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結體三十六法

歐陽結體三十六法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家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基本介紹

  • 書名:歐陽結體三十六法
  • 作者歐陽詢
  • 釋義:一部書法形體論著
  • 內容:排疊、避就
書籍簡介,版本,內容,今譯,

書籍簡介

《三十六法》是一部書法形體論著,全書共一卷。該書是作者根據漢字形體特徵,結合臨書體會傳授書法技巧的專著。所列凡三十六目:排疊、避就、頂戴、穿插、向背、偏側、挑擁、相讓、補空、覆蓋、貼零、粘合、捷速、滿不要虛、意連、覆冒、垂曳、借換、增減、應副、撐拄、朝揖、救應、附麗、回抱、包裹、卻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長、褊,各自成形,相管領,應接。目下先談技法,分析得失,指明要點,次舉實例,有的還引證他說以助理解。並由運筆人手,介紹書法的結體、構成和關係。如:“排疊”一目云: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八訣》所謂“分間布白”。“避就”一目云: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頂戴”一目云: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八訣》所 征、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 應.重是也。“穿插”一目云: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相讓”一目云: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系”旁、“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
歐陽結體三十六法
此書條目清晰,敘述簡要,理論妥切,概括精闢,並且所舉字例也十分典型得體。在書法研究領域中,開創了一種分類解字的全新形式,對於書法研習者分析漢 二字形體特徵確有指點迷津的功效。清代《佩文齋書畫譜》以為:篇中有宋高宗書法、東坡先生及學歐書者等語,故有非唐人所撰之疑。但是,此書仍然屬於書學論著中專門討論漢字結體的佳作,是我國書學史上一部極有影響的力作。
歐陽結體三十六法

版本

傳世有《墨池編》本、《書苑菁華》本、《續百川學海》本、《說郛》本、《唐人說薈》本和《漢溪書法通解》本等,流傳較廣的是近人鄧散木的《詮釋》本(上海人美版)和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歷代書法論文選》本。

內容

一、排疊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贏、爨”之宇,“奉”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書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捺筆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三、頂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疊、壘、藥、鸞、驚、鷺、髻、聲、 醫”之類, 《八訣》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四、穿插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如“中、 弗、井、曲、冊、兼、禹、禺、爽、爾、襄、甬、耳、奧、由、垂、車、無、密”之奧, 《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蓋錯。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類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類是也。
六、偏側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幾”之類;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 丈、矢、互、不”之類。字法所謂偏者正之,正者偏之, 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亦是也。
七、? 字之形勢,有須挑?者,如“戈、弋、武、九、氣”之類;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之;如“省、炙”之類,上偏者須得下?之,使相稱為善。
八、相讓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 “糸”旁、 “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如“辯”字,以中央“言”字上畫短,讓兩“辛”出,又如“鷗、鵪、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讓,又如“嗚、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礙,然後為佳,此類是也。
九、補空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同。如“襲、辟、餐、贛”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建”字是也。
十、覆蓋如“寶、容”之類,點須正,畫須圓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十一、貼零如“令,今、冬、寒”之類是也。
十二、黏合字之本相離開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顧揖乃佳,如諸偏旁字“臥、鑒、非、門”之類是也。
十三、捷速如“風、鳳”之類,兩邊速宜圓攬,用筆時左邊勢宜疾,背筆時意中如電是也。
十四、滿不要虛如“圓、圃、田、國、 回、包、南、隔、目、四、勾”,之類是也。
十五、意連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類是也。
十六、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雨’頭,“穴”頭,“家、榮”字頭,“奢、金、食、逢、巷、泰”之類是也。
十七、垂曳垂、如“都、卿、卯、拜”之類,曳,如“水、支、欠、度、更、走、民、也”之類是也。
十八、借換又如《醴泉銘》“秘”字就“示”字右點,作“必”字左點,此借換也。又如“秋”字為“?”,“鵝”字為“?”之類,為其字難結體,故互換如此,亦借換也,所謂“東映西帶”是也。
十九、增減字之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如“新”字為“?”,“建”字為“?”是也。或因筆畫多而減省,如“曹”字為“?”,“美”字為“?”。但欲體勢茂美,不論古字當如何書也。
二十、應副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稱而後可。又如“龍、詩、仇、轉”之類,必一畫對一畫,相應亦相副也。
二十一、撐拄字之獨立者,必得撐拄,然後勁健可觀。如“千、下、於、丁、手、可、 弓、司、予、矛,永、亨、亭、寧、卉、巾、草”之類是也。
二十二、朝揖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顧,兩文成字者為多,如“鄒、謝、鋤,儲”之類,與三體成字者,若“弼、斑”之類,尤欲相朝揖。《書法》所謂“迎相顧揖”是也。
二十三、救應凡作字,一筆才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八訣》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
二十四、附麗字之形體,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離,如“形、影、 飛、起、超、飲、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奧,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二十五、回抱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類,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是也。
二十六、包裹謂如“團、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 “匱、 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二十七、卻好謂其包裹斗湊,不致失勢,結束停當,皆得其宜也。
二十八、應接字之點畫,欲其互相應接。兩點者如“小、八”自相應接,三點者如“忝”則左朝右, 中朝上,右朝左,四點如“然、 熱”二字, 則兩旁二點相應,中間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以大或小者,如“門?”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則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後一捺,“寧”字只在末後一豎鉤,“欠”字一拔,“戈”字一點之類是也。
三十、小大成形謂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勢也。
三十一、小大大小《書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狹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難與“國”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畫與密者相間,必當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帶得宜,然後為上。或曰:“謂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稱。”亦一說也。
三十二,各自成形凡寫字,欲其合而為一亦好,分而異體亦好, 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然,要當消詳也。
三十三、左小右大此一節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結字,易於左小而右大,故此與下二節,著其病也。
三十四、左高右低左短右長 此二節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謂單肩。左短右長,《八訣》所謂勿令左短右長是也。
三十五、歐書者易於作字挾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斂?密,排疊次第,則有老氣。《書譜》所謂“密為老氣”,此所以貴為褊也。
三十六、相管領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今譯

