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是指直立生長的作物因風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響發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現象。倒伏可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降低,收穫困難。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嚴重倒伏時,嚴重影響產量、甚至可能造成絕收。倒伏大多發生在作物拔節後、農作物生育的中後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倒伏
  • 外文名: rice lodging
  • 影響: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降低
  • 對象:稻、麥等穀類作物
  • 發生時期:作物生育的中後期
  • 症狀:基部倒伏,二是折稈倒伏
症狀,病因一,病因二,病因三,病因四,防治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防治措施,

症狀

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經常發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稈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現象。

病因一

水稻倒伏與水稻植株節間的橢圓特性有關,水稻節間橫斷面一直被認為是圓形的,其實水稻節間是橢圓形的,表現出一定的扁平度,低位節間的扁平率高於高位節間,經測定倒伏莖比不倒伏莖表現較高的扁平率,與節間的抗倒伏性有關。

病因二

倒伏莖的低位節間長和總莖長明顯大於不倒伏莖,這說是有低位節間越長的莖越易倒伏。

病因三

倒伏莖的Ⅲ、Ⅳ節間長莖軸和短莖軸較不倒莖的小,這一結果不同於以前研究得出的倒伏與不倒伏莖的寬充無差異的結果。

病因四

倒折一般發生在胝位節間,即第Ⅳ節間,至於鄰近Ⅲ、Ⅳ兩節發生倒伏機率很小,因此Ⅰ、Ⅱ節很少發生折斷現象。五是倒折發生在折斷節間的位置,試驗表明第Ⅲ節間折斷點位於節間長的13.2%-33.42%區域,第Ⅳ節間位於15.71%-23.15%區域,第Ⅴ節間位於13.27%-35.05%區域。根據上述結果可以斷定,折斷點位於折斷節間下位節,在此節間長的10%-30%區域內。這一區域雖然只有節間長的20%,但折 斷髮生在這一區域的機率至少有95%,這有限的20%區域被看作是折斷區域,折斷髮生在此區域原因可能是葉鞘和莖節間綜合作用的結果。折斷均發生在短莖軸方向。 看來水稻的倒伏原因除公認的低位節節間長與倒伏有關外,低位節間扁平率和其橫截面的長莖軸和短莖軸寬度對抗倒性也有重要作用,從折斷節間、折斷位置、折斷方向的觀察表明:折斷並不隨機發生在某一節間的某一位置,而是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有的品種在Ⅳ節間,有的品種在Ⅳ和Ⅴ節間,折斷區域局限於由下位節向上節間長的10%-30%的區域內,大部分折斷沿著節間橫截面的短莖軸方向發生。除了水稻本身上述原因外,其他原因還有水稻品種特性、栽植密度、施肥、氣象條件等因子,倒伏是它們綜合作用的結果。

防治方法

方法一

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的2-3個抗倒伏品種。如早稻有:中106、中絲2號、鄂汕雜1號、桂引901等抗倒伏的品種。中稻可選用東農419、嘉手、豫梗6號、香寶3號、八桂占2號、寧梗17號、藤系144等。晚稻可選用津稻308津星1號,冀粳14號、15號,花粳45,遼粳244、287,沈農9017,東農419,畢粳37,寧粳15號,雪峰,龍梗4號等抗倒伏品種。

方法二

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防止偏施、過施氮肥,必要時噴灑惠滿豐(高美施),每667m2用210-240ml,對水稀釋300-500倍噴葉1-2次或促豐寶Ⅱ型活性液肥600-800倍液。
氮磷鉀+矽”科學平衡施肥,才能達到優質高產的效果,矽肥能夠改變作物品質的特性,基施做底肥(秀谷矽穀子),每667平方米用一包2kg,與複合肥一起使用,增加水稻抗倒伏,抗病蟲害,提高產量10~20%。

方法三

方法四

對有倒伏趨勢的直播水稻在拔節初期噴灑5%烯效唑乳油100mg/kg,也可選用壯豐安、矮立發水稻專用型,防倒效果優異。
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

防治措施

水稻倒伏的防治措施:
一是科學施肥。穗肥施用時間要準,數量要適宜,這樣有利於莖稈充實,控制基部節間拉長,從而增強植株的抗倒能力。
二是堅持科學灌水。水稻移栽後,寸水活棵,淺水分櫱。土質好的田塊,當畝(1畝)莖櫱數達預期穗數90%時開始擱田。對土質差的田塊,可等到夠苗時再擱田,擱到水清硬板時再灌水。灌水要前水不見後水,即灌一次水後,待其自然落乾1~2天后再灌第二次水。但在水稻分櫱期和抽穗揚花期田間必須保持淺水層。上述灌水方法,有利於根層水氣交換,改善根系生長環境,促進新根生長和根系下扎,根群擴大,根基支持力增強,抗倒能力也隨之提高。
三是堅持防病治蟲。特別是對紋枯病稻飛虱,要根據病蟲情況,適時用藥防治,以免病蟲危害後引起稻株倒伏。
四是增施矽肥。在水稻拔節初期,每畝施用矽肥10公斤,增強莖稈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