翯為父輸誠,束身納款”。溪州之戰歷時兩年,戰後議和,結盟立溪州銅柱於會溪坪,繼續保持其溪州刺史的合法地位,溪州之戰確立了彭氏在溪州地區的“自治”地位及其在諸蠻酋中的威望,為彭氏政權統治溪州八百年奠定下了基礎。五代時(10世紀)彭氏政權的治所即溪州銅柱所載的下溪州古城,主要轄區在溪州地區。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實行羈縻州府制度,採取“以本土之法治本土”、“以蠻夷治蠻夷”加以治理。在溪州地區,按照銅柱盟約“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賦租,自為供贍,本都兵土,亦不抽差。永無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業。”開創地方區域自治制度先河,使得彭氏政權繼續統治溪州地區並展壯大。宋初彭氏勢力統轄上、中、下溪州及周邊十七州,共二十州,治所在會溪城。北宋中期以後,彭氏內部相繼發生彭儒猛與彭仕漢,仕羲與師寶、師彩、師晏相互攻殺的內亂事件,實力大損,至彭師晏時彭氏已處於“孱弱”狀態,治所遷至山高林深、四面天塹的龍潭城洲。王安石變法後中央王朝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南江蠻地區大部分歸附,彭氏勢力遭受嚴重鉗制,勢力範圍向溪州核心地區收縮。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第十一世彭氏政權首領彭福石寵遷治所至靈溪河畔的老司城,自此長期作為永順彭氏政權的統治中心。

元明清三朝

元朝建立土司制度,對西南地區各部落首領委以土司官職,繼續對其原有統轄地域進行統治管理,溪州彭氏政權也在此期間歸入中央王朝的土司職官體系。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第十三世首領彭思萬歸順元朝,授武德將軍。元延祐七年(1320年)第十四世首領彭勝祖自改“永順安撫司”。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第十五世首領彭萬潛又自升為“永順宣撫司”,並設南渭州,改保靖州為保靖安撫司,隸於永順司,其轄域自溪州地區有所拓展。明朝進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彭氏政權在明代達到其最穩定、鼎盛的階段。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十五世首領彭萬潛被正式委任為安撫司官職,授以印信。洪武六年(1373年)第十六世彭天寶升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這是土司制度中,中央政府任命的最高官職,級別為從三品。其下設六長官司,共轄“三州六洞”(施溶州、南渭州、上溪州;麥著黃洞、臘惹洞、驢遲洞、施溶溪洞、白岩洞、田家洞)。明中後期,江浙一帶倭患蜂起,永順土司奉命抗倭,為中央王朝屢建戰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彭明輔、彭翼南率土兵5000赴江浙抗倭,建“東南戰功第一”。同時永順土司積極履行朝貢、納賦的義務,特別是明朝國都由南京遷往北京興建宮殿而需大量楠木,永順宣慰司分別於正德十年(1515年)、十三年(1518年),嘉靖四十年(1562年)、四十二年(1564年)、四十四年(1566年)共六次獻大木,減輕了中央王朝迫切需要大木的壓力,獲得重賞。
清朝沿用明朝舊制,維持土司制度。順治四年(1647年)第二十九世首領彭泓澍率領“三知州、六長官司、五十八旗、三百八十恫苗及圖冊歸附”,清王朝賜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治所遷至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的顆砂城,又稱新司城。雍正四年(1726年)年中央王朝推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政策。雍正六年(1728年)第三十五世永順宣慰使彭景燧在其父彭肇槐的帶領下獻土歸流,舉族遷往江西吉安,置產安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