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地

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領主對於農民的保有地所進行的測量調查,稱為檢地。其性質很類似古代莊園制下的檢注,豐臣·德川兩政權時代,為了強化農村支配的基礎,乃實施檢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國統一的背景下,乃徹底施行檢地法,史稱太閤檢地。透過檢地的實施,重新清算原有莊園制的支配關係,並制定一套新的租稅體系、以及確立對農村的支配體制。到了江戶幕府時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閤方式,訂定檢地條目。從慶長~元和年間(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為止,這套檢地條目被適用於幕府與諸藩領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檢地
  • 定義:領主對農民的保有地進行測量調查
  • 國家:日本
  • 時間: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
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領主對於農民的保有地所進行的測量調查,稱為檢地。其性質很類似古代莊園制下的檢注,豐臣.德川兩政權時代,為了強化農村支配的基礎,乃實施檢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國統一的背景下,乃徹底施行檢地法,史稱太閤檢地。透過檢地的實施,重新清算原有莊園制的支配關係,並制定一套新的租稅體系、以及確立對農村的支配體制。到了江戶幕府時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閤方式,訂定檢地條目。從慶長~元和年間(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為止,這套檢地條目被適用於幕府與諸藩領內。檢地的方法,首先將傳統一反﹦360步改為300步制,並將1間﹦6尺3寸(但江戶時代的石見檢地、備前檢地則定為6尺1分)、1間四方﹦1步、30步﹦1畝、10畝﹦1反,的計算法統一起來。派遣檢地役人以村為單位,將每一筆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農田房舍等)、面積、等級(上、中、下、下下)、生產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則下,確認納貢責任者(名請人),登錄於檢地帳,稱為繩打。這種做法在實施過程中,曾經引起農民激烈的反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