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鰉

歐洲鰉

歐洲鰉是一種鱘形目魚類,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主要分布於歐洲北部的各大河湖水系中,為肉食性魚類,其魚卵可以製作昂貴的美食“魚子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歐洲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鱘形目
簡介,科屬簡介,形態特徵,分布及習性,食性,生長,繁殖,

簡介

歐洲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體長達7.2米,體重1000多公斤。棲息在裏海和亞速海—黑海水系中的洄游魚類。歐洲鰉幼魚的餌料主要是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高等甲殼類)。隨著生長,魚類在它們的餌料中具有越來越大的作用。成年的歐洲鰉是兇猛魚類。
歐洲鰉歐洲鰉

科屬簡介

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
歐洲鰉歐洲鰉
硬骨魚綱的1目。古老的大型魚類。現生存的鱘魚類有鱘科匙吻鱘科2科6屬25種,其中純淡水種類15種。中國現存3屬8種。體呈梭形,具5縱行骨板狀硬鱗或僅在尾鰭上葉背有1行棘狀硬鱗;吻尖長或呈平扁匙狀;尾鰭歪型;口裂直或新月形,位於頭腹面,能伸縮吸食;口前須細小;眼很小;外鼻孔2對,有小形噴水孔;牙細小或消失;大部分骨骼為軟骨;腸內具退化的螺旋瓣;體色一般背部深灰或灰黃,側部黃白或乳白,幼體色較深。
分布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及北極海水系、密西西比河黑海、裏海、鹹海地區。鄂畢河到科累馬河等北極水系。在中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黑龍江水系、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到珠江和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
為溯河產卵洄游性或淡水定居性魚類,健游。春或秋季產卵。產卵場多在江河上游水溫較低、流速較大、具石礫底質的急灘深潭地帶。性成熟最小個體,在小型種類為3~4齡和6~7齡;大型種類一般為3~7齡和9~16齡。生殖周期因種別、年齡和營養條件不同而為1至2年或更長時間。一般大型種類和壯年期懷卵量高達770萬左右,如歐洲鰉,卵灰褐色,卵徑4.5~5.2毫米。仔魚期一般吃浮游生物;幼魚期多以底棲的水生寡毛類、水生昆蟲、小型魚、蝦類及軟體動物為食;成魚期吃底棲動物、動植物渣滓和魚類。生殖期多停食或攝取極少量食物。
歐洲鰉歐洲鰉
鱘科Acipenseridae
鱘科有4屬23種。中國有2屬;鰉屬鰓膜互連且游離,有2種,中國有1種。鱘屬鰓膜連鰓峽,分離,有16種,中國有6種。匙吻鱘科僅有2屬2種,匙吻鱘分布於密西西比河水系。地位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
|__動物界Fauna
|__脊索動物門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__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__腕鰭亞綱Subclasschondrostei
|__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
體被五縱列骨板,有吻較短,能用尖長的吻來攪動泥沙,口在腹面,善於伸縮,便於攝食,口前面有四條觸鬚,喜食水底無脊推動物和小魚。頭長不到體長的1/3。無齒。口前具觸鬚2對。奇鰭悉具支鰭板。
中國常見的有中華鱘。北半球淡水溯河性魚類,每年上溯到長江上游產卵,鱘魚卵大,為名貴的食品。幼魚在江中停留一段時間後回到海中。現四川省套用經養催產法獲得成功,為人工繁殖鱘魚,擴大大型水庫的養殖對象打下了基礎。中國還有淡水定居的鱘魚如達氏鱘史氏鱘。鰉左右孔在峽部會合。
歐洲鰉歐洲鰉
鱘科有4屬23種。中國有2屬;鰉屬鰓膜互連且游離,有2種,中國有1種。鱘屬鰓膜連鰓峽,分離,有16種,中國有6種。

形態特徵

歐洲鰉個體巨大,體呈紡錘形,向尾部延伸漸細。尾為歪型尾,上葉長,下葉短。外形與達氏鰉相似。口大,突出,呈半月形。口位於頭部的腹面,下唇居中而斷。吻柔軟,吻突短而尖,呈錐形,為軟骨。吻須4根,較長,側扁狀,其上附生有葉狀纖毛。左右鰓膜相連,與鱘魚不同。鰓耙數為17~36體上表皮柔軟。
體被5行骨板。背骨板9~17枚,為卵圓形,縱裂似一鋸齒梳狀,第1個背骨板最小;側骨板37~53枚,光滑;腹骨板7~14枚,埋於皮下。骨板行間在體表分布有大量的小骨板和細粒,骨板行在尾部不相連。背鰭不分支,鰭條48~81臀鰭不分支,鰭條22~41。尾柄為非側扁形。
體色,吻為黃色,背部和體側呈青灰色,有時為黑色。體兩側向下漸轉為白色,腹部為白色。
體高為全長的9%~22%,頭長為全長的23%,吻長為全長的7%~12.5%。歐洲鰉生長速度非常之快,歐洲鰉個體最長達6米,個體最重達1.5噸,壽命最長達100齡以上。

