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爭鳴

水滸爭鳴

《水滸爭鳴》是專門研究《水滸傳》的大型學術叢刊,1982年創刊,先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已出版11輯,特輯1輯。該刊原由湖北省《水滸》研究會主辦,1987年中國《水滸》學會成立後即將該刊作為會刊,改由中國水滸學會主辦。該刊創刊近三十年,已發表了包括台灣香港在內的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的專家學者大量的學術論文,內容涉及《水滸傳》的作者、版本、成書時代、思想蘊含、 藝術成就及國內外影響;《水滸》戲曲和影視的創作改編、金聖歎評點問題、《水滸》與中外古代小說的比較研究等方面,對推動《水滸》研究的深入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水滸爭鳴
  • 作者:湖北省水滸研究會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出版時間:1982-04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圖書目錄,第二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三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四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五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六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七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八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九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十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第十一輯,版本信息,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水滸爭鳴》卷頭語 《水滸爭鳴》編委會
《水滸》的真人真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 王利器(1)
修綆山房梓《宣和遺事》跋 北京 周紹良(19)
《水滸傳》與《宣和遺事》
——口頭文學所奠定的《水滸》基礎之一 遼寧大學 高明閣(33)
魯迅的“施耐庵”為繁本《水滸》作者之託名說無可置疑
——兼析關於施耐庵的墓誌、家譜、詩文、傳說之俱難徵信
武漢師範學院 張國光(49)
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統一性及其他 武漢大學 唐富齡(65)
從《水滸》成書的過程談對《水滸》的評價 黃石師範學院 黃瑞雲(83)
《水滸》四論 河北 常林炎 北京 常河(96)
《水滸傳》是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嗎? 荊州師範專科學校 王齊洲(110)
談《水滸》的“忠義” 武漢師範學院孝感分院 葛楚英(129)
從“水滸戲”到《水滸傳》看李逵形象的發展 黃石師範學院 熊文欽 石麟(141)
宋江性格結構試探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陳周昌(149)
《水滸傳》詞語彙釋選例 鄭州大學 李法白 暨南大學 劉鏡芙(162)
談談《水滸》的語言藝術 中南民族學院 何士龍(174)
《水滸》的情節安排 北京 林文山(185)
《水滸》情節結構芻議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歐陽健(204)
江蘇省清江市第一中學 肖相愷
《水滸》在地理敘述方面錯誤的又一例 湖南 鄒振九 樊棟卿(218)
《忠義水滸傳》與《金瓶梅詞話》 復旦大學 黃 霖(22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談七十回本《水滸》與原本《水滸》的優劣問題
中共吉林省前郭縣委宣傳部 莫文峰(238)
論金本《水滸》的浪漫主義精神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張嘯虎(242)
略論魯迅先生對金聖歎的批評及其它 武漢師範學院 徐 濤(255)
《水滸》宣傳的是農民社會主義烏托邦思想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胡邦煒(267)
自有後人說短長
——論金聖歎評點《水滸傳》的歷史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 龔兆吉(281)
關於評論《水滸》的三個問題 新疆師範大學 胥惠民(302)
《<宋元春秋>序》略評 南京師範學院 陳美林(318)
“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結”的模式
——評金聖歎批改《水滸》的思想傾向 武漢師範學院 劉土興(332)
論李贄與金聖歎評《水滸》的主要分歧
——崇李貶金辯重慶師範學院 黃中模(347)
終於是英雄
——我對宋江受招安、征遼的看法 《戲劇叢刊》編輯部 王曉家(360)
金本《水滸》的“保護色”說補證 湖北 汪葉森(375)
《水滸傳》的傳日與文簡本 [日本]白木直也著(382)
武漢師範學院 程耀鎏譯
《水滸傳》版本考
——中心是繁本和簡本的關係 [日本]天理大學 大內田三郎著(394)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黃南山譯
跋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吳丈蜀(408)

第二輯

版本信息

書籍編者:湖北省《水滸》《水滸爭鳴》編委會 編
水滸爭鳴第二輯水滸爭鳴第二輯
圖書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圖書類別:文學
出版時間:1983-01
開本:2開
裝訂:平裝

