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防起義

欽防起義

1905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並選定兩廣作為同盟會武裝起義的基地,制定了依靠會黨在廣西邊境首先發難的戰略方針。為了就近指揮,1907年1月,孫中山從日本到達越南河內,在那裡設立了總機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防起義
  • 地點:欽州那彭、那麗、那思
  • 人物:孫中山
  • 發生時間 :1905年
事件經過
1907年9月爆發了欽防起義。這次起義是從欽州那彭、那麗、那思三鄉人民反抗糖捐鬥爭發展起來的。孫中山獲悉“三那”農民起義的訊息後,即派廣西會黨首領王和順為“中華國民軍都督”,來到“三那”地區,與當地民眾取得聯繫。王和順原想起義發動後,攻取南寧,後來計畫未能實現。不久,得知駐防城的清軍內部不穩,於是決定攻取防城。1907年9月1日,王和順率領民眾起義於欽州王光山,隨即向防城前進。5日,攻占防城,殺死清知縣宋鼎及部分官吏。王和順在城中以南軍都督的名義,發表了《告粵省同胞書》、《告海外同胞書》、《招降滿州將士布告》等文告。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和賣國行徑,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制的共和國。9日,起義軍進攻欽州,不下,轉攻靈山,又攻不下。9月中旬,起義軍退到十萬大山,王和順回到河內,欽防起義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