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莖紫堇

毛莖紫堇

毛莖紫堇(學名:Corydalis pubicaulis C. Y. Wu et H. Chuang)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鬚根多數成簇,紡錘狀肉質增粗,長3-7厘米,粗0.5-1厘米,乾時淡棕色。分布於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米林),生長於海拔2000-29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松櫟林的林下或林緣。以全草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莖紫堇
  • 學名:Corydalis pubicaulis C. Y. Wu et H. Chu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科:荷包牡丹亞科 Fumarioideae
  • :紫堇族 CORYDALEAE
  • :紫堇屬 Corydalis
  • :毛莖紫堇組 Sect. Pubicaules
  • :毛莖紫堇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鬚根多數成簇,紡錘狀肉質增粗,長3-7厘米,粗0.5-1厘米,乾時淡棕色。
毛莖紫堇毛莖紫堇
莖1(-2),具分枝,上下均具葉,基部不變細,被淡色短柔毛,下部毛較密。基生葉數枚,常早枯,留下纖細狀的葉殘基,葉柄長3-10厘米,基部擴大成寬鞘,被淡色短柔毛,葉片輪廓寬卵形,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具較長的柄,第二回具短柄,第三回全裂或深裂,裂片2-3淺裂,末回裂片狹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圓或鈍,具短尖,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縱脈極細;莖生葉7-8枚,於整個莖上互生,疏離,下部者具長柄,上部者具較短的柄,基部均擴大成狹鞘,被淡色短柔毛,最上部者具極短柄,基部無鞘,但兩側各具1撕裂狀的舌狀體,花期後脫落,葉片與基生葉相同,但下部者常較大。
總狀花序頂生,長6-8厘米,果時達10厘米,有10-15花,排列稀疏;苞片下部者同上部莖生葉,中部者二回羽狀深裂,最上部者羽狀深裂或淺裂;花梗細長,明顯超過苞片。萼片鱗片狀,具撕裂狀邊緣,早落;花瓣藍色或藍紫色,上花瓣長1.7-2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先端鈍,具短尖,背部具極矮的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略漸狹,末端下彎,與花瓣片近等長,下花瓣匙形,長1-1.1厘米,花瓣片先端鈍,具短尖,背部具極矮的雞冠狀突起,爪狹楔狀線形,基部具1下垂的小距,內花瓣提琴形,長0.9-1厘米,花瓣片長圓形,具1側生囊,基部1鉤狀耳,爪狹楔形,略長於花瓣片;雄蕊束長0.8-0.9厘米,花葯極小,花絲披針形,蜜腺體貫穿距的2/5;子房線形,長0.5-0.6厘米,胚珠數枚,排成1列,花柱細,長0.2-0.3厘米,柱頭雙卵形,具6個乳突。
蒴果圓柱形,長2-2.5厘米,粗0.2-0.3厘米,成熟時通常扭轉並在基部反折,有10-15枚種子,排成1列,果梗極纖細,比果短。
種子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黑色,具光澤;種阜小,杯狀。
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29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松櫟林的林下或林緣。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米林)。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以全草入藥。
【中藥劑型】丸劑。
【藥物配伍】訶子,紅花,莪大夏,齊當嘎,安息香,藏紫草,麝香,藏木香,木香,毛莖紫堇,天仙子,紫鉚,余甘子,寒水石,甘草。
【藥性】苦,寒。
【功效】清赤巴之熱。
【主治】瘟病時疫、火燒傷、赤巴病之熱症。
【用法用量】常配方用。
【考證】該品為當日絲哇之一種。據《晶珠本草》記載“本品生長在亞高山地帶,花藍色,生於山溝和山地林區,稱玉周絲哇,列為下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