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燃燒過程

氧燃燒過程是發生在大質量恆星內的核聚變反應,使成為更重的元素,它需要1.5×10^9K的高溫和10^10千克/米^3的高密度才能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氧燃燒過程
  • 外文名:Oxygen-burning process
簡介,氖燃燒過程,核聚變,

簡介

氧燃燒過程是發生在大質量恆星內的核聚變反應,使成為更重的元素,它需要1.5×109K的高溫和1010千克/米^3的高密度才能進行。
主要的反應程式如下:
  • 16O + 16O → 28Si + 4He + 9.594 MeV
  • 31P + 1H + 7.678 MeV
  • 31S + n + 1.500 MeV
  • 30Si + 21H + 0.381 MeV
  • 30P + 2D - 2.409 MeV
或二擇一:
  • 16O + 16O → 32S + γ
  • 24Mg + 24He
    在氖燃燒,惰性的氧鎂核心已經在恆星中心形成,當氖燃燒結束後,核心會收縮並持續加熱至氧燃燒所需要的溫度和密度。大約6個月至1年的時間核心的氧就會耗盡,堆積出有豐富矽含量的核心。而一旦氧被耗盡,這個核心會因為熱度不夠而呈現惰性,核心開始降溫並觸發再次收縮。收縮會使核心的溫度上升,直到達到矽燃燒的燃點。向外,仍有燃燒的殼層,再往外是氖的殼層、碳殼、氦殼和氫殼。

    氖燃燒過程

    氖燃燒過程是大質量恆星(至少8MSun)內進行的核聚變反應,因為氖燃燒需要高溫和高密度(大約1.2×109 K和4×109千克/米3
    在如此的高溫下,光致蛻變成為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氖核會分解,釋放出α粒子:
    • 20Ne + γ → 16O + 4He
    這些α粒子可以被回收產生鎂-24:
    • 20Ne + 4He → 24Mg + γ
    或者,二選一的:
    • 20Ne + n → 21Ne + γ
    • 21Ne + 4He → 24Mg + n
    此處,在第一階段消耗的中子,在第二階段又再重生了。碳燃燒過程會將核心所有的碳幾乎都耗盡,產生氧/氖/鎂的核心。核心冷卻會造成重力的再壓縮,使密度增加和溫度上升達到氖燃燒的燃點。
    當氖燃燒時,氖會被耗盡使核心只有氧和鎂堆積著。在氖被耗盡的數年之後,核心逐步降溫、已趨於平靜,接著重力將再度擠壓核心,使密度和溫度上升直到氧融合被啟動。

    核聚變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是指將兩個較輕的結合而形成一個較重的核和一個很輕的核(或粒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在此過程中,物質沒有守恆,因為有一部分正在聚變的原子核的物質被轉化為光子(能量)。核聚變是給活躍的或“主序的”恆星提供能量的過程。
    兩個較輕的核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質量虧損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兩個輕核在發生聚變時雖然因它們都帶正電荷而彼此排斥,然而兩個能量足夠高的核迎面相遇,它們就能相當緊密地聚集在一起,以致核力能夠克服庫侖斥力而發生核反應,這個反應叫做核聚變
    舉例:兩個質量小的原子,比方說兩個,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會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中子-4,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