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其前身是自動化系,現有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省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設有過程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學院現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工學碩士授予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 地點:武漢
  • 工程技術人員:90餘人
  • 始建於:1977年
學院簡介,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育簡介,導師簡介,陳國平,陳家林,陳杰,楊述斌,胡中功,談宏華,江衛華,沈 斌,黃元峰,王龍海,楊 帆,文小玲,趙振華,熊俊俏,秦實宏,工作機構,品牌專業,

學院簡介

學院下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個專業教研室和電工學、電子學2個專業基礎教研室,建立了“自動控制工程”研發中心以及“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現有教師及,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60人,教授、副教授24人,碩士生導師22人,擁有“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校級二級教學團隊、“自動控制工程”校級三級教學團隊、“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校級二級科研創新團隊。學院設有楚天學者崗,是一支老中青結合、中青年為主、實力雄厚、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隊伍。
學生入黨宣誓學生入黨宣誓
在質量工程建設中,學院建成了省級品牌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省級精品課程“電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與控制”,還有10餘門課程列入了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學院與美國德州儀器公司、ALTERA公司、日本瑞薩科技株式會社等國外知名企業合作,建成了武漢工程大學-德州儀器DSP聯合實驗室、武漢工程大學-ALTERA SOPC聯合實驗室、武漢工程大學-瑞薩科技嵌入式系統聯合實驗室等聯合實驗室。此外,學院還建有大學生創新基地和10餘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經過長期的辦學,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三年學院教師先後在相關領域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等著名檢索機構收錄80餘篇,出版教材24部。參與或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縱向科研項目40餘項、橫向科研項目100餘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武漢工程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近10項。一批技術開發成果在企業得到套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院非常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驗、實踐、實訓等教學環節,加大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的數量,充分發揮創新基地和聯合實驗室的作用,注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學院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湖北省賽區一、二等獎10餘項。在2008年教育部智慧型汽車大賽中,學院獲得二等獎2項。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也取得好的成績,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餘項。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學院與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邀請了多位外國學者、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生會活動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生會活動
畢業生晚會畢業生晚會
辦學指導思想和目標。學院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校“十一·五”建設規劃為指南,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質量工程為核心,以師資隊伍為關鍵,以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套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學院,推進和提升學院的整體辦學水平,力爭在3-5年建設1-2個學科在全省具有明顯優勢,整體實力領先,把學院辦成電類專業齊全,相關專業配套的在中南地區乃至全國化工自動化領域有一定影響的電氣信息學院。
學院辦學規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規模、結構、質量相統一的原則,提高辦學層次,適度增大本科生規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到2012年,學院在校本科生穩定至1600人左右,研究生規模達到100人左右。
學生舉辦活動學生舉辦活動
學院早在1977年就開始招生,向國家輸送的畢業生遍及全國及全世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本院以培養優秀的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自動化的開拓套用型人才為宗旨,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並重,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兼顧。學院畢業生和在校生專業基礎紮實,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強。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比例在前5%以上。自1992年以來,本科生每年都有作品選送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中國大學生套用科技發明大獎賽,湖北省大學生實用發明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湖北省“匯凱杯”大學生科技發明競賽等,獲獎頗豐,許多畢業生成為所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學術帶頭人。

