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寺

水泉寺

水泉寺位於現在的涇川縣城北面、涇河之陽、天機山腳下,對面是蒼翠巍巍的王母宮山、金碧輝煌的西王母宮殿和位於古涇州降西王母處回山腳下的涇川縣城,東面與隋大興國寺、唐大雲寺遺址相左右。寺外的居民村落與縣城建築遙相呼應,由於寺院建在高出地平線20多米的平台上,幾百年前涇河特大洪水蕩平涇州城致使千年古城片瓦無存時,完好無損的水泉寺古剎便成了古涇州城唯一的文史遺存和文物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泉寺
  • 地理位置:甘肅省涇川縣
  • 開放時間:9:00-17:00
歷史背景,水泉寺寺名的演變,正解《鎮海之碑》,考辯爭議,地圖信息,

歷史背景

涇川水泉寺最早的記載是建於唐代,至今尚存唐代建築風格的山門,有著近1400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最引人好奇的是,這座被皇帝敕賜最多的涇州古寺,寺名居然有十多種叫法。由於該寺並沒有建置史的典籍記載,這十多種叫法的確切記錄僅見於歷代存留的碑刻和後世方家的解讀中,因而其名稱的演變令人們莫衷一是,甚至造成誤解,傳承至今。

水泉寺寺名的演變

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唐》載:“水泉寺碑。在涇川,今佚。”水泉寺的最早建置史無從考起,根據這一記載,在唐代,涇川已有以“水泉寺”命名的寺院。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的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的李阿昌造像碑就出土於水泉寺,說明至少在隋代,這裡已有寺院存在,唐水泉寺或是隋代寺院的延續。
《隴右金石錄·宋》又載:“水泉寺詩碑。涇川,今存。”唐代“水泉寺碑”與宋代“水泉寺詩碑”顯然是兩個概念,但這一記載同時印證了從唐代到宋代,水泉寺的歷史延續。《隴右金石錄·宋》同時記載:“解脫禪院碑記,在涇川王母宮,今存。”張維按:“此碑下截已經剝泐,今存者僅上截,尺余而字多漶漫,難辨碑額。有篆書‘解脫禪院碑記’六字,作行書,凡二十九行。”1943年時,《解脫禪院碑記》尚存於王母宮,後來遺失。《古今圖書集成》等書記載,“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敕建水泉院,又名解脫禪院,系解脫禪師主持修建,後來觀察推官張孝友等又建。”又《緣督盧日記鈔》載:“涇州王母宮有宋景德殘碑。”可見在公元1004年,水泉寺由趙匡胤的侄子、北宋第三任皇帝敕建,在名稱的記載上有了微妙變化,成了“水泉院”,但方位的表述上仍屬同一寺院。水泉院的住持是解脫禪師,所有又有了解脫禪院碑記的記載。因而,在宋代,水泉寺又叫水泉院、解脫禪院。
到了元代,又有兩方存留至今的著名碑刻,即《敕賜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記並序》及《鎮海之碑》。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元》載:“花嚴海印寺碑,元貞元年,在涇川,今存。”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元》載:“鎮海寺蒙古文碑,即海印寺碑陰,元貞元年,在涇川,今存。”根據碑文記載,元代的水泉寺又叫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花嚴海印寺(簡稱)、海印寺(簡稱)、真相院、鎮海寺。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七月,孝宗皇帝朱佑樘敕賜華嚴海印寺,現涇川縣博物館存有《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刻一方。另據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重修水泉上寺碑記》可知,寺名“水泉上寺。”明《陝西通志》載:“水泉寺,曠如亭,共池,在涇州北五里,有水泉出佛寺下,雲古共池也,有金卿菡荽。”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趙時春撰《平涼府志》卷之五載:“華嚴海印寺,在城北五里。”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明確的看出明代時的水泉寺又叫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華嚴海印寺、水泉上寺。
清張延福《涇州志·建置志·寺觀》載“華嚴海印寺,一名水泉寺,內有青鳳泉、古槐。”2013年11月底,筆者與劉玉林、李曉京先生走訪水泉寺周邊農戶,在一戶農民家裡發現清光緒六年《鎮水神碑》一方,尾款磨泐不清,唯有“水泉寺”三字可辨。說明在清代,水泉寺延續了明代華嚴海印寺的叫法。
從唐代的水泉寺,宋代的水泉院、解脫禪院,元代的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花嚴海印寺、海印寺、真相院、鎮海寺到明、清時代的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華嚴海印寺、水泉上寺,雖然歷代名稱上有所變化,但實際上都是同一所寺院,且無論叫何名,至少在民間始終保留著水泉寺的叫法。

正解《鎮海之碑》

《鎮海之碑》是元代時水泉寺存留下來的一方碑刻,這方碑刻的碑額之意怎么解釋呢?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元林先生認為:“鎮”,應和我們今天所說的“鎮館之寶”中的“鎮”是同一個意思,即鎮撫、抑制、維持安定之意。“海”即海印,為釋家“華嚴三昧”之名。《大集經》十五稱:“譬如圓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色等,海中皆有印象,以是故,為大海印。”因此,海指智慧海,猶言一切色相皆印於心中,即所謂禪定。又刊刻皇帝頒布保護水泉寺的聖旨,因此,《鎮海之碑》取此碑名“花嚴海印水泉禪寺”中的“海”字,代表該寺,屬於碑額。2013年11月底發現的《鎮水之碑》,與《鎮海之碑》在取名上實有同工異曲之妙。
由此可見,對於這通元代碑刻,有鎮海寺碑、花嚴海印寺碑、八思巴蒙古文碑、水泉寺碑等不同稱呼,實際上屬於一碑。王元林先生認為:“張維《隴右金石錄》及其他史料所誤認為的鎮海寺寺名”其實是不存在的,“該寺應為水泉寺(即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該碑應為水泉寺碑,其它稱呼顯系誤會。”

考辯爭議

花嚴寺與華嚴寺考辨
《敕賜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記並序》勒石於公元1289年,即元成宗鐵穆耳元貞元年庚辰月乙巳朔乙未日,因此上涇川現有的研究資料中,將其確定為該碑是記載元成宗鐵穆耳敕賜涇川水泉寺之事,其實是錯誤的。《敕賜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記並序》屬於《鎮海之碑》碑陰,敕賜即是對元世祖忽必烈頒布的八思巴文聖旨的事件寫照。《敕賜花嚴海印水泉禪寺記並序》講述了兼山之陽有青鳳泉,就泉建寺,寺名真相院。元初期,住持復建寺院的和尚俗名了彬,西蜀劍關陰平(今甘肅文縣)人,法名戒得。寺院修成後,他親自前往京師,後來得到了皇帝的敕賜,宣誥命名該寺院為“花嚴海印水泉禪寺”,並頒發了聖旨進行重點保護。
明代的《敕賜華嚴海印水泉禪寺記》碑則記載了明代宗室明德子於成化戊戍中元前一日(公元1478年七月十四日)在涇川完顏祭祀明代韓王墓後遊了水泉禪寺,即興成詩一首,順手寫在地上。19年後的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七月十五日,涇州長壽里(今水泉寺一帶)的地方文人史遵將明德子詩作書寫於碑上,石匠喬子玉、喬文仝刻碑。

地圖信息

地址:平涼市涇川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