圖書目錄

一、《水滸》綜論及其材料來源與版本問題
北宋末宋江起義活動的三個階段 北京大學 呂乃岩(1)
《水滸》的真人真事(續完) 北京 王利器(13)
真實和偉大相結合
談《水滸》作者對原有題材的加工提煉 安徽大學 周中明(40)
試論建立科學的“水滸學”諸問題
兼述關於《水滸》討論中若干問題的拙見 武漢師範學院 張國光(59)
《水滸傳》的思想性及其存在的問題 武漢大學 吳志達(72)
雙星同曜
《水滸》與《紅樓夢》之比較研究 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編輯部 胡邦煒(85)
《水滸傳》和《艾凡赫》 華東師範大學 周錫山(96)
評胡適的《水滸傳考證》 科學普及出版社 公 盾(107)
從對小說史稿的修訂看魯迅評價《水滸》的得失 武漢師範學院 徐 濤(116)
元代水滸戲的思想傾向 山西師範學院 黃竹三(125)
影印兩種明代小說珍本序 美國夏威夷大學 馬幼垣(132)
《水滸傳》作者系羅貫中考辨 《戲劇叢刊》編輯部 王曉家(139)
《容本》李評為葉晝偽作說質疑 北京師範大學 龔兆吉(155)
楊定見序本《水滸全傳》對天都外臣序本的篡改 湘潭師範專科學校 秦文兮(168)
談《水滸》作者的道家思想 武漢大學 肖作銘(176)
二、《水滸》主題辨
論“替天行道”與“受招安”
讀《水滸全傳》札記 武漢師範學院 劉土興(182)
評《水滸》招安結局的思想傾向 中國人民大學 李永祜(197)
如何評價《水滸傳》的征遼部分 《大眾日報》編輯部 李永先(212)
從《水滸》百回本前優後劣看金聖歎腰斬《水滸》的功過 武漢 黃求保(225)
論忠奸鬥爭是《水滸》描寫的主線 九江師範專科學校 凌左義(233)
三、《水滸》藝術論
《水滸》藝術雜談 黃石師範學院 黃瑞雲(238)
略論《水滸》的民族獨創性 雷州師範專科學校 裴樹海(252)
《水滸》人物行動瑣談 郴州師範專科學校 羅憲敏(261)
《水滸》人物的個性化語言 江蘇 王林書 王同書(270)
論《水滸》韻文的藝術作用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陳周昌(278)
《水滸》武技漫筆 湖北省武術協會 流 沙(291)
四、《水滸》人物論
對宋江形象的再認識 北京師範大學 聶石樵(306)
試論金本《水滸》中的宋江形象 衡陽師範專科學校 劉靖安(322)
《水滸傳》是如何塑造傳奇式英雄的
從武松形象談 蘭州大學 齊裕焜(333)
從魯智深所走的道路看其性格的發展變化 黃石師範學院 熊文欽 石麟(340)
《水滸》中的李逵形象質疑 成都大學 常崇宜(351)
談吳用 四川大學 胡振務(360)
漫說《水滸》里的王倫 華南師範大學 羅東昪(372)
五、關於金聖歎批改《水滸》問題
論金批《水滸》的思想傾向與政論鋒芒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張嘯虎(379)
還金聖歎以本來面目 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 宋謀瑒(392)
“驚噩夢”新析
兼論金聖歎“貶宋揚盧”的曲筆和隱衷 武漢教育學院 翁柏年(402)
不能給《水滸》金批加上形式主義的罪名
兼與周勛初等同志商榷 重慶師範學院 黃中模(411)
試評金聖歎評價中兩種對立的觀點
與聶紺弩先生和敏澤同志商榷 湖北 程金階 孫建模 嚴國安(423)
金聖歎小說理論在批評史上的貢獻
兼論《水滸》評改中的自相矛盾 蘭州大學 潘世秀(430)
六、其他
《水滸傳》與晚清小說理論批評 內蒙古大學 徐應元(443)
《水滸》續書中的兩種傾向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 刁雲展(451)
論《水滸》研究中的“市民說” 復旦大學 黃 霖 陳 榮(458)
魯迅何嘗說過《水滸》“為市井細民寫心”?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黃南山(476)
論《武十回》 杭州大學 劉操南(484)
評王少堂揚州評話《水滸——武松》一書的成就
中國曲藝家協會江蘇分會 張棣華(497)

第三輯

版本信息

書籍編者:湖北省《水滸》研究會、《水滸爭鳴》編委會 編
水滸爭鳴第三輯水滸爭鳴第三輯
圖書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圖書類別:文學
出版時間:1984-01 印刷時間:1984-01-01
開本:32開 頁數:504頁
裝訂:平裝

圖書目錄

重視《水滸》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批判 李永祜(1)
《水滸》是指導農民戰爭的兵書 王利器(11)
《忠義水滸傳》序 香港中文大學 孫述宇(20)
古代農民戰爭的歷史畫卷
——《水滸》主題辨 蔣松源(48)
《水滸》三題 李孝堂(56)
《水滸》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喻朝綱(70)
試論《水滸》“招安”問題 呂致遠(83)
評所謂“《水滸》為市井細民寫心”說 石鐘揚(97)
建立和擴大《水滸學》的研究 郭興良(108)
《水滸》故事在南北兩地流傳的情況 呂乃岩(119)
談《水滸傳》映雪草堂刊本的概況、序文和標目
——《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 劉世德(134)
《水滸傳》版本考——關於《文杏堂批評水滸傳三十卷本》
日本天理大學 大內田三郎著 彭修艮譯(163)
呼籲研究簡本《水滸》意見書 美國夏威夷大學 馬幼垣(183)
《水滸傳》流變四章 聞 鶯(205)
論《水滸》的簡本系統 高明閣(222)
從明初的“水滸戲”看《水滸傳》祖本的成書年代 王永健(233)
從《信牌檔》中《水滸》殘本的發現,看明末
《水滸》的傳入遼東及女真地區 鐵玉欽(242)
袁刊本《水滸》李評確出李贄之手辨
——兼評《<容本>李評為葉晝偽作說質疑》 歐陽代發(251)
元代之後的水滸戲 香港大學 劉靖之(263)
《水滸》譯本兩種序 於淑傑譯(281)
評“兩種《水滸》、兩個宋江”說 傅隆基(284)
《水滸》研究中的辯證法
——對《評“兩種<水滸>、兩個宋江”說》一文的答辯 張國光(302)
“兩種《水滸》、兩個宋江”說質疑 殷 傑(321)
一種《水滸》、一個宋江
——我對魯迅評《水滸》觀點的一點體會 張化男(330)
對“雙兩說”之我見 翁柏年(336)
論宋江的多重思想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葉舒憲(345)
一個農民革命鬥爭領袖的悲劇——評晁蓋 楊海中 胡世厚(363)
論梁山義軍中的智多星吳用 孫永都(376)
試論武松 黃海鵬(387)
論林沖的性格轉化描寫 周書文(397)
從楊志的形象談《水滸》所反映的民族思想 朱澤吉(406)
漫談《水滸》里的婦女形象 孫壽瑋(417)
金聖歎論人物塑造中的藝術思維 王先霈(426)
論金聖歎評點《水滸傳》
——兼評何滿子先生對金聖歎的全盤否定態度 劉宏彬(440)
釋“削忠義而仍《水滸》”
——兼論龔兆吉先生如何曲解金聖歎 功 榮(449)
金聖歎論小說的情節構成、變化的特徵 李 騫(464)
金本《水滸》序之真諦
——駁“金本《水滸》序文為反面教材”說 關賢柱(470)
論《水滸》的武打技擊 王資鑫(479)
《水滸》武技漫筆(二) 流 沙(490)