人才培養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研究信息的獲取和預處理,以及對相關要素進行控制的理論與技術;是電子、光學、精密機械、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學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量與控制理論、以及測控儀器的設計方法,具有本專業測控技術及儀器系統的套用及設計開發能力。主要課程有電路、電子技術、電腦程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誤差理論、檢測技術、可程式器件、虛擬儀器、測控技術與系統、光電技術及套用、智慧型儀器設計基礎。通過學習,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子學、測量與控制、機械學、光學、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2)掌握電子、計算機、精密機械、光相結合的當代測控技術和實驗研究能力,具有本專業測控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4) 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理論基礎紮實,專業知識面寬廣,適應性強,畢業後就業選擇餘地大,畢業生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可適應在科研院所、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生產過程檢測控制的科研、設計、教學、開發等工作。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簽名活動簽名活動
自動化專業(過程自動化方向)
本專業方向主要學習過程控制技術及各類過程控制裝備和儀表的理論、設計、製造及管理等相關課程。接受工程設計、自動檢測與儀表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過程單元設備及成套裝備的最佳化設計、創新改造、過程控制和新型過程裝置技術開發研究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包括電工學、電子學、檢測技術、微機原理、自動化儀表、自動控制理論、工業生產過程控制、信息處理等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學習,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學、電子學、自動控制理論、自動化儀表、過程控制原理、信息處理、計算機軟硬體基礎及套用等;(2)較好地掌握工業生產過程控制及自動化儀表及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4)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本專業方向畢業生能夠在化工、機械、能源、生物、動力、冶金、煉油、石油、輕工、醫藥、食品、環保及勞動安全等行業從事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的施工與自動化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工作,從事自動化儀器設備生產企業的技術開發、管理及銷售工作。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方向)
本專業方向以電氣工程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為基礎,研究電氣系統的設計、控制、通信、管理以及信息的拾取、傳輸和處理等方面的理論及方法。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寬廣專業知識、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創新能力強、能適應電氣與信息工程領域各項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專業方向的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相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電氣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裝置與系統相結合、軟體與硬體並重。學生受到電工電子、電力電子與運動控制、信息控制及計算機套用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包括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套用、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機與拖動、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工廠配送電、微機控制技術、感測器原理及套用、數位訊號處理等。通過學習,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控制理論、微型計算機軟硬體基本原理與套用等;(2)較好地掌握電力電子、自動控制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微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及供電技術方面的套用能力;(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後可從事電力電子技術、運動控制、微機套用系統、可程式序控制器、供電技術、智慧型樓宇子系統、電氣裝置等方面的研製開發、套用、設計與分析、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工程管理、試驗分析、信息處理及管理或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學院領導開會學院領導開會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研究、設計、開發、製造和集成電子設備(系統)及信息系統的能力、具備套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科學研究人才和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主要課程包括: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資訊理論與編碼、電磁場與電磁波、電子設計自動化、數據通信與網路、資料庫原理與套用、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嵌入式系統及套用、智慧型儀器、智慧卡技術、現代交換原理、光纖通信、無線通信等。通過學習,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電路理論、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計算機網路和數位訊號處理方面的基本理論;2)在計算機套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數位訊號處理(DSP)等方面,具備從事該領域的科學研究能力,設計、開發、套用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能力;(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套用電子技術、通信、計算機等領域,可從事電子設備、通信技術、信息處理系統、嵌入式系統的設計、研製、技術開發等工作。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理論、信息傳輸及通信網路技術、掌握通信原理、電信網路、計算機通信及電子與信息系統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通信與電子系統的能力。主要課程包括: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資訊理論與編碼、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與天線、電子設計自動化、數據通信與網路、現代通信技術、現代程控交換原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光纖通信、無線與移動通信等。通過學習,本專業培養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分析與設計方法;(2)具有設計、開發、調測、套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
(3)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學生上課學生上課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信息技術產業、電信部門、廣播電視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與通信技術的開發、研究、套用管理、設備調測與維護以及通信工程設計與施工等工作,也能在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課程建設

