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

欣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養成正當的態度,培養正當的興趣,以指導人生的行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濃厚求知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精密學理或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哲學上的深邃思想和邏輯論證,一皆來自研究的興趣和對真理的無限欣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欣賞教學法
  • 方法:教學法
  • 目的: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
  • 養成:正當的態度
  • 種類:藝術的欣賞,道德的欣賞
本質,目的,種類,原則,

本質

欣賞,就是某個人對於周遭的人或物給予一種評價,繼而產生了好惡。這是一種心理的、情緒的反應,多屬於感情方面;與知識思想之屬於理智者不同。現今的教育,多著重於知識的灌注,和習慣技能的養成,而忽略了品格的陶冶。其實,高尚的品格,有指導人生和陶冶性情的最高教育價值。我們若能使學生樹立一個崇高的理想,養成一種正當的態度和興趣,然後纏能確保他們所學的知識技能用於正當的途徑,為人群謀福利。

目的

(一)養成正當的態度 。我們從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陶冶中,養成了對於人、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例如我們對於美德善行,養成了愛好景仰的態度,對於惡劣的行為,養成了厭惡筆試的態度。一個人有了這種不能自己的好惡情操,就能夠從善如流,嫉惡如仇。而且能夠以正確的社會行為標準,來決定自己的行止,無須假借外來的毀譽力量。欣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這種善善惡惡的情操。
(二)學習評估價值 。欣賞教學和練習教學或知識性學習性活動不同,在於指導學生認識價值、評估價值,然後在價值的辨別中,知所抉擇,建立標準。在某種情況之下,欣賞可以說是價值的評估。
(三)培育高尚的理想 。一般動物,僅恃其本能的動作來適應環境,無所謂自主,也無所謂自動。 人類則不然。 人類則不然。人是理性的動物,能夠用理智抉擇理想,又能根據理想來指導其行為,而不為衝動所驅使。當我們遇到疑難的情境,或是兩種欲望相互衝突的時候,就能夠依據理想來抉擇適當的行為。理想堅定的人,也能夠「擇善而固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犧牲理想,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風格,就是由於堅定的理想所造成。
(四)陶冶學生的性情 。一首雄壯的歌曲,可以振奮頹廢的精神;一幅美麗的圖畫,可以使人遺忘世俗的煩擾;一篇動人的作品,可以使人低回吟詠,不忍釋卷。人類的性情,可因教育的影響而轉移。欣賞教學的目的,就在於培養學生正當的興趣,涵泳學生的感情,使他們開拓心胸,超脫私利,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
(五)啟發研究興趣 。欣賞教學除了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鍊和品德的砥礪外,還指導學生做理智的欣賞,從真理知識,發明發現的欣賞,進而發展為深思研究的習慣,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濃厚求知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精密學理或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哲學上的深邃思想和邏輯論證,一皆來自研究的興趣核對真理的無限欣賞。

種類

欣賞教學的性質,依學科不同而異。有些學科偏重於情感的陶冶,有些學科偏重於態度合理想的培育,有些學科偏重於真理的探求。因此,欣賞教學也隨之分為藝術的欣賞、道德的欣賞、和真理的欣賞三種。茲分別說明如後:
(一)藝術的欣賞 。藝術的欣賞,是對於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的欣賞,以及對於自然界風景的欣賞。這種欣賞的教學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人生的樂趣,養成學生正當的休閒生活習慣。美的欣賞,最重要的成分,乃是移情作用( Empathy )。當我們凝神欣賞一幅山水名畫,仿佛置身畫中,或是聽了一首纏綿緋測的小夜曲,心中為之盪氣迴腸,尤以是處境坎坷者,更易受其感觸,引發心中的共鳴。藝術的作品,既然能夠影響人的感情,教師就應該選擇高尚的優美的藝術作品,來陶冶學生的感情。
(二)道德的欣賞 。道德的欣賞,是對於某人某事所表現的道德品格或社會品格的欣賞,例如忠勇、孝順、仁愛、信義、公正、誠實、廉潔等美德。學校中史地、公民、國文等科目內,應當以名人傳記、格言、偉人事跡、英雄故事等材料,作為欣賞的材料,以養成學生正確的態度,培育高尚的理想,和健全的品格。道德的欣賞,是屬於善的欣賞。善的欣賞,最重要的成分,是內部模仿作用( Inner Imitation ),例如我們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成人的事跡,不知不覺肅然起敬,而以救國救民為己任,這就是由於內部模仿的作用。
(三)理智的欣賞 。理智的欣賞,是對於真理、正確知識、科學上發明發現、或優美作品的欣賞。例如欣賞數學的論證,欣賞科學家的發明,欣賞哲學家的深邃思想,欣賞演說家的雄辯演詞。理智的欣賞,是屬於真理的欣賞。在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欣賞科學家探求真理的精神,欣賞正確的學理。這種欣賞教學,可以養成學生精密的思考能力和濃厚的求知興趣。