第四輯

版本信息

圖書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水滸爭鳴第四輯水滸爭鳴第四輯
出版時間:1985
開本:32開 頁:數:456 頁

圖書目錄

綜論
論《水滸傳》的思想意義 北京師大 郭英德(2)
“水滸文學”與比較研究 黑龍江青年雜誌社 伊永文(18)
不能否認《水滸傳》是寫農民起義的作品
——評“革”“守”鬥爭說 武漢師院 歐陽代發(24)
梁山泊英雄出身的探索 中南民族學院 何士龍(36)
《水滸》寫招安是否背離了現實主義? 江漢大學 王仁銘(44)
《水滸》的歷史、地理背景
也談《水滸》的真人真事 北京師院分院 侯 會(49)
《<水滸傳>——虛構中的史實》一書的序言 [日本] 宮崎市定著 程耀鎏譯(56)
《水滸》文史辨析 山東《牡丹》編輯部 朱希江 周 謙(61)
《水滸傳》與山東 山東《大眾日報》李永先(71)
《智取生辰綱》的地理疏誤 湖南 鄒振九 北京樊棟卿(84)
關於《水滸》成書時代的討論
郭勛與《水滸傳》 山東大學 袁世碩(90)
《水滸》中的地名證明了什麼?
——《水滸》成書“嘉靖說”質疑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 李永祜(106)
《水滸》版本考證
談《水滸》的“武定板” 蘇州 易 名(122)
論巴黎所藏《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傳》 南京大學 李國才(129)
映雪草堂本《水滸全傳》簡介 復旦大學 陸樹侖(142)
《水滸傳》映雪草堂刊本——簡本和刪節本
——《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世德(154)
《水滸》人物評析
論金本《水滸》中的宋江
——兼評所謂金聖歎“獨惡宋江”論 濟寧師專 湯國梁(177)
從形象思維的角度看“兩種《水滸》、兩個宋江”說 武漢師院 王啟和(189)
李逵——《水滸傳》里的喜劇性角色 福建師大 齊裕焜(191)
論潘金蓮 四川社會科學院 胡邦煒(201)
《水滸》藝術論
《水滸傳》的敘事藝術 南開大學 魯德才(215)
《水滸傳》藝術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研所 孫一珍(230)
論《水滸傳》情節的板塊構成 徐州師院 鄭雲波(248)
《水滸傳》的結構“不是有機的”嗎? 荊州師專 王齊洲(257)
奇情奇景 綺麗如畫
——從金批看《水滸傳》的繪畫美 郴州師專 羅憲敏(265)
談談《水滸》的景物描寫 聊城師院 劉中光(277)
《水滸》的情境創造
——《水滸藝術探微》之一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士余(286)
迷離閃爍 夭矯變幻
——《水滸》的夢態描寫 光明日報 汪遠平(300)
《水滸》的心理描寫 武漢教育學院 張虎升(312)
《水滸》金批與金聖歎研究
金聖歎文學批評中反對封建理學的思想 武漢師院 張國光(323)
略論“自誠明,謂之性”
——讀金評本《水滸傳》第四十二回的評語 杭州師院 馬成生(340)
金聖歎的“托筆罵世”說 溫州地區教師進修學院 盧 炘(353)
金聖歎的典型觀是中國典型理論的成熟 遼寧 李金德(363)
從“鏡子”論看達·文西與金聖歎的美學思想 重慶師院 黃中模(372)
試論金聖歎、俞萬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關係 歐陽健(381)
簡評《<水滸>與金聖歎研究》 [日本] 中缽雅量著 彭修艮 張三夕譯 許賀校(398)
《水滸》的譯本及其他
《水滸》新英譯本前言及翻譯前後 沙博里著 李士釗妙齡譯(404)
《水滸》俄譯本第二版跋 [蘇聯]阿·羅加切夫著 北京圖書館 施大文譯(415)
《水滸》日文版譯者序言 [日本]吉川幸次郎著 黃南山譯(423)
《水滸傳》詞語彙釋選例之二 鄭州大學 李法白 暨南大學 劉鏡芙(427)
《水滸》武打描寫的藝術美 揚州武術協會 王資鑫(444)

第五輯

版本信息

書籍作者:張國光 主編
水滸爭鳴第五輯水滸爭鳴第五輯
圖書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圖書類別:文學
出版時間:1987-08
印刷時間:1987-08
開本:大32開 頁數:480頁
裝訂:平裝 印數:3.5千冊

