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衡山

《步入衡山》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是登山紀游之作,表現了詩人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首聯以倒裝手法起筆,寫入山之見聞;頷聯繼續寫山景;頸聯寫游山的天氣;尾聯寫以往出行與此次出遊的不同。此詩語言平實,風格清秀,意境淡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步入衡山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步入衡山
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閒身信馬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縣西,俯瞰湘江,山勢雄偉。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廩五峰最著名。是五嶽中的南嶽。
②亭午:正午、中午。蘇軾《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遊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辭無倫次》詩:“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眠日亭午。”
③龍筋:形容細而長的樹根。
④鳳尾:鳳尾竹,亦泛指竹子。
⑤瘴:瘴氣,指中國南部、西南部地區山林間濕熱蒸發能致病之氣。
⑥絲:細雨如絲。
⑦騎吹:古代高級官員出門時的儀仗隊,一些侍從騎在馬上鼓吹樂器。《漢書·禮樂志》:“騎吹鼓員三人。”
⑧散誕:逍遙自在。也指放誕不羈。

白話譯文

小溪的對面應該有人家居住,中午從綠蔭深處傳來了雞叫聲。
當路的松根像龍筋那樣硬瘦,漫山的竹筍如同鳳尾一樣整齊。
墨染般的濃雲如同瘴氣一樣,那如絲般的細雨僅能浸濕地皮。
此時沒有那喧鬧的出行鼓樂,可以逍遙自在地隨意騎馬遊玩。

創作背景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從吳郡到廣西桂林任職時,路過湖南,二月七日住衡山縣城,二月八日至十日遊覽南嶽衡山,寫下《步入衡山》一詩。

作品賞析

整體鑑賞

范成大這首七律,是他信步登山的紀游之作,通過一路所見、所聞、所感,表現了詩人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首聯“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以倒裝手法起筆,寫入山之見聞。詩人步入山中,一邊賞景,一邊攀登,只見溪水潺潺,綠陰濃密,恍如仙境。時近中午之際,忽然聽到幾聲雞鳴,於是詩人推斷,在那綠蔭深處,溪水前頭,一定住有山村人家。這裡,詩人寫小溪,寫綠蔭,藉以點染山清水秀之美。用雞鳴以動襯靜,給人以“雞鳴山更幽”之感。先有聞雞,然後才能有“人家住隔溪”的推斷,可見這兩句是倒裝語。作者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避免平鋪直敘,給詩增加點波瀾。
頷聯“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風尾齊”,緊承“綠陰”而展開,繼續寫山景。偌大的衡山,名勝頗多,詩人都通通略去,只挑了松和竹來加以渲染,目的是為了突出山的安謐、幽雅。寫松,著眼於根須,說它猶如虬龍之筋,細而且長,比喻生動,別樹一格;寫竹,著眼於枝葉,那漫山遍野的翠竹,迎風搖曳,低而復舉,枝葉繁茂,整整齊齊,宛如列隊的哨兵,在歡迎自己。詩人看到這古松蒼勁,綠竹漪漪的美麗景象,不禁被衡山大自然的風韻所吸引。
頸聯“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寫游山的天氣。出句狀雲,比喻奇特。衡山之上雲氣繚繞,聚而復散,散而又聚,虛無縹緲,宛如瘴氣一般。對句繪雨,設比貼切。詩人一路攀登,細雨如絲,沾衣欲濕,輕輕地落在地面,因而山路濕潤無泥,走起來不揚塵土。這一聯對仗工整,描寫細膩,比喻新穎生動,一個“絲”字,包含著對小雨深深的讚美之情。此時此刻的詩人,在徐步前行,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其愉悅心境,完全可以想見。
尾聯“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閒身信馬蹄”,則以情語作結,直抒感慨。上句寫的是過去。詩人回想以往出遊時,前呼後擁,喧囂熱鬧,十分排場,但卻極受拘束,令人厭煩。下句寫的是現在。眼下不同了,隻身一人步入衡山,願走就走,願停就停,信馬由韁,逍遙自在,獨享山水之秀,風光之美,真是人生一大樂趣。這兩句於質樸中見真情,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這首詩風格清秀,意境淡雅,語言平實,深得陶淵明山水田園詩之精髓。

名家點評

嶽麓書社原社長潘運告(雲告)《旅遊品詩》:詩中著意表現作者的一種閒適恬淡的情致,且表現得神情畢肖。詩開始寫綠陰聞雞,使人有陶淵明所寫世外桃源之感;接著寫山中景色,幽麗濃郁;在這種幽境裡,最後作者寫“散誕閒身信馬蹄”,他那閒適、恬淡的情致也就活脫出來了。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奚柳芳、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書法委員會會員王禮賢《宋詩三百首》:這首律詩,寫閒遊衡山的聞見,從山腳綠陰深處的人家,到沿途虬出的松根、齊秀的竹筍,再到山中雲染墨、雨如絲,步移景換,而泉響雞鳴,松風竹雨,皆是天籟,將多少宦海喧嚷,全留山外。寫山林之樂,淋漓中不乏沖淡。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胡光舟、周滿江《古詩類編·第二冊》:這首詩寫了衡山中的松根竹筍,深雲小雨,隔溪有幾戶人家,亭午能聽到雞啼,一片深幽清靜,平和安寧。在大量的描寫五嶽高峻雄偉、險奇峭拔的詩作之外,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美的形象。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