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統一籌備會

國語統一籌備會

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時期教育部附設的推行國語的機構。北洋政府時期稱“國語統一籌備會”,簡稱“國語統一會”,成立於1919年4月21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語統一籌備會
  • 類型:協會
  • 設立時期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時期
  • 成立時間:1919年4月21日
  • 會長張一麐
  • 又名: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協會構成,歷史發展,所做工作,後期結果,

協會構成

會長張一麐,副會長袁希濤吳敬恆,會員中有由教育部指派的黎錦熙、陳懋治、沈頤、李步青、陸基朱文熊錢稻孫等,由部轄學校推選的錢玄同胡適劉復周作人馬裕藻等,由會中陸續聘請的趙元任汪怡、蔡元培、白鎮瀛、蕭家霖、曾彝進、孫世慶、方毅、沈兼士、黎錦暉、許地山、林語堂、王璞等,先後共172人。1928年由國民政府改名為“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聘定吳敬恆為主席,錢玄同、黎錦熙、陳懋治、汪怡、沈頤、白鎮瀛、魏建功 7人為常務委員,蔡元培、張一麐、李石曾、李書華、李步青、胡適、劉復、周作人、陸基、朱文熊、曾彝進、孫世慶、方毅、沈兼士、許地山、林語堂、任鴻雋、馬體乾、錢稻孫、馬裕藻、蕭家霖等31人為委員。

歷史發展

在北洋政府時期,“國語統一籌備會”設有“漢字省體委員會”、“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審音委員會”、“國語辭典委員會”和“國語辭典編纂處”等機構。
國民政府時期,“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的任務為:
①編輯國語書刊;
②撰擬和刊布國語宣傳品;
③徵集和審查國語讀物;
④編制關於國語的各項統計;
⑤調查國語教育狀況;
⑥視察學校國語教學;
⑦計畫各種促進國語統一的辦法。

所做工作

“國語統一籌備會”和“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先後做了以下的工作:
1.分期舉辦國語講習所、國音字母講習所和協助各地舉辦講習班;
2.修訂注音字母方案;
3.修改國音標準;
4.制訂《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5.規定注音字母單用和“詞類連書”辦法;
6.促請國民黨政府大學院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作為注音字母第二式;
7.編輯出版《國音常用字彙》,並請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國音”標準;
8.設計鑄造漢字旁附註音字母的注音漢字字模;
9.成立“中國大辭典編纂處”,進行大規模的辭典編輯工作。第一部完成的辭典為《國語辭典》;
10.出版《國語月刊》、《國語周刊》、《國語旬刊》等宣傳和研究國語的刊物;
11.成立“國語文獻館”,對國語史料進行調查、徵集、整理、陳列、統計;
12.調查全國語言分布狀況;
13.調查學校教育和民眾教育的國語教學狀況。

後期結果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在抗日戰爭時期工作停頓。抗戰勝利後,“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繼續出版注音書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的機構不再存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一部分併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一部分併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