圖書目錄

一、辨“施耐庵文物”之偽
續辨所謂“施耐庵文物、史料”之偽答客難 湖北大學 張國光(1)
興化施彥端非錢塘施耐庵辨
——《施氏家簿譜》中傍書“字耐庵”三字系後人竄入論 杭州大學 劉操南(21)
怎能把傳說當作信史?
——評析劉冬同志論述施耐庵問題的有關文章 江蘇大豐縣人民政協 張袁祥(36)
學術研究必須實事求是、除假求真
——兼評《施耐庵研究》一書 中共江蘇鹽城市委 曹晉傑 朱步樓(53)
二、《水滸》成書時代與版本考訂
《水滸》成書“嘉靖說”質疑之二 中國人民大學 李永祜(66)
從“評林本”看《水滸》簡本與繁本的關係 華中工學院 傅隆基(86)
影印《評林》本缺頁補遺 美國夏威夷大學 馬幼垣(101)
小說史上的一處重要分野
——追尋《水滸》與《三國演義》差異之源 武漢大學 陳文新(109)
三、《水滸》地理背景探考
北宋梁山地區地理環境探考
——兼論宋江據梁山泊起義的可能性 山東梁山縣一中 王衍用 王學真(118)
景陽崗與獅子樓 山東陽穀縣文化局 張學峰(126)
容本《水滸》寫的青溪戰役與淳安地理 浙江 金功發 雷 斌(129)
四、《水滸》人物論
從歷史和美學的角度論宋江形象的塑造 武漢大學 吳志達(132)
怎樣評價李逵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 竺 青(150)
對武松形象的再認識 湖北地質職工大學 龔經賞(159)
論魯智深之“闊” 四川成都電大 薛 亮(166)
林沖形象塑造的辯證法 福建集美師專 黃騰火(172)
《水滸傳》中的“芸芸眾生” 湖南懷化師專 劉承訓(183)
關於《水滸》中婦女形象及作者的婦女觀之我見
——與胡邦煒同志商榷 浙江 范 里(192)
五、《水滸》的結構藝術
群雄上梁山 百川匯大海
——評“三山聚義” 暨南大學 楊芷華(204)
“無數小文字,都有一丘一壑之妙”
——《水滸》(七十一回本)布局結構與藝術構思瑣談 北京大學 李慶榮(217)
征方臘——《水滸》忠義悲劇的意義所在
——兼與張國光先生贊同砍《水滸》觀點的商榷 浙江《諸暨報》 宣煥陽(231)
六、金聖歎的評改《水滸》及其文學理論研究(特輯)
老莊思想和金聖歎的《水滸》評點 雲南大學 張文勛(240)
金聖歎對《水滸》的剪裁與修改 湖北師院 黃瑞雲(255)
金聖歎“文料”說淺論 華中師大 王先霈(267)
金聖歎評點《水滸》的近代思想特徵 嶽麓書社 潘運告(273)
略論金聖歎的“格物”“因緣生法”說的得失 北京師大 龔兆吉(288)
“處處設身處地而後成文” 安慶師院 石鐘揚(297)
從金聖歎的《水滸》評看他的文藝創作理論 湖北黃岡教院 曹裕江(306)
“染葉襯花”及其他
——析金聖歎關於《水滸》次要人物描寫的評論 湖北宜昌師專 吳柏森(316)
論金本《水滸》的藝術結構 新疆師大 胥惠民 烏魯木齊市委 呂立信(329)
論金聖歎及其偽續的“驚噩夢” 華中工學院 盛瑞裕(342)
李贄、金聖歎的《水滸》評論比較觀 中南民族學院 何士龍(351)
是處說是 非處說非
——金批《水滸傳》是非功過評說 武漢交通政乾學院 易錦海(360)
《水滸》金批與《三國》毛批異同論
——“崇金貶毛”辨 重慶師院 黃中模(375)
金聖歎《才子杜詩解》評析
——兼論明末清初異端文學的新發展 武漢電大 曾憲祝(391)
抄襲金聖歎的《口技》一文的林嗣環其人 湖北 汪業森(404)
[附]簡評《<水滸>與金聖歎研究》(補刊部分) (407)
七、《水滸》續書研究及其他
《水滸》三傳的比較 武漢大學 唐富齡(410)
《水滸後傳》作者陳忱的小說理論 華中師大 周偉民(423)
現存最好的一部《水滸》續書
——論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 湖北大學 佘大平(429)
《水滸傳》《李自成》發展比較觀 湖北社科院 張嘯虎(444)
關於《水滸》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 雲南曲靖師專 郭興良(458)
四海之內有兄弟——記《水滸》法澤者雅克達斯先生 武漢大學 程亞琳(469)
第三屆全國《水滸》討論會紀要 武漢教院 翁柏年 湖北大學 徐 濤(472)

第六輯

版本信息

書籍編者:張國光 佘大平 主編
水滸爭鳴第六輯水滸爭鳴第六輯
圖書出版社:光明日報
圖書類別:文學
出版時間:2001-02
印刷時間:2001-02
開本:32開 頁數:408頁 印張:13
裝訂:平裝 印數:1.5千冊