一、排疊 就是書寫時,根據每個字的點畫多少和長短安排好體形大小與疏密,使其勻稱停當,闊狹適度。對筆畫多的,如“燾、藁、馨、竇、墨、顰、羸、爨”等字,雖然排疊緊密,但能互不觸犯,對橫排“糸”旁、 “言”旁的宇,點畫也須各有位置。在《八訣》中所說的“分間布白”,又說,“調勻點畫”,都是這個道理,唐高宗《書法》中講的“堆垛”,也是此意。(文內所舉字例,將“壽、畫、筆、麗”換用了“燾、馨、墨、顰”,皆因原字已經簡化。以下諸條類同)
二、避就 就是使字型結構的疏密、險易、遠近,彼此變化得當,映帶合宜。例如作撇,“廬”字的外撇既長又尖,內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長撇已經向下,短撇就應向左,使其有所變化。再如作捺,“頗”字的皮捺要縮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長,則稱為就。另如平鉤,“鳩”字的鉤收當是避,“馗”字的鉤展出則是就。還如“逢”字的下?拔出,則上邊必作一點,也是避重疊而就簡徑的緣故。
三、頂戴 指的是字型組成,以下承載上者居多,但對上大下小的字,就須頂正而不偏側,視為上重下輕的字,要穩重而不浮漂。例如“疊、櫱、鴛、鷺、騫、譬、聱、聚”等之類,就是這種情形。《八訣》中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說“不可頭輕尾重”,也是這個意思。
四、穿插 指的是通過橫豎筆畫貫穿,和斜勢線條交錯方法來協調疏密、長短、大小的字形,達到均衡間架結構的目的。例如“中、弗、井、曲、冊、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婁、由、垂、車、曹、密”等之類。《八訣》中所說的“四面停勻,八邊具備”就是這個理喻。
五、向背 結字有相向與相背之分,各有體態姿勢,不可紊錯。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類,相背的如“北、兆、肥、根” 是一類。
六、偏側 結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側、欹斜者,可以按照各個字勢結體不同,相應地分布設定。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幾、飛、也”是一類,偏向左側的“夕、乃、朋、勿、少、宏”為一類。基本上端正略有偏側的有“亥、女、丈、又、互、不”為另一類。從字法來講,每個字皆有一主筆為勢,其餘點畫輔以成勢,因此偏側的形態可以寫正,而端正的姿勢也可略偏,所謂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顯得更加美妙。《八訣》中說“勿令偏側”,亦是此意。
七、? 字型形態,有的則須挑拗,使偏側之勢達到整體平衡,某種筆畫就要伸展。例如“戈、弋、武、九、氣”之類的字,應當用縱戈縱腕法,運筆適宜於勁健,避免彎曲力敗。又如“獻、勵、散、斷”之類的字,左邊堆垛既然較多,須得右邊拗之,再如“省、炙”等字,上面偏側須得下邊拗之,使其均衡相稱為佳。
八、相讓 結字多為左右合體,點畫多者易擁擠,少者易鬆散。書寫時,偏旁部首須要彼此相讓,互不影響,妥帖安排,方能為善。例如“馬”旁、“糸”旁、“鳥”旁相合的字,須要左邊求得平直,便於右邊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再如“辯”字,以中間的“言”字上畫短,便於兩“辛”字突出,又如“鷗、鵪、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互揖讓,還如“嗚、呼”字,口在左邊,適當近上為好, “和、扣”二字,口在右邊,又宜近下,才不互礙。此類的字型,均須如此設定。
