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問題

民族問題

民族問題,指的是在民族關係上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問題。指民族從形成、發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個歷史階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團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的各種矛盾。

民族問題是一個社會政治問題,屬於一定的歷史範疇。它隨著人們形成為不同的民族而發生,也將隨著民族差別的消失而消失。 解決民族問題,核心是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問題
  • 概述: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
  • 狹義:民族之間存在矛盾
  • 廣義:民族自身的發展
定義,狹義,廣義,概述,產生原因,歷史發展,封建時期,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階段,十月革命以後,二戰以後,歷史階段,形式特點,長期性,重要性,階段性,複雜性,敏感性,影響領域,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軍事方面,

定義

一般來說,民族問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

從狹義方面講,民族問題是指從民族產生、發展直至消亡的各個歷史階段,不同民族之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的一切矛盾問題。民族之間存在矛盾,才能產生民族問題。作為一種歷史範疇,民族問題有自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民族問題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條件下,具有不同的內容和性質。

廣義

從廣義上講,民族問題還涉及民族自身的發展以及民族和階級、國家之間的關係問題。

概述

民族問題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社會在發展變化,民族問題也隨之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民族問題具有不同的內容和性質。在階級社會里,不論是國際範圍還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主要是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民族不平等的問題。要解決這種歷史條件下的民族問題,必須推翻階級壓迫制度。而在業已消滅了階級剝削,剷除了產生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實現了民族平等的社會主義條件下,民族問題則主要是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上的差距,造成的各民族在享受法律所賦予的民族平等權利時,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見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後的一個較長時期內,仍然存在民族摩擦的主要原因。要解決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民族問題,國家和先進民族必須採取各種措施,大力幫助落後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更快地發展、繁榮、逐步縮小民族間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差距,同時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這些任務只有隨著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才能解決。所以,在民族問題存在的全部歷史中,不論任何時期,它的發展變化及問題的解決,都是和社會發展的總進程及改造社會的總任務聯繫在一起的。

