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察

欽察

現在突厥語西北語支名為欽察語支,有些突厥部落是他們的後人:西伯利亞韃靼人諾蓋人、哈薩克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拉恰伊人、庫梅克人、卡拉伊姆人。古代歐亞以遊牧為主業的民族。俄國人叫波洛維赤人,拜占庭人稱其為科馬洛伊人,阿拉伯人則稱之為庫蠻,匈牙利人稱其為昆人。俄國編年史在1054年第一次提到他們出現在黑海以北草原,馬迦特在他的著作《庫蠻民俗論》中指出,1120-1221年欽察人經常在高加索地區喬治亞人聯盟對付伊斯蘭教徒。欽察人的領地西起第聶伯河(包括克里米亞半島),東北為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直抵不里阿耳,東南到烏拉爾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察
  • 人口數量:180萬
  • 主要分布:黑海北濱的草原,西伯利亞西部,
  • 由來:突厥分支
  • 演變:康居後人
  • 主業:遊牧
簡介,演變,康居後人,後裔構成,部族,

簡介

欽察是[1]古代中亞地區的突厥民族的其中一種成員,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歷史記載他們。欽察人在11世紀中葉時曾經占據黑海北濱的草原,成立部落聯盟,其中有些部落遷移到西伯利亞西部,後來蒙古所建立的欽察汗國,部分領土即欽察人的原居地。有些阿拉伯作家把欽察人居住的地方稱為庫曼尼亞。 克普恰克人操突厥語,最重要的記錄是一部13世紀後期的庫曼語辭典{Codex Cumanicus}。一本拉丁語與欽察語的詞典。突厥語西北語支名為欽察語支,有些突厥部落是他們的後人:西伯利亞韃靼人(他們是一部分蒙古時代的塔塔兒人與欽察及當地土著的混血種)、諾蓋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拉恰伊人、庫梅克人、卡拉伊姆人 、卡拉卡爾帕克族、烏茲別克人 、吉爾吉斯人喀山韃靼人巴什基爾人

演變

康居後人

在安息東北方、大月氏北方的國家是康居。古西域國名。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約在今巴爾喀什湖鹹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康居與大月氏同是土耳其系的遊牧民族。自錫爾河下游,至吉爾吉斯( Kirgiz )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
康居人擅長經商,常常到各地去進行貿易,往返於中亞全境,因此康居也成為中亞各國交換國情及傳播文化的媒介站。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夏時,康居還是一個弱小之國,經常派遣質子來華,並且經常貢獻禮品。
古代中亞的遊牧民族,遊牧範圍大致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漢時,地處大宛西北,大月氏(即月氏)之北,烏孫以西,奄蔡之東,丁令、堅昆以南。公元前2世紀時,控弦八九萬人;前1世紀末國家強盛,統治區域人口已達六十萬,勝兵十二萬,在中亞形成一個大部落聯盟。他們的中心駐地為卑闐城,約當今塔什乾或奇姆肯特等地。康居也和一般草原遊牧民一樣,隨季節的變化而遷移牧地,冬季南下棲息於錫爾河一帶“樂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里。張騫通西域以前,漢朝已傳聞遙遠的西方有康居人張騫從西域歸國後說,康居在中亞雖然部眾不少,但仍然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出兵伐大宛時,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宣帝神爵四年(前58)始,匈奴內亂,五單于紛爭。至五鳳二年(前56),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于,與其弟呼韓邪單于對立。呼韓邪南遷歸漢,郅支則率部眾向西北遷徙,先設王庭于堅昆(柯爾克孜草原),後應康居王之請,西南移至康居領域內,在都賴水(怛邏斯河,Talas)上興建了郅支城(今蘇聯江布爾),擴張勢力。 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單于居康居東部合力對抗烏孫。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兵西越帕米爾進擊郅支,殺郅支單于於郅支城,穩定了西域形勢,但康居對漢仍長期採取敵對態度。公元前後,康居強盛,曾威脅其南鄰大月氏。1世紀中葉,貴霜統一大月氏。國勢轉盛,康居則漸趨衰敗。晉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獻善馬,南北朝時,役屬於嚈噠。至3世紀時似仍遊牧於錫爾河中游,其後益弱,勢力遠不如兩漢時代。欽察人是康國之後裔。

後裔構成

欽察人是由突厥烏古思人及悅般基馬克,康居{KANG E LE],阿兒根[AR HUN},烏孫{UYSUN},杜拉特五部{DULAT 5 RU ],葛邏祿{KAR LEKH],閽兒阿特{HONG ER AT}普恰克汗[KEPQAK}等部落組成,後續加入九印乃蠻{TUHUZ TANG BALE NAIMAN }及十二十字克烈[ON EKE ASHA MAYLE KEREY}部落部落聯盟。欽察及克普恰克是古代中亞地區的突厥語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歷史記載他們。9世紀到欽察人在11世紀中葉時曾經占據毆亞草原,成立部落聯盟,9世紀遊牧於中亞。後建立普恰克汗國。有些阿拉伯作家把欽察人居住的地方稱為庫曼尼亞(鹹海至烏克蘭以北稱欽察草原)。因為這地方幾乎只有欽察人。在史集中,“欽察”的意思解為空心樹。
欽察語言欽察語言
“欽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世紀時中亞地區的編年史里。庫曼(Cuman)[3]人亦是欽察的一部,位於欽察的西部,即今日的俄羅斯南部。這部落是欽察部中最著名的,有些受突厥人逼迫前往匈牙利,人數大約4萬帳30萬人克普恰克 ,永久和馬札兒人同化。歐洲人也因此以庫曼稱呼欽察人,匈牙利共黨領袖貝拉是欽察人之後。但在俄羅斯及烏克蘭卻被稱為波洛韋茨人(Половци)。“庫曼”的意思,就是淺色皮膚的意思。他們夏季在保加爾汗國一帶放牧,冬天在八剌沙袞(Balasagun)過冬。七世紀時臣服於西突厥{藍突厥杜拉特}。九世紀至脫離基馬克並逐步強大。後併入克普恰克汗國,以伏爾加河為界,分東西二部。東部包括葛邏祿康里、黑契丹。西部包括保加爾人巴什基爾人。9 世紀入侵哈喇汗西域。9世紀到12世紀歐亞草原以稱欽察草原。
欽察人祖先是突厥與薩爾馬特人等溶合而成。 欽察人操突厥語,最重要的記錄是一部13世紀後期的庫曼語辭典,是一本拉丁語與欽察語的詞典。駐留在埃及、說突厥語的馬木留克人的存在,也刺激了欽察-阿拉伯語字典的彙編和研討,這對多種古突厥語的研究有重大幫助。

部族

十二部欽察部族之名為:托合薩巴、弘古爾、吾魯、塔爾汗、扎拉依爾、吾拉什、拜延杜爾、別西伲、克烈、托爾吐勒、塔茲、布達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