圖書目錄

《水滸爭鳴》續刊詞
——兼論我國的《水滸》學與“紅學”研究,
應彼此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問題 張國光、佘大平(1)
《宣和遺事》與宋元水滸故事 佘大平(6)
《水滸傳》與山東梁山泊 湯國梁(15)
施耐庵研究的演進過程 張袁祥(23)
《水滸傳》與張士誠起義——《水滸》雜考之一 皋古華、曹晉傑(38)
《水滸傳》作者考辨八說 陳松柏(47)
《水滸傳》專制政體模式之解讀 胡淳艷(60)
“替天行道”行何“道”
——關於《水滸》中“道”的辨析 陳 遼(66)
略論《水滸傳》的復仇主題 張 皓(72)
關於蘇東坡與高俅——無意於考據的考據 楊建文(78)
論《水滸傳》中宋江形象的塑造 歐陽代發(83)
吸收·分解·延伸·傳奇化
——從元雜劇水滸戲看《水滸傳》中李逵形象的塑造 曾凡安(92)
一個特異的儒家精神世界——水滸群雄的內質解析 劉玉玲(101)
由江湖而廟堂的回歸之旅
——《水滸》之書名所隱含的文化意義 孟祥榮(110)
《水滸傳》與北宋道教 單長江(124)
略論《水滸傳》的宗教思想 張筱南(136)
《水滸傳》婦女群象審美新探 張紅運(144)
《水滸傳》女性故事的承襲與改創
——兼論元代水滸雜劇的影響 胡淑芳(152)
評《水滸傳》作者的婦女觀 張晚林(162)
略論《水滸傳》的喜劇藝術 戴順利(174)
從《水滸》“王婆說風情”談宋元杭州的方言 楊子華(182)
略論《水滸傳》中的諺語群 周曉痴(200)
《水滸傳》七十一回本的形態 魯德才(210)
金聖歎的小說結構理論 蔡鐘翔(223)
金聖歎論小說“文法” 陳文新(234)
金聖歎小說美學的成就與貢獻 羅德榮(248)
金批《水滸》的人物塑造理論 石 麟(264)
金批《水滸》英雄論 周錫山(278)
金聖歎美學思想在評點《水滸》中的體現 郭興良(292)
金聖歎論小說功能——《水滸傳》“金批”讀札 范道濟(305)
金聖歎論《水滸》和《史記》 劉貴華(322)
人物性格全在同而不同處有辨
——話說梁山三勇士形象 石鐘揚(331)
《水滸》研究中的一場大辯論
——關於如何看待《水滸》研究中的“雙兩說”問題 劉德祿(347)
為倡明我國《水滸》學新流派並翻金聖歎評改《水滸》之案而論爭
——簡評張國光教授的“水滸學”研究成果 望 青李定廣(356)
增刪不當,失神變形
——評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失誤及其經驗教訓 李永祜(365)
《水滸》郵票背後的故事 曹 流姜 海(379)
我國著名的《水滸》郵票畫家周峰先生簡介 清 榮(382)
施耐庵墓 浦玉生(384)
施耐庵陵園 施金根(388)
為方臘起義遺蹟“幫源洞”洞址辨位的說明 方才 洪長壽 余錦根(390)
椽筆丹青擷民魂——記水滸人物畫家孫景全 王廣民(392)
詠《水滸》詩詞選刊
李建章、胡國瑞、吳丈蜀、霍松林、張國光、
宋謀瑒、陳流沙、劉中光、劉操南 (396)
[附錄]
中國水滸學會致“93中國古代小說國際研討會”的賀信 (403)
《水滸爭鳴》第一屆優秀論文評獎獲獎論文暨作者名錄 (406)

第七輯

版本信息

書名:水滸爭鳴第七輯
副名:2002中國水滸學會聯會暨全國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

圖書目錄

是“新的貢獻”,還是“以偽亂真”?
——關於“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問題論爭的述評 黃中模(1)
二十餘年來關於《水滸》論爭的回顧 陳宏祥(8)
造反英雄的歸宿——“水滸”系列故事的思想矛盾與整合 石 麟(16)
金聖歎研究大有可為 蔡鐘翔 白嵐玲(28)
從外圍到內質:金聖歎小說理論近十年研究述評 李承鋒(32)
《水滸傳》敘事策略淺論 張 虹(41)
浪子風流——《水滸傳》與元曲文化精神脈絡考索 梁歸智(50)
李逵形象魅力探源 王建平 劉莉萍(61)
論《水滸傳》的多元婚姻文化 田同旭 武興芳(71)
論《水滸傳》的雙重文化品格 王 琛(88)
《水滸傳》對宋末用人制度的批判意義 韓 曉(94)
稗史之議——從《水滸傳》看北宋末年的吏治政風 魏 明(101)
釋“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蔡一鵬(112)
毛澤東與《水滸》 田興國(120)
蕭峰與武松的較量 何求斌(131)
《水滸》的作者是杭州書會才人施耐庵
——兼駁《施耐庵墓誌》、《施耐庵與<水滸>》 楊子華(140)
施耐庵研究沒有打句號 張袁祥(151)
楊子華先生近著《西湖水滸》序 張國光(155)
杭州與《水滸》隨筆四則 馬成生(159)
曲直隨剪裁 善惡任取捨
——析《三國演義》中上庸之戰的虛與實 喻 斌(170)
“神仙”式的軍師
——論《三國志平話》對諸葛亮形象的神化 余蘭蘭(179)
《西遊記》作者研究的源起及討論綜述 薛 梅(188)
《西遊記》的情慾觀及其文化價值 王前程(197)
明代文人對《金瓶梅》的評價簡析 王承丹(211)
略論《金瓶梅》對戲曲的援用及其價值 張進德(217)
“《金瓶梅》方言與伍家溝民間土語之比較”一文的研究方法指瑕 程明安(229)
才學國小炫學方式及其文化根源 張蕊青(238)
關於《紅樓夢》63回“芳官改妝與改名”的描寫的幾點思考 王開桃(246)
試論《紅樓夢》對《鏡花緣》的影響 余 瑩(253)
論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蘊 李兢兢(262)
《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國演義》之作 單長江(268)
《燕山外史》不可全盤否定 周臘生(280)
從《錯斬崔寧》到《十五貫》——兼論明傳奇對明代短篇白話小說的改編 陳建平(294)
明清小說與江蘇興化 莫其康 陳麟德(302)
尋訪施耐庵 浦玉生(306)