九、補空 指作書時補其空處,務使神氣貫通,四面調勻,整體相稱。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相同。再如“襲、辟、餐、贛”之類,以四面完滿方正為好,如《醴泉銘》的“建”字那樣。
十、覆蓋 即指字的上面蓋住下面,像似宮室屋頂,全然容納覆盡。例如“寶、容”之類,點須當正,畫須圓明,不宜相黏或者上長下短。
十一、貼零 即是貼上零星點畫,用於收筆之處,務求擺好位置,與上列筆畫相離過遠就會鬆散,靠的過近顯得窘促。例如“令、今、冬、寒”等字,就是此類情形。
十二、黏合 有些字的形象,本來欲要相離開,即將彼此黏合靠攏,以使各就其位。諸如“臥、施,品、晶,壯、非”,就屬此種類型。
十三、捷速 就是快速用筆法,對於有些字的點畫,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例如“風、鳳”等字,左邊的長撇縱腕,宜取快速運行,右側背筆還需“意中如電”才能寫得好。
十四、滿不要虛 對於包圍結構的字,內部須要充滿,不宜多留空白,然而又忌點畫分散,免與外圍相逼,採取疏密勻稱,大小適宜為佳。例如“圓、圃、圖、國、回、包、南、隔、目、四、勾”等字,均須用此法布置。
十五、意連 結體當中,有些字的點畫,形態互不相交,筆勢彼此相反,書寫時須注意起伏照應,力求字勢不予隔絕,形雖斷而筆意相連。例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等字,即是如此。
十六、覆冒 類同覆蓋的結字法理,為一種注下之勢;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須左右停勻,不能偏側欹斜。例如“雨”頭、“穴”頭,“家,榮”字頭,及“奢、金、食、逢、巷、泰”一類字型的頭,就是這樣。
十七、垂曳 即垂下牽引的筆勢,右垂而左面略縮,如“都、卿、卯、拜”之類,右曳而左側稍短,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之類即是。
十八、借換 是指書寫時,將合體字的點畫彼此借用,或者左右調換,有的把上下堆疊,拆為橫式並排。例如《九成宮醴泉銘》中的“秘”字,就將“示”的右點作為“必”的左點,即為借用。又如“靈”字下部,法帖中或作“罡”或作“巫”字,也是借換。再如“秋”字寫成了“?”, “鵝”字寫成了“?”,皆為變化體態。而如此互借,相互調換,人們也稱作“東映西帶”。
十九、增減 是指書寫時,視字型某處點畫的多少,自行增減。因為筆畫少而增添上的,如“新”字為“?”,“建”字為“?”,或因筆畫多而減省的,如“曹”字為“?”,“美”字為“?”。有的書家為使書寫形勢茂美,不論古代字型如何,也就獨出心裁的借換變動了。
二十、應副 指有些左右合體字,在結構上刻意達到對應相稱的目的。對點畫稀少者,如“之、小、以、川”是一類,對點畫茂密的,如“肆、瞿、翡、鼎”是一類。即一畫對一畫,相應也相副。
二十一、撐拄 凡是單體結構,並以最後一豎支撐的字,書寫時務求立得穩、撐得住,方能顯得勁健有力。例如“千、下、巾、丁、於、手、可、司、弓、永、予、矛、寧、亨、亭、卉、草”等字,皆屬此類。
二十二、朝揖 凡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件合體的宇,皆須相互顧盼,彼此聯結,力求避免鬆懈離散。而以兩文成字的形體最多,如“鄒、陳、曉、耀、瓊、樓、婉、轉”之類,還有三體合成的字,如“謝、鋤、儲、澈、斑、弼、掰、辯”之類,頗似相互朝揖。《書法》中所說的“迎相顧揖”,即是此意。
二十三、救應 每當書寫作字,第一筆才落紙,便要想到第二三筆如何呼應,倘若前筆已經失勢,後筆就要即刻補救。《八訣》中提出的“意在筆先,文向思後”,即含此意。
