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漯水

《水經注》40卷,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中國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項中國之最。《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桑乾枝水①又東流,長津委②浪,通結兩湖,東湖西浦③,淵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鳧④夕雁,泛濫其上,黛甲素鱗⑤,潛躍其下。俯仰⑥池潭,意深魚鳥⑦,所寡惟良木⑧耳。

作品注釋

①桑乾枝水:今稱黃水河,發源於山西省朔州市南,至應縣西北入桑乾河。
②委:彎曲,曲折。
③浦(pǔ):這裡指湖泊。
④鳧(fú):野鴨。
⑤黛甲素鱗:代指魚鱉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
⑥俯仰:本指低頭和抬頭,這裡代指“觀望”。
⑦意深魚鳥:寄深意於魚鳥,物我交融。
⑧寡:少。良木:美木。

作品譯文

桑乾支水又東流,長河巨流,連通兩湖泊,東湖西浦,一水相連,潭水極清且深,早晚有鳧雁在湖上浮游,青甲白鱗潛游於水下。觀望池潭,寄深意於魚鳥,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作品鑑賞

漯水不同於漯水,但在《水經注》的不同版本中也有作“濕水”的。此水發源於今山西省寧武縣以南的管涔山,即《注》文所說的累頭山,發源處今名陰方口。從山西流入河北,上游今名桑乾河,經近代修造的官廳水庫,下游稱為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五大支流之一。但《水經注》時代的漯水與今永定河的河道並不完全一致。《注》文記敘的河道,在今永定河河道以北,東南流至漁陽郡雍奴縣西(今武清縣附近)注入潞河(《經》文稱笥溝,是潞河的別名),也就是今北運河。永定河全長近六百公里,是海河的一條較大支流,但《水經注》以它發源時的一條小河漯水作為篇名,而且為一條小河而單獨立卷,這無疑是因為此水流經北魏故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郊)的緣故。

作者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