省級精品課程----電路
《電路理論》院優質課程
1、如今電路課程組教師結構狀況有較大改善。課程組現有教師10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5人;副教授4人、講師及工程師5人、助教1人;教學骨幹4人。
2、培養措施
⑴在校、院支持下,積極引進電路課程教師,並在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上嚴格把關。引進碩士研究生2名,一名助教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即將畢業回校。
⑵對青年教師,教研室指定專人負責培養,從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全面關心他們,並制定嚴格的培養計畫和措施。從教案準備、習題解答、試做實驗、反覆試講,到正式講課等各教學環節嚴格把關。每學期都要組織課程組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儘快適應教學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實踐技能。
⑶教研室支持4名講師參加校內研究生班學習,達到在職提高的目的。
⑷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參加科研和教學研究活動。⑸組織電路課程組教師到華工電工電子實習基地、自控系及電氣信息學院參觀重點實驗室,並同相關教授和工程技術人員座談討論電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大計,為提高電路實驗技能和質量,促進電路理論和實踐環節的建設方面均取到了很好的作用。
畢業送別畢業送別
3、教學研究與學術水平 課程組教師都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授課內容充實,教學環節緊湊;重點突出,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無教學事故。  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課堂教學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深入探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探索;實驗內容的擴展和實驗裝置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改革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等。  1997年以來,電路課程組教師獲校內教學優秀獎等各種教學獎12項;完成省級、校級科研課題8項;校青年基金資助項目2項;省級、校級教學研究項目6項;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和教學研究論文105篇。電路課程組教師還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並發表了多篇論文。 在2006-2008年的3年間,課程組教師發表論文53篇;主編正式出版教材2部,參編教材1部;完成橫向科研課題10項,進帳金額50多萬元;完成教學研究立項1項,正式進行中的1項;科技論文獲省市級獎4項;教學優秀二、三等獎各1項。2008年成為省級精品課程.

教育簡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碩士點2001年獲省批准立項,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已初具規模。
檢測技術是自動控制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型儀表又是自動檢測技術的重要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感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測技術朝著集成化、小型化、智慧型化方向發展;虛擬儀器進一步拓寬了智慧型儀表的研究領域;現場匯流排的套用,使計算機、通訊與智慧型儀器儀表結合,形成了現代過程控制檢測技術和裝置的主導發展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石油、化工等過程參數的檢測與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探討過程檢測的理論、模型和方法,研製新型智慧型儀器儀表和測控系統。我們在“變值系統誤差判據及限定條件”、“基於多元差分方程算式造氣爐氣化層溫度測量”、“工頻信號相位與幅值測量新方法”、“同階系統同時鎮定和控制問題的研究”、“具有有限二階矢量測噪聲系統建理論與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研製了“超音波測厚儀”、“智慧型流量儀”、“油井鑽壓數顯指重表”、“指重校驗儀”等智慧型化檢測儀表。近三年共發表論文 100多篇,科研進帳400餘萬元,研究成果多項獲獎

導師簡介

陳國平

男,出生於1958年2月,學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多變數解耦控制技術、最佳化控制技術、自適應控制技術、軟測量與推理控制、系統建模與仿真等。
工程套用包括:PLC、DCS、FCS工程套用;批量控制技術的套用。
主要從事先進控制技術的研究及其工業套用、FCS診斷技術的研究。

陳家林

男,出生於1962年3月,碩士,副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教師。1988年在石油學報發表的“有桿抽油井井下功圖的一種快速計算方法”一文提出的以快速傅立葉變換和矩陣運算為基礎的油井功圖快速算法已廣泛用於全國各油田抽油井工況診斷,被稱為陳氏算法。先後主持過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項目、江漢石油管理局等科研項目20餘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獲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軟體銅牌獎1項;國家級新產品2項;獲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還被授予江漢石油管理局首批“中青年科技明星”,首批“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等多個榮譽稱號。在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獲發明專利1項。
主要從事嵌入式系統與現場匯流排技術、油氣井智慧型井系統研究、智慧型完井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陳杰

男,出生於1958年9月,碩士,副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信學院教師。在西南化工研究院工作期間負責“變壓吸附制氫裝置”的自動化設計,該項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先後負責“CHP-101生產過程計算機控制系統開發”等4個科研項目,契約總額87萬,已進60萬。先後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其中EI、ISTP收錄4篇(第一作者3篇)。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7名。
主要從事高等過程控制,系統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馮先成,男,出生於1968年6月,碩士,副教授。
先後主持、參加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企業重點科研項目等科研項目6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6餘篇,其中7篇被EI收錄;主編、參編教材二部;
主要從事嵌入式系統、網路管理、寬頻接入網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楊述斌

