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日語系

武漢大學日語系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日文學科創建於中日建交前夕的1972年4月,是我國最早成立的一批小語種專業之一,2014年獲得博士點,其碩士點獲得教育部的批准也早於全國同類學科,甚至早於其它名牌大學,是中部地區最早能培養日語高層次人才的基地。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培育出近千名合格而優秀的畢業生,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日語專業人才。日語系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與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並長年聘有日籍教師任教。專業圖書資料較全,基本教學設施齊備,課程體系合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日語系
  • 建立時間:一九七二年
  • 專業:日本語言文學專業
  • 必修課:基礎日語、中級日語、會話等
日文系簡介,專業介紹,培養目標:,專業特色及人才培養模式:,學制、學分、學位,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教授簡介,

日文系簡介

日本語言文學專業 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本科學生101人,研究生8人,日本語言文學專業面向全國招收本科學生和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日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具備日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日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部分三年級學生在修滿武漢大學學分之後,可派往日本嘉悅大學繼續學習兩年,成績合格者可獲得武漢大學和日本嘉悅大學雙學士學位。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
現任系主任:李國勝;副系主任肖輝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

日本語言文學專業為立足於我國經濟建設服務,面向改革開放前沿,適應市場的需求,在培養既能傳播和溝通信息,對外交流與合作,又能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及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每年計畫招收本科學生20~30人。學生主要學習日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貿易、外交、英語、計算機套用等基本理論知識。接受日語聽、說、讀、寫、譯全方位的語言基本功訓練,具備熟練的運用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
通過四年(或五年)的本科學習,學生將成為:a.從事科研、大專院校日語教學及外事、經貿等一般翻譯工作的專業人才。b.具有紮實語言基本功和較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備另一門學科知識與技能的主輔修或雙學位複合型人才。c.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外語知識與技能的雙語高級翻譯人才。
本專業每年計畫招生碩士研究生5人。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將成為高等學校日語教師,日本語言文學研究人員,高級口筆譯翻譯及其相關的實際工作人才。
研究方向:a.日本語言學 b.日本文學 c.翻譯學等。

學制、學分、學位

a.本科學制四年(或五年)共修學分150分,總學時為2600學時。畢業合格獲文學學士學位。
b.碩士研究生學制三年。實行中期考核分流制。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合格者獲文學碩士學位。

科研成果

(1)本科專業必修課:基礎日語、中級日語、會話、口語、視聽、文學史、漢日翻譯。
本科專業基礎選修課:日語實踐、交際日語、日本國情、日語寫作、
日漢翻譯、日本語言文體、日本近代作家與作品
本科專業課程組選修:
(A類):日本語言文化、日本古典文學作品選讀、日語語法理論
(B類):外貿日語、科技日語、旅遊日語
(C類):日本古典文學、日語語音學、日語虛詞、日語辭彙學、中日漢字語音對比。
註:每學期開出以上課程中的16~18門課。
(2)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日本語言學、日本文學
研究方向必修課:現代日語語法研究、日語辭彙學、中日比較文學,日本古典文學賞析、
日本近代文學名著研究,日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選修課:日本語言表達研究,翻譯比較研究
日語語音學研究,日本文化,日語教學法,計算機套用
補修課:日本文學史

科研成果

1.著作共 3 部 計 50 萬字。
2.譯著共 23 部 計 1,000萬字。
3.學術論文共 33 篇, 計 27 萬字。
4.譯文共 32 篇, 計 32 萬字。
5.教材共 11 部, 計 280萬字。
6.辭典、工具書共 3 部,計 120 萬字。
7.其它: 總計 1,500萬字。
其中獲獎:?
《基礎日語》:獲95~96年度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社會教材二等獎”
《基礎日語》教學錄音帶:獲1996年首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出版物獎”。

教授簡介

吳魯鄂教授,女,研究生導師。1954年11月24日出生,山東省寧陽縣人,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7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文系日語專業,留校任教。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在北京中日合辦的日語教師研修中心進修。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在日本大妻女子大學國文學系攻讀日本近代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3月獲得學位回國。1990年9月至12月,赴日本東京參加日本國際交流中心組織的日語教師研修班,被國家教委指派為中方團長。1980年定為助教,1988年晉升為講師,次年晉升為副教授。1997年晉升為教授。主要科研方向是日本近代作家與作品研究,曾發表過“夏目漱石與老莊思想”等論文。著有《夏目漱石與中國文化》一書,198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因本人現在日本講學詳情待歸國後續上)?
李國勝教授,男,碩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日語專業,後留校任教,一直擔任日語專業高年級的文學史、古代文選、報刊閱讀、古典文法、閱讀、口譯、視聽、語言文化等課程。1984~1986年留學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學部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1995年任日本同志社大學客座研究員、客座教授。現任外語學院副院長、日文系主任、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日本學會理事、湖北省翻譯協會理事。主要成果除譯著《仇恨的證明》(小說)、《曾根崎殉情》(劇本)、《岩長姬》(劇本)、《中國漢語故事》(漢譯日)以及電影之外,還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多篇,如:《<菊花の約>考》、《中國古典劇〈曾根崎〉殉情》の形成過程——文學腳本から演出腳本へ》、《上田秋成〈蛇勝之淫〉與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鋒塔〉》、《〈曾根崎心中〉の中國語翻譯の思考》、《日本古典小說〈雨月物語〉題解補說》、《文學的世界性與高校日本文學課的教學》、《日中顏色詞與文化芻議》、《中日“廁”語與文化小考》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