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作用

殺菌作用是指利用某些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使微生物失去生命活力的作用。化學藥劑、抗生素、高溫射線、超音波、噬菌體或溶菌酶都具有殺菌作用。

為了提高現有消毒方法的殺菌效果與改進其不良性能,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組成複方消毒劑及將物理、化學方法聯用,以期獲得協同殺菌效果。
1熱力
熱力能提高多種消毒劑的殺菌性能。Gorman等報導,10%氯己定(洗必泰)溶液在20℃下作用4h,不能殺滅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而在5℃下作用4h則可。馬世璋等研製的攜帶型消毒器,將含0.5%苯扎澳錢(新潔爾滅)的速滅安消毒液加熱至70℃以上作用5min,可將鋁片上的細菌芽胞全部殺滅,使HsBAg轉陰,加熱至85℃作用30min,可使小型醫療器械達到無菌。
2紫外線
對消毒劑與紫外線的協同作用,有人將票證表面沾以含氯己定為主的消毒液,在紫外線票證消毒裝置中照射85,對票證表面的細菌繁殖體與HsBAg即有良好的滅活作用。據報導,紫外線照射與75%乙醇或2%過氧化氫協同處理,對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的殺滅率高於單用紫外線照射者。輻照度值為1000μw/cm,的紫外線或3%過氧化氫溶液單獨作用60min,不能將玻璃片表面HBsAg抗原性破壞,兩者協同作用30min則可。以臭氧與紫外線協同作用60min,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殺滅率在9.9%以上[1]。
3微波
據報導,水楊酸、山梨酸、苯甲酸、檸檬酸等,與微波均有協同殺菌作用。功率650W的微波與0.5%氯己定溶液協同作用5min,可使在聚丙烯塑膠密封包裝內的物品達到滅菌。功率450w的微波和0.2%苯扎溴銨協同作用5min,可殺滅細菌芽胞。微波殺菌具有其獨特的優點。近年來微波的套用和研究不斷得到擴大和深入,但由於時間較短,在微波消毒與滅菌的研究與套用中,不僅尚有未曾觸及的方面,在已有的套用中也還有不少值得繼續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例如,對金屬器械的微波快速滅菌,特殊醫療器械滅菌專用設備,微波與其它理化因子的協同殺菌作用,微波消毒與滅菌設備場強均勻性,微波場溫度的測量方法,指示微波消毒劑量的計量儀表以及微波殺菌機理的研究等。期望通過不懈的努力,不僅使微波消毒與滅菌的套用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並將有關成果儘快推向社會,取得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
4抗生素
自從40年代,氯黴素、青黴素、鏈黴素等相繼問世以來,千百萬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生命得以挽救,抗生素功不可沒。但近年來注意到,抗生素還有殺菌以外的作用:①革蘭氏陰性(G-)菌感染,抗生素治療後引發內毒素的釋放;②抗生素治療對於炎性細胞因子生成的影響;③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遠在1895年,世界上首次報告了汞劑治療梅毒病(Syphilis)引發的JarischHerximer反應,治療後病情突然惡化,甚至休克、死亡。其它藥物治療回歸熱及鉤端螺旋體病也有同樣反應。40年代中期,套用氯黴素衝擊量(每次2g~3g)治療傷寒病患者,可以引發過高熱或休克,甚至死亡。現已明確,這是抗生素殺滅致病菌後引發內毒素釋放的結果。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內醯胺類抗生素治療G-菌感染,引發內毒素釋放量的多少,決定於抗生素與細菌胞壁青黴素結合蛋白(Penicilinbindingprotein,PBP)的親合力。PBP是一種活性酶,作用於細菌胞壁的肽聚糖轉肽酶(Peptideglycantranspeptidase)。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抑制這種酶的活性。不同種類抗生素對各種PBP的親合力不同。PBP根據它的分子量可以分為3種類型及1個亞型:PBP1α,PBP1β,PBP2,PBP3。實驗研究證明,抗生素與PBP1親合,可以迅速殺滅細菌並使菌體潰解,釋放的內毒素很少;抗生素與PBP2親合,導致細菌喪失活力,並變形呈橢圓形,菌體潰解後,釋放的內毒素較少;抗生素與PBP3親合,使細菌的染色體發生不可逆性害,使菌體不能分裂,繼續生長延長呈絲狀,並在生長延長的進程中,不停息地釋放內毒素。抗生素與PBP3親合,釋放的內毒素量最大。一種抗生素只能與一種PBP親合,如頭孢噻啶(Cephaloridin)與PBP1親合,泰能(Imipenem)與PBP2親合,氨曲南(Aztronem)、頭孢噻肟(Ceftaxime)及復達欣(Ceftazidime)與PBP3親合。有些抗生素與PBP的親合力可因用藥濃度增高而改變,如泰能、頭孢噻肟、及復達欣在高濃度時與PBP1親合,減少治療後內毒素的釋放量。此類抗生素不與PBP親合,它抑制細菌的DNA迴旋酶,致染色體的不可逆性損害。用藥後菌體不能分裂延長呈絲狀,並在生長延長的進程中,不停息地釋放內毒素。此類抗生素治療G-菌感染,釋放的內毒素量最多。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此類抗生素作用於細菌體內蛋白質的合成,使蛋白質變性,從細菌胞壁漏出後,菌體潰解死亡。此類抗生素治療G-菌感染,引發的內毒素釋放量較少[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