產生原因

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1)自然原因
從自然屬性考察,民族是一個客觀的社會存在,構成社會機體的獨特細胞。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每個民族都是具有自己獨特屬性和獨立結構的事物,民族結構包括經濟結構、文化結構、體制結構,等等,各個民族之間正是由於民族結構的不同而存在著巨大的個體的差異。這種個體的差異單獨存在的時候無法判斷它擁有的特異性,當不同的個體並列在一起的時 候,它們互相之間的差異也就顯現出來。差異本身就是矛盾。這種矛盾的產生、發展、演化會表現為具體的形式,這樣民族問題也就產生了。
各個民族由於具體的情況不同,有著不同的利益和要求,這在一些重要的時刻更容易表現出來,如果不能處理好,矛盾便會產生,問題就會出現。在解決不同民族之間的發展差異、滿足不同民族需求的時候,伴生的是社會資源、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因為社會資源和財富在任何一個點上總量總是固定的,在進行分配時,總 是此多即彼寡,給一部分人的多了,也就意味著給另一部分人的少了。什麼是一個最公平合理的度,難以像尺子量布那么準確,不同的民族對此的判斷在很多時候結果是不相同的,如 果認 為是公平的、可以接受的結果,會相安無事;如果認為結果是不公平、不能接受的,那就可能使原有的矛盾激化,或是產生新的問題。
基於自然原因而產生的民族問題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民族間由於自然的差異特別是由於生活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摩擦和衝突。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需要協調,長期形成的生活 方式具有極大的穩定性,不願意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加以徹底地改變而融入另外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這種長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寄託著民族的某種精神或感情,輕易的改變會引起 抵制和矛盾,所以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間有時會由此產生民族問題,這種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最好的辦法是互相理解和尊重,這有利於各個民族,有利於社會。但是不同的 民族相處在一起,要做到絕對地和平共處並非易事,有意的或無意的造成對對方民族生活方式的侵犯的事情有時難以避免,由此也會產生民族問題。
(2)社會原因
民族問題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和社會生活的內容,和社會自身的發展緊緊地聯繫著,所以社會本身會給民族問題以極大的影響,許多時候社會原因成為民族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一是政治原因。即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民族政策對民族問題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政策會直接作用於民族自身的發展和民族之間的關係,由此對民族問題產生直接的制約。比如, 民族平等政策就會使各民族產生一種平等感並由此使彼此之間處於一種良好的關係,這就會有助於防止民族衝突的產生。反之,如果實行的是民族歧視政策,使不同的民族在社會生活 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勢必產生一些民族歧視另一些民族、侵害另一些民族物質利益的現象,被歧視、被壓迫的民族必然會以各種形式進行抗爭,由此會衝突不斷。而國家為了維持既定 的民族政策,也必然會對這種抗爭進行壓制和打擊,其結果是被壓迫民族和壓迫民族、被壓迫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爭鬥此伏彼起。
不同的民族政策不僅對民族問題的產生有著直接的作用,也會對民族問題產生以後的處理產生不同的作用。世界上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絕對地杜絕民族問題的產生,在處理民族問 題上除了事先預防以外,在很多情況下是需要事後的處置。如果政策適當,就有可能使業已發生的民族問題得到及時和妥善的解決;反之,不僅業已發生的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遷延 日久,還可能成為下一輪新的民族衝突發生的隱患。
二是經濟原因。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經濟問題可以說是一切社會問題的終極原因,任何社會現象幾乎都能從經濟上找到根據。民族問題也不例外。不同的經濟生活構成民族的 特 征之一,經濟差異是民族差異的重要方面,只要這種差異存在,民族問題必然產生。經濟生活構成各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各個民族無一不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奮鬥。這樣必然 會和其他的民族發生經濟上的聯繫和交往,由此會發生經濟利益的衝突,在這個時候基於經濟利益而產生的衝突便會成為民族衝突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個國家裡,如果經濟社會發展大體相當,各個民族都能夠獲得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好處,那么民族關係就很可能是和諧的。反之,如果各個民族在經濟上處 於不同的地位,發展的差異很大,那必然為了自身的發展、為了本民族的經濟利益而提出要求、提出主張,這就是民族問題中的發展問題。我國在解決民族問題上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 原則,就是各民族共同繁榮。努力使各個民族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都得到進步,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實現各民族的和諧。
三是歷史原因。歷史是連續不斷的,又是生動而充滿力量的,它會在今天的土地上留下城堡、留下斧頭、留下瓦片,也會在人們的思想深處留下記憶、留下情感、留下觀念。並且 歷史上形成的各個民族的思想觀念會以具體的內容代代相繼,這其中有著對其他民族的記憶和印象,各個民族可能會朦朦朧朧或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他民族對本民族是疏是親、是禍是福,這些可以通稱為歷史意識。這種意識會在一定條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個民族的行為方式、行為目標,從而對民族關係造成影響。同時,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會留下具體的與 相關民族間關係的記錄,或是利益的糾葛,或是衝突的記憶,這些可以通稱為歷史斑痕。歷史意識和歷史斑痕相互交織,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延續到歷史的某一個點,由於某一個具體 的事件便會演變成現實的民族衝突。

歷史發展

民族是在人類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問題的發生和發展也已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

封建時期

在古代,從人們開始由部落發展成為民族的時候起,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族問題就已有了自己的早期雛形。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特別是奴隸制度確立之後,由部落聯合而成的各個小民族或民族集團,為了占有最好的土地和掠奪家畜、奴隸和財富,彼此之間不斷地進行戰爭。到了封建社會,這種掠奪戰爭不但規模更大,而且進一步發展成為民族征服戰爭。一些較強大的民族中的封建統治者為了擴展其領土,奴役更多的人口,不斷發動征服異民族的戰爭。這種戰爭除了掠奪財富,還具有民族壓迫的性質。有的征服者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對被征服民族實行強制同化,其民族壓迫性質更為明顯(見民族同化)。總的說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中,民族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掠奪與被掠奪、征服與被征服、同化與被同化的關係。儘管各族人民間也發展著經濟、文化上的聯繫,但這種聯繫是通過曲折的途徑實現的。

