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

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

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台灣光復初期所設立之民間團體,在日本投降到國府接收人員到台期間,提供了維持台灣社會秩序以及歡迎國府相關措施等工作。至於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的工作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部份:一為歡迎國民政府的相關工作,二為維持地方秩序的工作。

簡要,成立背景,籌備會的建立與工作,籌備會的影響,

簡要

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台灣光復初期所設立之民間團體,在日本投降到國府接收人員到台期間,提供了維持台灣社會秩序以及歡迎國府相關措施等工作。

成立背景

自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到國府接收人員葛敬恩中將到台(1945年10月5日)的五十天中,台灣出現了一段政治的空窗期。在這段期間,日據時期所建立的行政體制已逐漸失去效力,雖然中國官方有要求台灣的日本官員繼續執行原有的任務,但實際的社會秩序日本官員已無法穩定的維持了。再加上台灣正逢戰後生活物資不足的情況,因此這時的台灣社會可以說是面臨重重的考驗。
但是在官方行政體制逐漸無效化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以及治安等問體,台灣各地的地方菁英、知識份子紛紛組織團體,例如:三民主義青年團、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等等,而這些團體也成功達成維持基本秩序的目標,使得在這段期間台灣社會並未陷入失序的情況。

籌備會的建立與工作

在之前所述的背景之下,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的建立是由陳炘在台中所發起,並且與林獻堂、葉榮鐘等人共同組織而成的,其中葉榮鐘在九月時被推舉為總幹事,而籌備會在各地皆設有委員會,至於組織的領導者則大多是日據時期參與民族運動的人士。成立之後,何應欽甚至通知林獻堂等人到南京參加受降典禮,而有了“台灣光復致敬團”的組成。
至於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的工作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部份:一為歡迎國民政府的相關工作,二為維持地方秩序的工作。
第一部份的工作可以細分為三項。第一項是製作標準的國旗並依成本賣給人民,甚至教導人民製作國旗。這主要是由於日本投降之後,台灣人民已經開始自行製作國旗,但樣式、尺寸並不統一甚至有所錯誤。甚至有商人製作大量國旗並囤積起來,以利於日後需求量大增時高價出售。第二項是教導人民唱國歌。第三項是在台灣各地興建歡迎國民政府用的牌樓,並組織了歡迎人員。
除了以上所述關於歡迎國府的相關工作外,籌備會也從事維持地方秩序的工作,例如:回響蔣委員長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呼籲地方青年知識份子組成“青年服務隊”來維持地方秩序等等。至於,關於自大陸返回的台籍軍人,部份籌備會的人員也組織他們進行維持社會秩序的工作。

籌備會的影響

由於籌備會主要人物的背景,大多都參與過日據時期的民族運動,因此當時的民眾憑藉著這些人物過去的印象並未對籌備會產生異議。也正因為如此籌備會在政治的空窗期能發揮了影響力,維持了社會的安定的功用。這對於台灣的政權從日本統治下和平轉移到國民政府的統治下,發揮了很大的功用,也為後來國府在台灣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