第八輯

版本信息

【出版社】崇文書局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40307684

圖書目錄

《水滸傳》的創作與傳播問題 張 虹 佘大平(1)
《水滸傳》明清詮釋之比較 王 平(22)
宋公明是施耐庵志向的“皮影”
——概說《水滸傳》梁山領軍人物宋江形象的塑造 劉啟方(42)
《水滸傳》中朝廷——梁山行為倒錯現象探因 趙延花(49)
神話意識與《水滸傳》的創作 王振星(56)
早知鴆毒埋黃壤 學取鴟夷泛釣船
——由《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看《水滸傳》的主旨 董連祥(65)
盧俊義上梁山是去湊數的嗎 單長江(70)
《水滸傳》兄弟倫理與盟誓問題研究 田兆元(83)
東西文學語境下潘金蓮形象剖析
——兼論中西文學中的“不貞”形象 陳 競趙崇璧(89)
從女性形象塑造看《水滸傳》的人物美學特徵 關四平(102)
論宋江等幾個重要人物之間的關係 董連祥(121)
代表中華民族脊樑的藝術典型
——試論魯智深 胥惠民(136)
清代的七十回本《水滸傳》與征四寇故事 馬場昭佳(146)
金聖歎《水滸傳》評點之理論價值 馮仲平(166)
金批《水滸傳》的辯證思維 石 麟(180)
打虎英雄終結者——武松 侯 會(190)
從“劫法場”描寫看《水滸傳》的藝術進展 張 勇(204)
淺談《水滸傳》中潘巧雲命案的道德評價 陳華國(211)
在共同的誘惑面前
——從武松與燕青的比較看《水滸傳》新舊價值取向的交織 竺洪波(217)
淺論羅貫中對《水滸傳》的貢獻 王前程(227)
《水滸傳》人物設定比較談
——與《南總里見八犬傳》相較 邱 嶺(237)
元雜劇中的李逵形象探析
——兼論元代水滸戲與《水滸傳》人物描寫的演變發展關係 陳建平(251)
元代水滸戲題材探源 李承鋒 陳建平(260)
關於施耐庵生平籍貫研究的幾個問題
——與劉世德先生商榷 莫其康(269)
淺說施公故里“水滸文化”發掘與研究的現狀、兼論價值走向 朱貽生 蔣玉平(277)
關於施耐庵生平的系統思考
——施耐庵年譜 浦玉生(288)
施耐庵文物古蹟探源 陸碧波 張袁祥(293)
施耐庵紀念館價值說 朱貽生 竇應元(301)
《水滸傳》所描寫的元宵燈節風俗 楊子華(309)
由“妖”到“人”
——《西遊記雜劇》與小說《西遊記》之孫悟空形象比較 薛 梅(321)
民國石印本《西遊真詮》的變異
——《西遊記》版本中的一個案例分析 胡淳艷(328)
《檮杌閒評》作者為李清證說 陳麟德(332)
明清小說中的張士誠起義對江、浙經濟發展的歷史意義 陸碧波 張袁祥(344)

第九輯

版本信息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水滸爭鳴第九輯水滸爭鳴第九輯
【出版日期】2006-1-1 0:00:00
【ISBN】9787225028279
主編:康全忠、曹先鋒、張虹

圖書目錄

關於《水滸》的論爭 張國光(1)
關於“兩種水滸、兩個宋江”命題的再思考 張 虹(9)
水滸文化淺議 王修智(16)
宋江的文化遭遇 石 麟(24)
儒家思想與《水滸傳》的悲劇結局 陳慶紀(39)
《水滸傳》的“替天行道”是對傳統士人行道模式的批判 顏廷亮 宋培憲(48)
《水滸傳》的版本研究與田王二傳的作者
——與孟繁仁諸先生商榷 李永祜(61)
也談水滸主題 盧 明(84)
金聖歎評宋江之新論 許麗媛(93)
從宋江殺人行為的描述看施耐庵對宋江形象的塑造 劉啟方(103)
淺論宋江形象的悲劇性 尤海燕(111)
從宋江的形象塑造看作者的思想矛盾 馮惟榘 劉景魯(123)
魯智深:理想人格範式的承載
——兼從魯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內容考察其特殊地位 熊 明(131)
明清傳奇中林沖形象的文化意蘊 李承鋒 陳建平(143)
論楊志之“正”
——《水滸傳》楊志形象再探 王玉媛(154)
論水滸英雄的殺戮行為與消解 李 萍(162)
論《水滸傳》中的弱女形象 崔 瑩(171)
漠視與異化
——男權強勢話語支配下的元明清水滸戲女俠形象 陳建平(180)
從《水滸傳》中的淫婦形象看施耐庵小說創作思想的矛盾性 余 萍(191)
晃蓋應位列三十六員天罡星之首 李光翠(200)
從天罡地煞看《水滸傳》的道教色彩 郭尚珍 李 娟(209)
《三國》、《水滸》之修辭藝術 馬顯慈(220)
“大塊吃肉”瑣談 王同舟(235)
《水滸傳》中的賭博描寫 鞏聿信 王文清(240)
《水滸傳》及其相關的熟語文化 董連祥(249)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杭州 楊子華(260)
“三項基本標準”是施耐庵生平籍貫認定的關鍵 莫其康(271)
施耐庵任鄆城縣訓導考 曹先鋒(276)
《陶庵夢憶·及時雨》的民俗學解讀 張同勝(282)
探討施公遺蹤之謎
——考索《處士施公廷佐墓志銘》新發現 竇應元(291)
水滸尋蹤 山東省水滸文化交流中心(297)
水滸旅遊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喻學才(303)
梁山水滸文化研究綜述 趙 萍(308)
二十世紀《水滸傳》作者研究和興建紀念館始末 甄越明 陸碧波 沈志明(313)
中國古代水滸木刻畫研究 浦玉生(323)
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施耐庵的故事》序 安迪光(327)
古代小說的寓言性與空間化敘事 韓 曉(331)
《金瓶梅詞話》的認識價值 劉世傑(340)
從“情色誤人”到“萬事皆空”
——簡論《金瓶梅》說散本對詞語本主旨的轉換 孫 萌(35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與袁行霈先生商榷 朱 潔(357)
“三言”中的妓女形象探析 楊歡欣(363)

