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琰

殷琰(415-473年),字敬氓,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人。南朝宋大臣,衡陽王劉義季右軍長史殷道鸞之子,南郡太守殷孝祖族子。

性格平和溫雅,沉靜樸素,恬淡寡慾,熟悉前代故事,伺候兄長恭謹,少時因節義著名。為宋文帝賞識,與琅琊王景文享受同等待遇。永光初年,累官黃門侍郎。出為山陽王劉休佑右軍長史、南梁郡太守。晉安王劉子勛謀反,以為建武將軍豫州刺史。宋明帝知道殷琰被杜叔寶所逼,並無反意,宥罪勸降,至於再三,殷琰投降。累官少府,加給事中元徽元年(473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殷琰
  • 字號:字敬氓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陳郡長平
  • 出生時間:415年
  • 去世時間:473年
  • 主要成就:豫州刺史 少府 給事中
人物生平,文帝賞識,受制反叛,下旨征討,書信勸降,投降回京,歷史評價,家庭成員,

人物生平

文帝賞識

殷琰年少時便被宋文帝劉義隆賞識。享受的寵遇和琅琊的王景文一樣。初為江夏王劉義恭征北行參軍、始興王劉浚後軍主簿。後任鄱陽、晉熙二郡太守,豫州治中從事史,廬陵內史。
元嘉三十年(453年),臧質造反,丟下郡務逃到北皖城。殷琰有些心計,想進退自如保全自身,所以沒回京城。臧質的叛亂被平定後,殷琰因此事被抓到尚方寺,不久又被赦免,被任命為海陵王國的郎中令,沒有赴任。臨海王劉子頊擔任冠軍將軍、吳興太守,讓殷琰當錄事參軍,代管郡中事務。又任豫州別駕、太宰戶曹部屬、丹陽郡丞、尚書左丞、少府、尋陽王劉子房冠軍司馬,代管南豫州事務,隨同本府轉任右軍司馬,又轉任巴陵王劉休若的左軍司馬。

受制反叛

永光元年(465年),殷琰任黃門侍郎,又出任山陽王劉休祐的右軍長史、南梁郡太守。劉休祐到朝廷後,殷琰仍然代理州府事務。
泰始元年(465年),朝廷任命劉休祐為荊州刺史,想任吏部郎張岱為豫州刺史。恰遇晉安王劉子勛造反,便任命殷琰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建武將軍,豫州刺史,以西汝陰太守龐道隆為殷琰的長史,殿中將軍劉順為司馬。劉順勸殷琰倒向劉子勛。殷琰家人眷屬的在京城,打算擁護朝廷。但前右軍參軍杜叔寶,前陳、南頓二郡太守皇甫道烈,以及皇甫道烈的堂弟前馬頭太守皇甫景度,前汝南、潁川二郡太守龐天生,前睢陽令夏侯季子等人,都勸說殷琰擁護叛軍。殷琰一向沒有親兵部屬,門人也不過幾人,無法自主,只能受制於杜叔寶等人。宋明帝派冗從僕射柳倫帶領軍隊幫助殷琰,驃騎大將軍、山陽王劉休祐又派中兵參軍鄭瑗遊說殷琰叫他擁護朝廷,這二人一到那裡,便投向杜叔寶。杜叔寶是杜坦的兒子,是當地豪紳大族,於是便控制了殷琰的內外部隊。
宋明帝明白殷琰是被當地人逼迫而不得已的,所以還想牽住他。任命他的哥哥前中書郎殷瑗為司徒右長史,他的兒子殷邈為山陽王劉休祐的驃騎將軍。劉子勛則選殷琰為輔國將軍,梁郡太守,後又加官豫州刺史,假節管南豫州的的幾郡軍事。杜叔寶請求做殷琰的主要助手,龐道隆擔心杜叔寶做壞事,於是請求帶上表章出使尋陽。殷琰馬上用杜叔寶當長史,梁郡太守,劉休祐步行上朝,家中仍有些人留在壽陽,殷琰供應他家人很充足,一點不缺乏。

