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柱山梅花

毛柱山梅花

毛柱山梅花(學名:Philadelphus subcanus)為虎耳草科山梅花屬下的一個種。產湖北、四川和雲南。生於海拔1800-2300米林緣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灌縣。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變種,

形態特徵

灌木,高3-6米;二年生小枝灰棕色,表皮呈片狀脫落,當年生小枝紫色或暗紫色,疏被白色柔毛或無毛。
毛柱山梅花
毛柱山梅花
葉紙質,卵形或闊卵形,較大,長6-14厘米,寬3-7厘米,花枝上的葉常較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急尖婆鞏牛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疏離小鋸齒,促櫻拳上面疏被長硬毛,下面僅沿主脈和側脈密被長柔毛辯探勸;葉脈離基出3-5條,邊緣2條有時不明顯;葉柄長5-10毫米,稍被毛。
總狀花序有花9-15(-25)朵,有時下部1-3對分枝頂端具3至多花排成聚傘狀或圓錐狀,其基部常具葉;花序軸長2.5-15厘米,疏被長柔毛或無毛;花梗長5-10(-15)毫米,密被長柔毛;花萼外面被金黃色或灰黃色微柔毛;裂片卵形,長6-7毫米,寬3-4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尖頭長1-1.5毫米,被毛較萼筒稀疏;花冠盤狀,直徑2.5-3(-4)厘米;花瓣白色譽她匙凝,倒卵形或橢圓形,稀卵狀橢圓形,長1-1.8厘米,寬7-13毫米,背面基部有時被剛毛;雄蕊25-33,最長的長達10毫疊槓格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盤和花柱下部密被金黃色微柔毛;花柱長約6毫米,近頂端稍分裂,柱頭近匙形,長1.5-2毫米,較花葯長。
蒴果倒卵形,長8-10毫米,直徑約6毫米,宿存萼裂片著生於近頂部;種子長3-3.5毫米,尾長約1毫米。訂訂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2300米林緣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湖北、四川和雲南。
產自九龍縣洪壩野人溝、洪壩杉木坪,色達縣翁達吉日溝等地海拔2400—3500米的山坡廈元台組林中。

相關變種

毛柱山梅花(原變種)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subcanus
密毛山梅花(變種)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dubius (Koehne) S. Y. Hu
城口山梅花(變種)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magdalenae (Koehne) S. Y. H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