第十輯

版本信息

出版單位:湖北出版集團、崇文書局出版
水滸爭鳴第十輯水滸爭鳴第十輯

圖書目錄

孫楷第致張國光先生的一封信 張楷第(1)
《水滸傳》與小說的經典化和學術化 竺洪波(5)
論宋江儒道與市民意識兼融的忠義觀 王素美(20)
論《水滸傳》對遊俠精神的張揚 曹 萌 趙丹丹(30)
《水滸傳》對畸形道德觀念的反思 董連祥(48)
林沖——士人人格範型的寄寓 熊 明(57)
林沖——《水滸傳》中獨特的英雄 黃季鴻(73)
宋江的錯位與起義的結局 王連弟(83)
《水滸傳》與大眾文化 張同勝(93)
《水滸傳》中的商人世態 於光榮(100)
淺論《水滸傳》是“義”的價值評判 劉洪祥(112)
《宋江演義》中連線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與《水滸傳》必不可少的鏈條 陳松柏(122)
金批《水滸傳》敘事研究——《讀第五才子書法》“文法”芻議 石 麟(136)
論《水滸傳》的比襯藝術 陳慶紀(153)
《水滸傳》對前代文學創作藝術的承繼與創新 劉惠敏 董連祥(165)
《水滸傳》“林衝上梁山”的敘事藝術 劉 哲(177)
酒與《水滸傳》的敘事藝術 王 穎(186)
淺談《水滸傳》的敘事藝術 李儒大(199)
簡論《水滸傳》的傳播特色 張芹 王前程(207)
《水滸傳》與《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比較談 吳鶯鶯(215)
《金瓶梅》借徑《水滸傳》的文化淵源 張進德(227)
愛瑪與潘金蓮愛情悲劇之比較新議 王慶芳 邱 娜(243)
日本《忠臣水滸傳》之與中國《水滸傳》的互文性解讀 喬光輝 陳金鑫(258)
淺談《水滸傳》中“拜”的特色 程春梅(266)
“浪子”與“一丈青”辨——從燕青贊語看《水滸傳》成書的一些問題 張雲娟(272)
《水滸傳》、《金瓶梅》中“女禍”論的形象化演繹 張祝平(284)
論施彥端“進士”不是《水滸傳》作者 馬成生(295)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假說 俞 強(313)
論《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興化情結 任祖鏞(324)
施耐庵是“子虛烏有”還是“實有其人” 張袁祥(335)
《民國續修興化縣誌》考 陳麟德(338)
抗日文化一豐碑——抗日民主政府為施耐庵修墓立碑紀實 黃俶成(345)
試述文學巨匠施耐庵的創作心態 高春麗(353)
淺談施耐庵晚年歸里的時間、行蹤及其活動 黃書勝(363)
《水滸傳》寫“洪太尉誤走妖魔”是影射王安石變法 盧 明(373)
《水滸傳》續書面面觀 高玉海(380)
從《宣和遺事》、《水滸傳》到《水滸記》
——對閻婆惜故事流變的考察 胡淳艷(392)
《水滸傳》與杭州的“宋雜劇” 楊子華(397)
元人“水滸”戲——《水滸傳》小說成書的重要基礎平議 田興國(409)
《水滸傳》與興化 莫其康(424)
元代文化與《水滸傳》 浦玉生(430)
《水滸傳》版畫插圖研究述略 劉天振(437)
從《水滸傳》到當代興化作家群
——對興化地區文學現象的歷史考察與思考 楊愛國(450)
施耐庵與水滸港 黃書勝(458)
發揮名人名著效應 發展文化旅遊經濟 倪紅香(465)
動靜相和 道技相諧——論“三言”的敘事結構 段 軍 耿光華(470)
對封建舊秩序的衝擊與市民社會新秩序的整建
——“三言二拍”思想內容新探 任永安(478)
論杜十娘的生命意識 徐世中(496)
“義薄雲天”還是“義令智昏”
——兼論關羽的“義”在民間的兩面性認識 單長江(504)
論林黛玉的丫鬟紫鵑與雪雁 李鴻淵(516)
許秋垞《聞見異辭》與湯用中《翼駉稗編》考 張振國(531)
對劉璋歷史評價的再思考 單 怡(537)
大眾文化語境中的三國文化 郭 彧(551)
東方鹽文化與明清小說 倉 顯(564)