資本主義時期

資本主義的發展衝破了中世紀的沉睡狀態,民族的面貌和民族問題的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隨著封建制度崩潰,統一的民族市場和經濟、文化中心的建立,資本主義的現代民族(見資本主義民族)開始形成。這種民族的形成過程,從西歐的情形來看,是和他們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過程相一致的。例如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等民族,同時也就是英、法、德、意等國家。但是在東歐和其他一些國家中,由於封建制度尚未消滅,資本主義發展較弱及其他種種條件,則形成了多民族的國家。在這個時期,民族問題主要是覺醒了的民族資產階級反對本民族封建階級的封建特權和異民族的封建專制制度及君主制度的民族壓迫政策,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平等權利的問題。新興的資產階級打著民族的旗幟,吸引本民族的各個勞動階層參加民族運動,與統治民族的地主、資產階級進行鬥爭。鬥爭的焦點,從經濟上說,主要是圍繞著爭奪市場進行的。鬥爭的目的是資產階級為了取得發展資本主義的有利條件。這時的民族運動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運動,而這個時期的民族問題的解決,是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聯繫在一起的。1775~1783年北美殖民地從英國殖民統治下取得獨立;1810~1862年南美殖民地獲得解放;以及19世紀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民族從土耳其統治下得到解放,並成立了相應的國家,都是這個時期民族運動的勝利成果。

帝國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的發展不但沒有消除民族壓迫,而且繼承了專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民族壓迫政策的遺產。特別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民族問題更加尖銳。各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不斷進行瓜分世界的鬥爭。 他們憑藉武力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地區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約占世界總人口70%的弱小民族,被置於它們的殖民統治之下。世界被區分為少數幾個統治民族和大多數被壓迫民族,是帝國主義階段的重要特徵。這個時期的民族問題,已經超出局部的範圍,從反對民族壓迫,成立資產階級民族國家的問題,發展成為世界範圍的民族殖民地問題,即廣大被壓迫民族從帝國主義的殖民奴役下,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問題。這時的民族運動,就其本身的要求來說,雖然仍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但由於它反對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目的是要推翻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所以它在客觀上就不能不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並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命運緊緊聯結在一起。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口號,就是根據這個時期民族問題的新情況提出來的。

十月革命以後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把民族問題推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大大促進了被壓迫民族的覺醒,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並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建成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特別是中國人民大革命的勝利,更加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反帝鬥爭,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被壓迫民族,通過長期的武裝鬥爭和其他鬥爭形式,已經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殖民枷鎖,取得了國家的獨立

二戰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殖民制度雖已崩潰,但民族壓迫和殖民剝削仍然存在,只是形式有所變化。因為在被壓迫民族普遍覺醒,民族解放鬥爭空前高漲的情況下,那種舊的、殘暴的、赤裸裸的殖民統治已不能維持下去,不得不變換手法,以新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來代替舊殖民主義,並用政治、經濟等手段,對那些從殖民枷鎖下取得獨立的不已開發國家繼續進行壓迫和剝削。所以,只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民族問題就仍然是被壓迫民族的廣大人民反對壓迫民族中的反動統治階級的鬥爭問題。當前,不已開發國家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採取各種形式,反對超級大國和霸權主義的控制,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就是現階段世界範圍內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
民族問題從產生直到帝國主義階段,都在階級社會中發展著。剝削制度特別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直接地影響著民族問題發展的進程。Β.И.列寧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民族問題進行了深刻觀察和分析後指出:“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問題上有兩個歷史趨向。第一個趨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運動的覺醒,反對一切民族壓迫的鬥爭,民族國家的建立。第二個趨向是民族之間各種聯繫的發展和日益頻繁,民族壁壘的破壞,資本、一般經濟生活、政治、科學等等的國際統一的形成。”並指出“這兩個趨向都是資本主義的世界規律。第一個趨向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占優勢,第二個趨向標誌著資本主義已經成熟,正在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這兩種趨向,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具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反映,也是民族和民族問題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歷史階段