男,出生於1971年12月,碩士,副教授,
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主要從事信號與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及多媒體通信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主持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技項目“基於形態學和視覺仿生技術的圖像信息處理研究” ;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底地形三維感知與三維重建研究”、雷射水下三維成像新方法研究” ;國家“863”計畫項目“水下熱液噴口目標識別技術”及國防科技(電子類)預研基金項目“基於形態學的三維圖象信息處理研究”和國防科技(電子類)95重點項目“雷射水下成像關鍵技術研究”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省部委的科研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教材《數位訊號處理》和《數位訊號處理實踐教程》兩部。

胡中功

男,出生於1965年6月,碩士,教授。
武漢工程大學十大傑出青年。先後主持多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晨光計畫等項目的研究。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1部,先後指導10餘名碩士研究生,其中一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被評為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2004年獲湖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教研項目《工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獲省級二等獎。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控制和魯棒控制領域。

談宏華

男,出生於1963年01月,博士,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教授,現代自動化技術教學團隊負責人。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曾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70餘項,科研經費年均超過24萬元。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10名,已畢業4名。
擁有較好的教學科研平台。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技術,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汽車、船舶和實驗測試設備等行業。

江衛華

男,工學碩士, 教授,1965年10月出生。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教師。1986年7月畢業於華中工學院自動控制和計算機系電子技術專業。1986-1994年在武漢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從事技術開發工作,研製成功了SJT-UV-1全頻段解調器系列產品。1995年至今,在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從事實驗教學、課堂教學及科學研究等工作。1998年9月-2001年6月,在武漢理工大學攻讀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2006年3月赴日本立命館大學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對三維位置控制系統軟硬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發了雷射振鏡雕刻機,並對基於串口運動控制器作了比較深刻的研究,在國內外行業核心期刊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三十餘篇。研究方向:計算機控制、雷射加工及伺服系統。

沈 斌

男,出生於1974年2月,博士。
先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教育廳項目以及武漢工程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5篇,先後指導四名碩士研究生,其中一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被評為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
主要從事無線多跳網路、MESH網路以及智慧型網路方面的研究。

黃元峰

男,出生於1966年2月,碩士,副教授。
主要從事自動控制理論套用、液壓伺服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曾主持完成8項橫項研究項目,科研進帳200多萬,作為重要參研者參與完成3項省級科研課題;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錄;主編出版教材3部,其中《微機控制技術》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5年以來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3名。

王龍海

男,出生於1966年5月,博士,副教授。
先後參與了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4項。2002年獲 “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被評為“華中科技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2007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17篇。
主要從事矽基集成鐵電學器件的設計與集成、積體電路設計與信息系統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鄒連英,女,出生於1977年5月,博士。
先後主持參與企業乙太網控制器、音頻功率放大器等多項橫向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主要從事超大規模數字積體電路設計、SOC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楊 帆

女,出生於1966.10月,碩士,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教師,先後主持湖北省重點科技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企業、事業單位項目20多項。先後獲中國石油化工自動化科學技術三等獎、武漢市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武漢工程大學教學研究一等獎等多項獎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本人為第一作者、武漢工程大學為第一單位的研究論文50多篇,先後指導研究生6名。
研究方向:智慧型儀器及測控系統。

文小玲

女,出生於1962年5月,副教授。
先後於1983和1991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機專業獲學士和碩士學位,攻讀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博士學位。先後主持和參加湖北省科技攻關計畫項目、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以及橫向科研項目近20項。發表科研論文30多篇;作為副主編參與編寫《運動控制系統》本科教材一部。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11名。
主要從事鉑電阻非線性校正方法、高精度智慧型溫度測控系統和電力電子套用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趙振華

男,出生於1953年5月,副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先後主持和參加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企業委託重大項目等10餘項,科研經費近300萬元。作為主要完成人,二個項目通過省級鑑定,一個項目(產品)獲國家計量局頒發的計量生產許可證,先後獲湖北省一輕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江漢石油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外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和副主編教材各一部。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11名。
主要從事嵌入式系統,智慧型儀器,RFID技術與套用,計算機過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熊俊俏