二十四、附麗 字的形體,凡適宜於相互緊密的,不可使其彼此離散.如“形、影、起、超、飲、昶、氈、勉”等字。凡有“文、欠、支”偏旁一類的字,則以小附大,以筆畫少者附筆畫多的為宜。
二十五、回抱 系指書寫時回鋒勾抱筆法,須要注意寬狹合度,過寬鬆弛,過狹窘蹙。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類,回抱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即是。
二十六、包裹 系全包圍或半包圍的結字方法。例如“園、圃”打圈一類的,屬四圍全包裹。“尚、向”是上包下, “幽、凶”為下包上,“匱、匡”稱左包右,“旬、匈”乃右包左。
二十七、卻好 指書寫時,掌握包裹結體方法,講求規矩,避免失勢,使之恰到好處。
二十八、應接 字的點畫,要作到互相應接,以使筆勢富有意趣。兩點者如“小、八”自然彼此應接,三點的“忝”字,其左點朝右,中點朝上,右點朝左,四點的“然,熱”,兩旁二點相應,中間二點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宇 作書須一絲不苟,對於關係全字的所有筆畫,即是小處,也不可疏忽。字有大成小者,如”門、?”下大者是一類。更多的是小成大,例如“孤”字只在最後的一捺,再如“寧”字也是最後一豎鉤, “欠”字則為一拔, “戈”字末尾在一點,均能決定全字的好差,而一字有時又關係到整篇的優劣。
三十,小大成形 就是說小字、大字各有形勢,各具本身特點,因此兩類字的寫法也就各不相同。蘇東坡說; “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換句話說,若把大字寫得結密緊湊,把小字寫得寬綽疏朗,就會盡善盡美了。
三十一、小大大小 《書法》中說:“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狹得宜。”譬如“日”字為小型的,難以與“國”字寫得一般大,再如“一、二”字是最疏朗的,其筆畫就不能與密積的橫畫相同,必須考慮所處位置的擺布,相互映帶,才能稱為上品。或者“叫作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使其大小相稱”。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寫字,欲將二三字合為一字也好,或者分為異體書寫亦好(所謂“妙在可拆”)主要看其能否各自成形,即是上覆下載,左右映帶為由。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也是如此,當視能否彼此勻稱,整體合諧為準。
三十三、左小右大 字型結構,應當形體方正,重心平穩。這一節所說,乃是結字當中的毛病,左右大小,須要彼此相當,而人們寫字,正是易於左小右大,所以此節與下節講的均為字的病態。
三十四、左高右低、左短右長 字型結構的特點是,端正莊重,四面均稱。寫字不可左高右低,那叫作“單肩”之弊。而左短右長,正如《八訣》中所指“勿令左短右長”的病體。
三十五、 學歐陽詢書體,易於出現作字狹長,故此結字強調體態整齊,收斂緊密,倡導排疊有序,能成老氣。孫過庭的《書譜》講“密為老氣”,也是貴在褊狹。
三十六、相管領 管領的基本含義,是上管下,前領後。為了彼此顧盼,達到不失位置,一字的結體規則,故然上邊覆蓋下面,下部承載上部,左右向背之間,亦須相互揖讓(同樣,相管領的意義,還可以引申到全篇的章法布局, 《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即是這個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