下旨征討

泰始二年(466年)正月,宋明帝派輔國將軍劉勔率領寧朔將軍呂安國向西討伐叛軍。劉休祐出外坐鎮歷陽,作為各路大軍的統帥。當時徐州刺史薛安都也占據彭城反叛。朝廷懸賞能生擒殷琰、薛安都的人,封千戶的侯爵,賞賜布匹絲絹各二千匹。
泰始二年(466年)二月,劉勔進占小峴。在此之前,合肥戍主、南汝陰太守薛元寶逃離本郡,投奔劉子勛,前太守朱輔之占據城池歸順朝廷,殷琰派人攻擊朱輔之,朱輔之逃跑。殷琰任用前右軍參軍裴季為南汝陰太守,裴季又歸順朝廷,宋明帝便也授任他為本郡太守。殷琰選用的象縣縣令許道蓮也率二百人歸順,宋明帝便任命他為馬頭太守。
泰始二年(466年)三月,宋明帝又派寧朔將軍劉懷珍、段僧愛,龍驤將軍姜產之,率領騎步兵三支軍隊幫助劉勔討伐殷琰。同月,劉順、柳倫、皇甫道烈、龐天生等騎步兵八千人向東據守宛唐,距壽陽城三百里。劉勔率領各路軍隊一同前進,在離劉順幾里處安營紮寨。他們在路上遇到大雨,天明時才抵達。營寨還未安好,劉順想乘機出擊。當時殷琰派的各軍都受自己指揮,但因皇甫道烈、柳倫,是原先朝廷派的,劉順本來是寒族人士,也不宜加以指揮,只這二支軍隊不接受命令。此時皇甫道烈、柳倫不同意出擊,劉順不能單獨進攻,只好作罷。不久劉勔的營寨便已穩固,再也沒有易攻的好機會,於是兩方互相僵持。
泰始二年(466年)四月,劉勔的錄事參軍王起,前部賊曹參軍甄澹等五人背叛劉勔投奔劉順,劉順因而出動部隊進攻。劉順的隊長樊僧整與中央騎軍隊長驃騎中兵參軍段僧愛相互用長矛打鬥,樊僧整將段僧愛挑於馬下刺死。宋明帝又派太尉、司馬垣閎率領軍隊來會合,步兵校尉龐沈之幫助裴季據守合肥。當初淮南人周伯符請求劉休祐允許自己起兵幫助朝廷,劉休祐不同意,周伯符便更堅決要求劉休祐,劉休祐只好同意了。周伯符手持節仗單獨前往,到安豐,收集八百餘人,在淮西當游兵,常珍奇所派的弋陽太守郭確,派將軍郭慈孫在金丘攻擊周伯符,殷琰又派中兵參軍杜叔寶幫助郭慈孫。郭慈孫等人被周伯符打敗,都投水自殺。不久,劉勔打敗杜叔寶,杜叔寶集合老百姓和潰兵,加固城池防守,劉勔和各路大軍分別駐紮在城外,黃回在肥水邊建立浮橋過河,杜叔寶派騎步兵三千人想打破浮橋,截斷小峴水壩,黃回奮擊大敗杜叔寶軍,燒毀了杜叔寶軍的船艦。

書信勸降

劉休祐給殷琰寫信說:“你本來是文雅書生,一向沒有軍事才幹,這是遠近熟悉的,況且國家的皇位,顯而易見你是不能有半分希望的。近來發生的事,一定是為小人們逼迫所至,而你又不能堅定。今日朝廷大軍前進,已抵達你們的城下,你們力量很小,而且沒有增援部隊,失敗的災難是一定會來臨的,但考慮到當年我們的交情,不免有些可憐你。皇上施天地般的仁惠,賞賜從未有過的恩澤,喜歡救人討厭殺伐,這是遠近人們熟知的。顧琛、王曇生等人都兵敗逃亡,在野外求生,都得到皇恩的寬恕,安靜地呆在家裡。今日我軍兵鋒所向的地方,前面沒有對手,況且你們孤小城弱的部隊,加上是受到打擊的殘餘,難道能自我保守嗎?如果開門投降,還能保住原來的富貴,大小將士們,仍可保原先爵位,何必苟且困擾兵士民眾,自找滅亡,招致自己蒙受刀斧的懲罰,妻子兒女被殺,兄長以白髮之年在東街市上被砍頭。請你自已詳細考慮。我每句話都會兌現。如同明夜皓月一般明白。”
宋明帝又派王道隆帶詔書原諒殷琰的罪過。劉勔又給殷琰寫信說:“當年前廢帝兇惡瘋狂,喪盡人倫道德,昏亂暴虐,陰險卑鄙。進諫的道路被堵絕,以致毀壞先帝陵廟,殺戮百官,流毒四方,窮凶極惡,簡直沒有比這更壞的。當時神靈和人們惶惶無主,無法自保,朝野的官民,都想拯救這危險的時局。我此時正在警衛部門工作,這些都是親眼所見。皇上奮發神武韜略,迅速撥亂反正。慘遭塗炭的人民,一日間便得到太平。扶持危險拯救急難,確實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但四方心懷疑慮,造成這種叛逆的局面。朝廷大軍所向,無不摧破。閣下是高門士族,信義昭著,附和反逆,仍被寬容。令兄殷瑗長史,升進為清顯大官,令郎殷邈參軍,也被國家選用。前段時期我們進軍宛唐,都是由劉順出謀劃策,收斂兵眾退守城池,還沒有結束。我蒙受皇上大恩,僥倖作了將帥,早年便承蒙閣下欣賞,有依戀的心意,當今皇上威名遠播,三方叛軍日漸衰弱,勝負形勢,昭然若揭。王御史昨日到我這裡,皇上的敕書,驃騎大將軍的教令,令兄令郎的書信,現在都送給你。百代以來從未有恩澤寬容到這步田地的。況且朝廷正向天下顯示信用道義,不需對士人百姓說假話,失信於一州人民。因為足下遠見卓識,大概不會要很長時間便會幡然悔悟。如果要背負到底自招禍害,便可打到底,一直到被判死刑。只怕您家再也沒有祭祀主人,祖墳也沒有掃除的指望,進則愧對忠臣,退則羞對孝子,名實兩虧,死有餘辜。我盡力簡述,還希望仔細閱覽。”殷琰本來沒有反叛之心,只因無法制服部將,杜叔寶等人有投降的意思,前後多次派人送想投誠的信件,但眾人相互懷疑,無法一致,所以投降的計策總不能相吻合,只好斂城固守。
泰始二年(466年)七月,劉勔派遣呂安國、垣閎、龍驤將軍陳顯達、驃騎參軍孟次陽抵禦叛軍,呂安國在蓼潭大敗龐孟虬。
泰始二年(466年)八月,皇甫道烈、柳倫等二十一人聽說龐孟虬敗逃,都開門出降,劉勔因此又給殷琰寫信說:“柳倫來投降,說得很清楚,方知你被叛軍拖入,但心懷忠誠,所以沉默愁怨,不管軍事。從去年皇上即位,迷誤的人很多,像足下這樣的人,進不是國家重臣,退也不會受皇帝的臨終託付,朝廷對你並不是特別嫌疑,閣下你也不需獨自慚愧,程天祚已舉城投降,龐孟虬又接著潰逃,劉胡在錢溪困守無法。袁顗想打也打不成,推測形勢,怎么能長久呢?況且南方叛軍剛行動時,連結十六州人馬,擁有百萬大兵,從二月以來,每戰必敗,被摧敗消滅的十有七八。在南則憑藉袁顗的弱兵,在北方則仰仗你的孤城,用這點力量想平定大業,恐怕是沒有成功的道理。當今國家法律仁道,明白地實行寬大政策。近來反覆開導聲明,大概你已很清楚了。況且柳倫等人都是閣下的心腹爪牙,之所以聯合拋棄你,並不怨恨你,只是確知你們的大事不能成功,禍害快到頭了。況且擁有幾千烏合之眾,抗衡全國軍隊,敗亡的結局,難道還不容易明了嗎?假使是個白痴的話,也不會做這種事,況且閣下少年時便明曉禮教,是個以在世上不立功為恥的人呢?我之所以對你說這么多,實在是可惜中華重鎮,化為茂草荒丘,加上憐憫你家一同被殺戮乾淨。閣下如果能封鎖倉庫,大開城池四門,告知文武部屬,曉以利害,先派人給我寫一封投誠的信,表達誠意,然後坐白車白馬,前來我們軍營轅門。如這樣而使您身體頭髮不全,兒侄輩消滅的話,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也聽到這話。最真誠的話不華麗,難道需再用多說嗎?”