男,出生於1966年1月,碩士,副教授。
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教師。先後參加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5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各1項,還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優秀賽前輔導教師等多個榮譽稱號。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翻譯專著2部,出版教材2部(副主編)。主要從事擴頻通信與短波通信網、無線感測網路套用、EDA與智慧型儀表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秦實宏

教授
1999.2—2001.5在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工作於武漢工業學院電氣電子信息工程系。主要從事電工理論新技術;智慧型電器;信息獲取與處理領域的研究。承擔和作為主要課題完成人完成了“九·五” “十·五”國防項目各1項,863專項子課題研究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兩項,現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3項,主持橫項項目多項,撰寫教材一部,發明專利二項。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以及IEEE國際會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EI收錄十多篇。

工作機構

學院黨委
書記:王雪梅
副書記:黃 艷
委員:王雪梅 黃 艷 聶緒學 沈 斌 趙振華 戴麗萍
學院行政
院長:洪漢玉
副院長:文小玲
副院長:聶緒學
副院長:沈 斌
副院長:黃 艷
學院工會
主席:聶緒學
委員:聶緒學 範文波 程 莉 許 楠 劉 霞
學院團委
書記:任鵬
委員:
學院辦公室
主任:範文波
學院教學管理科
科長:王曉慧
教研室(中心)主任
自動化教研室: 陳艷菲
電氣工程教研室: 江衛華
測控技術與儀器教研室: 楊帆
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趙振華
通信工程教研室: 熊開盛
電工教研室: 羅明
電子教研室: 戴麗萍
實驗中心: 郭德文
創新中心: 陳家林
教工黨支部書記
教工第一黨支部:劉霞
教工第二黨支部:陳家林
教工第三黨支部:趙振華
教工第四黨支部:戴麗萍
學院學生管理小組
學院學術委員會
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品牌專業

檢測技術與儀器
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於1995年從自動化及儀表專業獨立出來,同年開始招生。在校、院兩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和幫助下,通過教研室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該專業成為電氣信息學院的支柱專業之一。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0人。檢測技術計自動化裝置為省級重點學科,並於2003年成功申報“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專業碩士點,已招收研究生人數為近60人。2004年該專業被評為校級品牌專業,過程控制儀表及計算機裝置被評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本學科已形成一支有學科責任教授、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職稱、年齡、學歷和學緣結構較為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穩定的教師隊伍。現有專業教師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以上學歷比例為100%。在專業教師隊伍中,有碩士生導師8人,本專業有2人為校學術委員會委員,2人為化工儀表行業理事會理事。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已經建成現代測控技術綜合實驗室,檢測儀表實驗室,過程控制儀表及裝置實驗室、虛擬儀器實驗室,感測器實驗室及7個導師研究室進行本科生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本專業在南京磷化公司、川儀集團、武漢葛化工業集團公司、武漢工程科學技術設計園、湖北宜化、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科研所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共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獲國家級成果獎項四項,省級研究項目17項,鑑定成果2項;有省級成果獎 項; 發表科學論文200餘篇(近三年發表的有110篇),其中近三年在國際學術會議CISSE及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6篇,並且13篇被EI或SCI收入。科學研究方面,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在檢測技術及自動化控制領域,智慧型儀器儀表等技術等領域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他們適應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好評。武漢工程大學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2003屆畢業生56人,一次性就業率98%。近兩年來,本專業本科生在校期間發表科學論文5篇,獲得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及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三項,湖北省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及論文獎14項(不包括國家級三項); 本著為湖北省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我校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一直在進行本科生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教學模式上,形成既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與加強實踐環節、又注重因材施教,注意特長生和特優生及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和訓練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給我省在檢測技術及自動控制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提供一個良好的培訓基地,為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企業家。他們工作於國防、電子、教育、化工、儀表等行業,社會反映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