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隨血脫

氣隨血脫亦稱血脫氣脫。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症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脫易致氣虛,氣虛又加速血脫,兩者互為因果。治宜益氣固脫。方用獨參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隨血脫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脫。

解讀

氣隨血脫,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時,氣也隨著血液的流失而急劇散脫,從而形成氣血並脫的危重病理狀態。
各種大失血皆可導致氣隨血脫,較常見的有外傷失血,嘔血和便血,或婦女崩中,產後大出血等因素。血為氣之載體,血脫則氣失去依附,故氣亦隨之散脫而亡失。症見精神萎靡、眩暈或暈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溫,或有抽搐,或見口乾,脈芤或微細。
氣隨血脫如能及時救治,則可轉危為安,繼而表現氣血兩虛的病理狀態。如病情惡化,可出現亡陰亡陽,發展為陰陽離決而死亡。

中醫套用

氣隨血脫(證)論治
主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精神萎靡、眩暈或暈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溫,或有抽搐,或見口乾。
舌脈:舌淡,脈芤或微細。
治法:益氣固脫。
代表方劑:獨參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