民族問題發展的各個不同時期,可概括為兩大歷史階段,區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條件,一種是人剝削人的階級社會,另一種是消滅了階級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兩種社會條件下民族問題的根本區別是不容混淆的。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之後,那種因階級對立而產生的民族問題雖已解決,但因民族差別的存在而產生的屬於人民內部矛盾的民族問題,還將長期存在。而民族差別,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在全世界範圍勝利以後,在階級消滅和國家消亡之後,也還不會立即消失。因為民族是個非常穩定的人們共同體,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即使在民族的其他特徵已經消失之後,人們的民族自我意識也還會保留很長時間。因此,只要還有民族差別存在,就還會有民族間的相互關係問題。民族問題的最終消失,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形式特點

民族問題具有長期性、重要性、國際性、複雜性、普遍性的特點。

長期性

民族問題是民族出現後的一種社會現象,它與民族和民族差別相伴始終。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別存在,民族問題就不會消失。

重要性

通常來講,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但由於它涉及範圍十分廣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演變成為社會主要問題,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邊防的鞏固。

階段性

作為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的基本內容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在奴隸和封建制社會,民族問題基本反映了各民族之間掠奪與被掠、征服與被征服、同化與被同化的關係,具有明顯的民族壓迫性質;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民族問題主要是覺醒的民族資產階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及民族壓迫政策,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平等之利的問題。到了帝國主義階段,民族壓迫成為世界性的普遍現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問題就構了這一時期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進入社會主義階段,由於民族對抗的階級根源已經消失,民族問題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比較集中地反應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發展一。

複雜性

民族問題內容繁雜,既包括反映民族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綜合內容,又涉及民族共同體語言、包域分布、傳統習俗和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同時,它還常常同午級利益、國家關係、種族問題、宗教問題等交織在一起。這些已實因素同歷史因素以及對抗性矛盾非對抗性矛盾相互滲透、日互影響,致使民族問題更加複雜。

敏感性

民族問題一般涉及的不是社會的個別或少數成員,而是一個民族的整體。一個民族一旦在諸如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受到歧視、干涉和破壞,就會認為是對整個民族的侮辱和損害,往往會因此引發民族之間的摩擦和衝突。並有可能很快從一方面的問題,波及到其他方面的問題,從尋部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

影響領域

民族問題影響的領域比較廣泛,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民族問題主要表現在各個民族對政治權力分配的要求上,包括領導權、自治權、立法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在這方面通常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當矛盾激化時就會形成政治上的對立。所以,民族問題的表現形式有緩和的,也有激烈的。

經濟方面

經濟方面,民族問題主要表現為由於利益分配而誘發的紛爭。民族形成以後,各民族的人們為了獲取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生存空問,在經濟利益上產生了摩擦和對立。進入階級社會後,壓迫民族的統治階級同被壓迫民族因經濟利益形成了直接對立。在當代,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民族之間的經濟利益紛爭主要是不同民族間的發展不平衡引發的各種矛盾。同時國家同民族地區在經濟權益上的矛盾,民族之間在自然資源問題上的矛盾等等,也是民族問題在經濟利益紛爭方面的具體表現。

文化方面

文化方面,主要表現在由民族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衝突上。民族文化是在民族生活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帶有民族特點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經濟、政治、社會歷史發展的反映。生活在不同民族文化體系下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價值觀念有一定的差異。當兩種文化交匯在一起時,通常會發生衝突。從大的方面來看,這種衝突是多層次的,既有東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也有一個國家內不同民族文化的衝突。

軍事方面

軍事方面,由於矛盾升級而形成軍事對抗是民族問題最激烈的表現形式。當不同民族或不同民族集團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時,有時會演變為軍事上的對抗。這種對抗既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衝突,如“阿以衝突”和“兩伊戰爭”;也有同一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衝突,如南聯盟的阿爾巴尼亞族塞爾維亞族的衝突。這些衝突的性質和結果是不相同的。如為擺脫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而發生的衝突,對於被壓迫民族而言是正義的。但發生在一些多民族國家內部的民族衝突,結果往往是社會動亂,國家分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