投降回京

泰始二年(466年)八月,平定尋陽,宋明帝派杜叔寶堂弟杜季文到殷琰城下,杜季文和杜叔寶對話,說明四方已經平定,勸他趁機投降。杜叔寶說:“我是信任你的,只是怕被別人欺騙罷了。”杜叔寶封鎖劉子勛的失敗訊息,有傳播訊息的人便殺掉。當時殷琰的兒子殷邈在東方的守城被軟禁,宋明帝送殷邈到殷琰處,叫他告知南方叛軍已平定的訊息,從建康出發,叫人防送上路。謀劃的人認為應允許殷邈和他的伯父殷瑗私下相見,不然不能解除城內敵軍的懷疑。宋明帝沒有聽從,殷邈到後,杜叔寶等果然懷疑,守衛更加堅固。十月,薛道標突圍出城,和十餘個騎兵逃奔淮西,投奔常珍奇。薛元寶又投降。
南方叛軍投降的,宋明帝都送到殷琰的城下,叫這些人和城內交談,於是壽陽城內人心沮喪,殷琰將投降,先送劉休祐的家人出城,然後開門出降。當時殷琰有病,叫人用木板抬著自己,和各個部將綁著自己請示治罪。劉勔都安撫原諒,沒有殺一個,從將帥以下,各人的財物貨品都還給他們,一點也沒有丟失。北魏騎兵增援殷琰的到師水,聽說城池已被攻下,於是攻破義陽,殺死掠奪幾千人回去。垣式寶不久又反叛,投奔常珍奇。因為平定殷琰的功勞,劉懷珍封爵艾縣侯,食邑四百戶,垣閎樂鄉縣侯,孟次陽攸縣子,王廣之蒲圻縣子,陳顯達彭澤縣子,呂安國鍾武縣子,食邑皆三百戶,黃回葛陽縣男,食邑二百戶,送殷琰和偽節符回到京城。
不久以後,殷琰被任命為王景文鎮南諮議參軍,兼任少府。泰豫元年(472年),被正式任命為少府,加官給事中元徽元年(473年),殷琰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歷史評價

宋書》:“琰性和雅靜素,寡嗜欲,諳前世舊事,事兄甚謹,少以名行見稱。”
南史》:“當泰始之際,二殷去就不同,原始要終,各以名節自立。”

家庭成員

父親:殷道鸞
哥哥:殷瑗
兒子:殷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