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WUT)是武漢理工大學二級學院

學院可追溯至1946年國立武昌海事職業學校成立設定的輪機科。2000年5月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2001年5月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5個系,3個本科專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有教職工128人,在校本科生2219人、碩士生456人、博士生9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WUT
  • 簡稱:武漢理工大學能動學院
  • 創辦時間:2001年5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武漢理工大學
  • 現任領導:熊兵(現任書記)
    范世東(現任院長)
  • 本科專業:3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專業碩士學位點3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
  • 院系設定:動力工程系、輪機工程系、熱能工程系、船機運用工程系、油氣儲運工程系5個系
  •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和平大道1040號
發展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科研,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院徽,文化活動,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1946年,國立武昌海事職業學校成立的同時,設定輪機科
1949年秋,武漢解放,人民政府在接管國立武昌海事職業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南交通學院,設定輪機系。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增設船舶機器與機械專業,屬輪機系,同年教育部批准將中南交通學院改名為武漢河運學院。
1957年,高等教育部將武漢河運學院改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設定動力裝置、船機修造等專業。
1965年,交通部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時上海海運學院內燃機專業、大連海運學院船機專業調整到武漢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相應專業合併。
1978年,為適應社會需要,開辦了船舶內燃機、船舶動力裝置、船機製造與修理、機制工藝及設備、焊接工藝及設備、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六個本科專業。
1992年9月,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與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船舶動力工程系與輪機系合併組成輪機工程學院。
1996年,學校獲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博士點授權。
1999年9月,院系調整輪機工程學院與船機系的部分專業合併組成動力與環境工程學院。
2000年5月,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 、汽車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2001年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2003年,學院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流動站以及湖北省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學科。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動力工程系、輪機工程系、熱能工程系、船機運用工程系、油氣儲運工程系、系統仿真與控制研究中心及《船海工程》雜誌社,3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專業學制科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
理工
油氣儲運工程
四年
理工
輪機工程
四年
理工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28人,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42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省部級專家1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輪機工程教學團隊(2008年)
傑出人才
國務院政府津貼:楊建國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劉正林
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才:陳輝、嚴新平
教育部“萬千骨幹教師計畫”:嚴新平
交通運輸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余永華
國家科技部高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張存泉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袁成清
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袁成清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特色專業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湖北省級精品課程3門,湖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湖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國家特色專業:輪機工程
湖北省品牌專業:輪機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專業:輪機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船舶輔機、船舶建造工藝學
湖北省級精品課程:金屬工藝學、輪機維護與修理、流體力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船舶輔機
湖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輪機維護與修理、船舶輔機
湖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船舶運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
  •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時間
基於評估、認證和督導一體化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實
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
船舶輪機設備及管理素材庫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建設方案研究
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
航海技術專業適任評估項目教學法研究
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
流體力學教學體系與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
面向行業需求的套用型創新人才實踐教學改革研
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
交通運輸虛擬實習平台建設與實踐
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湖北省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 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輪機工程
湖北省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 學科授權目錄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船舶與海洋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點: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環境保護、艦船電力推進及自動化、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智慧型交通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交通運輸工程、輪機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學科點: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環境保護、艦船電力推進及自動化、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智慧型交通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點:交通運輸工程、動力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共建科研機構3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船舶動力工程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艦船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共建科研機構:高性能船舶技術聯合中心(與南安普頓大學共建)、智慧型船舶和運輸聯合研究中心(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共建)、結構安全與完整性聯合研究中心(與布魯內爾大學共建)

科研成果

2014年,學院獲批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2015年,學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項。
科研獲獎
獲獎名稱獲獎時間獲獎名稱
水翼船翼柱自位球軸承及其動載模擬實驗機研製
1999年
交通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船舶柴油機運用保障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
2002年
中國航海學會航海科學技術二等獎
港口裝卸機械針對性維修體制與維修決策支持系統的推廣
2003年
中國航海科技三等獎
柴油機電子控制實驗裝置開發與研究
2003年
中國航海科技三等獎
交通運輸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及物流信息系統研究
2004年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超淺航道疏浚作業和遠程機務診斷技術及套用
2006年
中國航海科技二等獎
艦艇推進軸系軟體研究
2007年
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某艦主要機電設備油液監測技術及標準研究
2007年
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051B和053H3型艦柴油機油液監測標準研究
2008年
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船舶電力推進仿真系統研製
2008年
中國航海科技三等獎
基於網路的危險品船舶作業建模與仿真系統研究
2011
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船舶動力裝置磨損狀態線上監測與遠程故障診斷技術及套用
2012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長江中游航道維護2000方/時自航吸盤挖泥船研製及套用
2013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自平衡式新型航標船的研製與套用
2013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船舶軸系的性能和結構最佳化的理論研究、試驗裝置研製與工程套用
2014
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內河自航鋼耙抓鬥挖泥船的研製與套用
2015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11月,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資料室收藏總在冊13094冊,中文藏書9069冊,外文藏書504冊,中外文期刊3521冊。
  • 學術期刊
《船海工程》是武漢造船工程學會的會刊,由武漢造船工程學會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主辦,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資助項目,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優秀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的基本含義:標誌以字母E(Energy)和P(Power)為設計的原點進行抽象變形,直接讓人聯想到學院的名字,易於識別。
院徽院徽
標誌中抽象的齒輪形,直觀的體現出了學院是以工科為背景的學科特點。
圖形看似風帆,體現出了學院在船舶專業上的特色和地位,同時象徵著學院正揚帆起航,不斷地向前發展。
圖形看似火焰,反映出學院的旺盛活力和不懈進取的精神。
圖形看似樹葉,也像一棵樹,樹葉和樹的關係象徵學院是理工大家庭中的一員,也象徵能動人和能動學院之間無限的凝聚力。

文化活動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了教職工趣味運動會、心理健康講座、青創答辯等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節能減排競賽、第六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等競賽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熊兵
院長
范世東
黨委副書記
高潮
副院長
錢作勤、楊志勇、袁成清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