第十一輯

版本信息

書籍編:張虹 馬成生 王益庸主編
水滸爭鳴第十一輯水滸爭鳴第十一輯
圖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
印刷時間:2009-10
開本:32開 頁數:933頁 印張:30
裝訂:平裝 印數:1千冊 ISBN:978-7-5073-2899-8

圖書目錄

《京本忠義傳》的斷代斷性與版本研究 李永祜(1)
論“《水滸傳》成書於嘉靖初年”說之不成立
——就教於石昌渝先生 崔茂新(33)
從元曲語詞的使用看《水滸》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周臘生(63)
錢塘施耐庵與興化施彥端難以“合一” 馬成生(75)
“倉頡造字”與羅貫中“隱名石匾”
——羅貫中文物史料的新發現 孟繁仁(105)
羅貫中籍貫太原說之大傳 田同旭(117)
《水滸傳》版本數位化及套用 周文業(127)
淺談施耐庵創作《水滸傳》與興化文化 高春麗(169)
《水滸》“殺嫂”故事的溯源與演繹 李青唐(178)
農民革命的同路人,招安路線的擁護者
——楊志及其形象的社會意義 單長江(188)
宋江理想的合理性與虛幻性 王連弟(195)
淺析宋江與李逵的孝道 鄭學垠(205)
《水滸傳》中王進和《亞瑟王之死》中魔靈敘事作用的比較 石 松(209)
似撼天獅子下雲端
——武松形象漫議 朱健文(217)
金聖歎對《水滸傳》語言藝術的批評 石 麟(234)
簡論作為漢語學習材料的《水滸傳》
——以日本為例 林彬暉(247)
金本《水滸》以原作主題的顛覆及其意義 王前程(259)
論《水滸傳》開頭描寫西部英雄的意義 胥惠民(269)
《水滸傳》究竟是寫英雄豪傑,還是寫土匪強盜 吳 越(276)
《水滸傳》的懸念設定 劉 哲(316)
淺議《水滸傳》中的“劫法場”描寫 王建平(322)
父親缺席與《水滸傳》的敘事策略 楚愛華(328)
《水滸傳》的“財欲”敘事及其結構形態 李桂奎(341)
《水滸傳》的景物描寫藝術 宋培憲(358)
《水滸傳》中的道術描寫及其作用 陳慶紀(369)
“特犯不犯”
——《水滸傳》敘事技巧的現代修辭學解讀 張玉英(383)
石碣、太尉及其它
——漫議《水滸傳》的敘事結構與主旨 孟祥榮(392)
底層敘述在《水滸全傳》中的文化抉擇 胡繼瓊(409)
梁山英雄的另一種無奈
——聚義結拜兄弟之儒家兄弟倫理對於梁山英雄塑造的消極影響 顏廷亮(421)
《水滸傳》的“三國情結” 鄧瑩輝(430)
水滸忠義觀斟議 田興國(442)
談刀論槍話水滸 張子健(463)
《水滸全傳》里的茶坊·茶 徐光達(471)
古代通俗小說的命名方式及特點 任永安(485)
劉備與宋江比較論 關四平(495)
方臘宋江異同論 洪淳生(525)
嵇康與盧俊義的夢意象
——金聖歎“梁山伯英雄驚惡夢”解讀 王振星(533)
試論《金瓶梅》對頌“情”傳統的顛覆 張進德 張 揚(545)
整活水滸資源 發展旅遊經濟 倉 顯(560)
馬泊六的典型代表
——淺論《水滸傳》中的王婆 關祥可(566)
從《水滸傳》看杭州佛教寺院 李艷茹(577)
《水滸傳》和杭州的瓜葛 吳 越(587)
施耐庵筆下的杭州 王益庸(612)
虛構的景陽岡英雄真實的打虎過程
——論《水滸傳》武松打虎的藝術性 張振萍(624)
杭州孕育了《水滸》 應守岩(638)
20世紀以來《水滸傳》人物綽號研究述略 劉天振(679)
《水滸傳》中的不和諧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警示 黃 萍(696)
不要用今天的“英雄觀”來否定水滸英雄
——評黃波著《說破英雄驚殺人》 呂洪年(705)
是誰扼殺了水滸英雄
——評《水滸傳》(一百回)儒家思想 黃亦冰(712)
是“妖魔鬼怪”還是“人民英雄”
——和《水滸新鑒》作者段德明商榷 陳崇清(726)
張岱的“水滸”觀
——兼議明末清初部分封建士子的文化心態 佘德余(732)
淺論余象斗《水滸志傳評林》評點的價值 林毓莎(744)
神怪小說《平妖傳》對《水滸傳》的影響 楊子華(751)
關於《水滸傳》誤讀誤解問題的探討 張同勝(767)
《水滸傳》宣揚的梁山好漢之義 董連祥(784)
《水滸傳》的農民起義形象與《水滸後傳》、《蕩寇志》的再評價 宋常立(797)
論《水滸傳》與《儒林外史》的胥吏形象 吳鶯鶯(813)
《金瓶梅》與《水滸》方言的繼承關係 楊子華(825)
女媧意向與《水滸》的陽剛之氣 鄭浩炎(842)
梁山隊伍發展的三個階段 盧 明(847)
水滸英雄的起點與終點 馮汝常(856)
析《水滸傳》對金庸小說的影響 何求斌(877)
為南戲《拜月亭》作者考論 崔茂新(891)
講述實情 史歸碑石
——水滸將牌變為麻將牌的故事 古德文(907)
水滸紙牌的產生與演變 曹先鋒(913)
興化:明清小說的重要基地 莫其康(926)
後記 (9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