分布及習性

歐洲鰉分布於裏海黑海亞速海亞得里亞海水系,以及地中海東部水域。在裏海,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及其支流;在黑海,主要分布在東海岸河流的河口地區,如多瑙河第聶伯河和德聶斯特河;在亞速海,主要分布在頓河;此外,還分布在庫拉河、捷克列河和庫班河等。歐洲鰉開始進入河流中的溯河時間比鱘魚溯河的時間早一些,常進入伏爾加河、烏拉河、頓河、多瑙河的時候,這些河流還處於冰封期。分為兩個洄游型種群,即春季洄游型種群和秋季洄游型種群。在多瑙河產卵洄游,幾乎常年可見。春季洄游型種群,在1~4月溯河,水溫為4—5℃時開始洄游,當年產卵。秋季洄游型種群,在8月開始溯河,10~11月達到高峰,翌年產卵,秋季洄游型種群,占居優勢;在伏爾加河,秋季洄游型種群占居優勢;在烏拉爾河,則相反,春季洄游型種群占居優勢,大約占70%左右;在庫拉河,以春季種群為主,在冬季中期入河,早春產卵;在裏海,春季洄游型種群,3~4月溯河,秋季洄游型種群,在9—10月溯河。歐洲鰉洄游距離為940~1810公里。

食性

歐洲鰉幼魚,以軟體動物、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為主食,隨著個體的增大,在食物中以魚類為主;成魚是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以魚類為主要食物,在最大個體的成體胃中,甚至可以發現有裏海海豹的幼仔。在生殖洄游時,一般不攝食。

生長

歐洲鰉生長速度非常之快,在裏海,1齡魚平均全長達51厘米,平均體重達571克;在黑海西北部和亞速海,1齡魚平均全長為40厘米、體重250~500克,在隨後的年份中,在黑海和亞速海生長速度逐漸超過了裏海。在黑海中的雌魚,3齡魚全長達106厘米、體重達6.2千克;5齡魚,全長達121厘米、體重達9.6千克;10齡魚,全長達163厘米、體重達25.9千克。在庫拉爾河,當年個體重達0.5千克;6~10夏齡達27千克;16~20夏齡達52千克;31~75夏齡達114~263千克。

繁殖

歐洲鰉個體最長達6米,個體最重達1.5噸,壽命最長達100歲以上。
1、產卵年齡歐洲鰉性成熟較晚,春季溯河產卵洄游,在裏海,近年來洄游個體,雌體年齡為14~28齡;雄體為11~16齡。性成熟雌體,體長為230~270厘米、體重為90~120千克;性成熟雄體,體長為180~220厘米、體重為60~90千克。在伏爾加河,初次性成熟年齡,雌體為16齡,多在19~22齡;雄體為11齡,多在14~16齡。在庫拉爾河,雌體為18~30齡,雄體為16~25齡。在頓河,雌體為16~17齡,雄體為12~14齡。2、產卵水溫初始產卵水溫為6~7℃,盛期產卵水溫為21℃,適宜產卵水溫為9~17℃。
3、雌、雄性比一般為1∶1
4、懷卵量一般絕對懷卵量為50萬~80萬粒,最高達280多萬粒。在伏爾加河為22.5萬~285萬粒,平均為85.5萬粒;在鹹海34萬~220萬粒,平均為73.8萬粒。在庫拉爾河為33萬~280萬粒。全長250~259厘米的庫拉爾河歐洲鰉雌體,平均產卵量為68.56萬粒,而同樣個體大小的伏爾加河歐洲鰉雌體的產卵量為83.66萬粒,庫拉爾河歐洲鰉的產卵量比伏爾加河少22.02%
5、性腺成熟係數為3.9%~17.7%
6、卵徑3.33~3.84毫米。
7、卵重平均29.5毫克/粒。
8、附著基產黏性卵,黏附在砂礫、石頭上。
9、孵化水溫及時間當水溫為12.6~13.8℃時,孵化時間持續8天;當水溫為16~17℃時,仔魚一般在出膜後9天,即部分開始轉為向外部索餌。從卵中孵出的仔魚,不在河中逗留,而立即游入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