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丁香羅勒

毛葉丁香羅勒

毛葉丁香羅勒(學名:Ocimum gratissimum L. var. suave (Willd.) Hook. f.)是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直立灌木,高0.5-1米,分枝,全株具芳香味。葉卵形至長卵形,稀卵狀橢圓形,長4-13厘米,寬1.5-6.5厘米。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0厘米,常組成復總狀花序,具長柔毛。小堅果近球形,徑約1毫米,褐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熱帶非洲及馬達加斯加野生,大小安的列斯島、印度和中國有栽培;中國雲南東南部(箇舊)、廣西、廣東、台灣、福建、漸江和江蘇等地亦有栽培。

全草可治風濕,並有健胃、鎮痛之功。從莖葉,花序中可提取精油,因含有大量的丁香酚,亦可代替丁香油生產丁香酚,在醫藥和香料上均有用途。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定值,採收,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0.5-1米,分枝,全株具芳香味。莖四棱形,具槽,被長柔毛,毛多密集於槽內,乾時紅褐色。葉卵形至長卵形,稀卵狀橢圓形,長4-13厘米,寬1.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圓鋸齒,兩面密被平貼長柔毛及金黃色腺點,側脈明顯;葉柄長約1-4厘米,密被長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0厘米,常組成復總狀花序,具長柔毛,總狀花序由具6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卵狀菱形,長3-4毫米,先端驟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密被長柔毛及腺點;花黃白色;萼鐘狀,長3.5毫米,外面被柔毛及腺點,內面在喉部被柔毛,5齒,上面中間1齒倒卵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銳尖,邊下延,多少反卷,其兩側2齒微小,稍寬於下2齒,下2齒小,先端刺芒狀,在果時增大長達5毫米,下垂,上面中齒反卷,具翅及10脈;花冠長約4毫米,長於萼,上唇寬大,4等裂,下唇稍長於上唇,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全緣,上、下唇外面均具腺點;雄蕊4,近等長,外露,後對在花絲基部具齒,花葯卵圓形,匯合成1室,花柱長於雄蕊,先端2等淺裂;花盤前方1枚腺體稍長於子房,餘3枚略與子房相等。小堅果近球形,徑約1毫米,褐色,多皺紋,有具腺的凹穴。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毛葉丁香羅勒性喜溫暖的亞熱帶氣候,生長發育要求年平均溫度18℃以上,可耐絕對最高溫度40℃,絕對最低-5℃,年雨量1200-1500毫米。宜於多種土壤上生長,pH5-7,但以土層疏鬆且厚為好,忌粘性土和排水不良的窪地。

分布範圍

熱帶非洲及馬達加斯加野生,大小安的列斯島、印度和中國有栽培;中國雲南東南部(箇舊)、廣西、廣東、台灣、福建、漸江和江蘇等地亦有栽培。

繁殖方法

毛葉丁香羅勒可用播種和扦插繁殖。

播種

毛葉丁香羅勒種子細小,千粒重約為0.5克。在西雙版納3月底至4月初可把種子與草木灰混勻後,均勻地撒在苗床上,上蓋較薄的覆蓋物。種子發芽需溫23-24℃。播後約15天發芽,發芽率可達76%以上。種子萌發後可逐漸拆去覆蓋物。因種子具為香氣,含油脂(26%),播種後苗床四周可撒六六六粉以防螞蟻等危害。小苗具2-3對新葉時,可將其假植在苗床上培育,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移植後作短期(5-7天)的遮蔭,成苗率可達84%以上。在雨季來臨的前後,即5月底6月初的陰天可將苗木定植於大田,如管理得當,成活率可達98%以上。

扦插

毛葉丁香羅勒可用扦插繁殖,宜於扦插時間為3-10月,生根需溫23-25℃,扦插後25-30天即可生根。插條宜選呈褐色,半木栓化或木栓化的中部和下部的枝條,扦插成活率可達80%以上,枝條上部的綠色嫩枝不宜作扦插用,成活率只達40%。插條生根發芽後,可將其移入苗床培育,雨季即可上山定植。

栽培技術

定值

5-6月均可取種子苗、插條苗種植。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坡緩地、路邊及空地等,可開闢為種植地。每畝種1041、1850株,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80厘米×80厘米。若每塘種2株,則每畝種植株數需要增加一倍。種植後需要加強田間管理,除補缺苗外,更主要是清除雜草;採收後需中耕和施土雜肥一次。

採收

毛葉丁香羅勒種植後,當年的5-6個月生植株,可首次採收莖葉加工。以後,每年可採收兩次,首次為7月,第二次為10-11(12)月。一般離植株地莖高20-30厘米處採收,或40-50厘米處也可採收,但主要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採收的高度。

主要價值

莖葉極香,供藥用,可治風濕,有健胃,鎮痛之效。從莖葉,花序中可提取精油,因含有大量的丁香酚,亦可代替丁香油生產丁香酚,在醫藥和香料上均有用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