原則

(一)教材合適 。所謂教材合適,一方面是教材要適宜于欣賞,才能指導學生欣賞,一方面是要合乎學生的程度、能力和經驗,以及適合欣賞的情境。教材過於身或淺,固然不易令學生欣賞,距離經驗太遠,亦無由欣賞;教材之合於時令和環境,則可增加學生欣賞的興趣和增強欣賞的效果。
(二)提供知識 。知識愈豐富,了解越多,就會愈有興趣,亦就會欣賞。興趣是培養而成,知識可逐漸增加,所以指導欣賞時,要儘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經驗,以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
(三)避免分析 。雖然欣賞之前,需要提供知識和經驗,但在欣賞的過程中,則宜避免理智的分析,因為理智的分析或批評,足以妨害感情的作用,使欣賞的情緒的反應,破壞無遺。
(四)補充想像 。聯想本來是欣賞的一種方法,學生想像力越豐富,必然越會欣賞,而且許多欣賞的題材,均非學生所能親身經歷,更需要教師補充和增進其想像力。
(五)利用教具 。教具可以加強教學效果,套用色彩和音響,更可以加強欣賞的效果。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以及與文學科等,都可以利用幻燈、圖片、電影、錄音、廣播、電視等教具教學,加深學習和欣賞的印象,使當時的情緒激動,而且歷久不忘。
(六)配合活動 。欣賞教學要套用各種教學方法,配合其他活動,以收欣賞實效。教師可以用講解說明、問答討論、觀摩摹臨,發表創作等方法,指導學生欣賞;還要配合其他學科與各種教學課外活動,或展覽表演,例如美術科之配合郊遊、野宴、成績展覽,以及與文學工藝科之聯絡教學;公民科之配合自治活動,德目訓練,使學生有表現實踐的機會。
(七)引起共鳴 。欣賞多系情緒反應,所以指導學生欣賞,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情緒反應,以引起心靈的共鳴。「身在畫中」,「物我同化」,是心靈上起了共鳴;善善惡惡,同仇地愾,是情緒激昂所致。欣賞最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要用言辭、動作、聲調,表情等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之不能自己,才能收效。
(八)指導實踐 。欣賞教學最高目的,在能切實際踐行,使學生的情感,意志和理智,透過各種行為已表現之。例如有感於郊外景色的優美,就可以用圖畫、攝影、詩歌或者文字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歷史之見賢思齊,地理之愛護鄉土與錦繡河山、工藝之創作等,都是欣賞之實踐。
(九)以身作則 。如果教師「錯把月亮當燒餅」,則一切月色、月夜的景色,都將無從欣賞。所以,「我們不能教訓別人欣賞自己所不能欣賞的東西。」
(十)發展興趣 。欣賞教學雖然著重在實踐創作,但學生因為能力和技術的限制,不一定有良好的成果,所以不能苛求其效果。事實上,啟發學生欣賞的興趣,對學生欣賞的學習尤為重要。有了欣賞的興趣,在配合之能的發展,自能水到渠成,由於欣賞而研究、而創作,使生活格外滋潤而有意義,生命月家充實而且光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