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椀樹

橡椀樹

橡椀樹又名麻櫟青岡。拉丁文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殼斗科櫟屬植物,產於我國遼寧南部、華北各省及陝西甘肅以南。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較多。垂直分布雲南海拔2200m至山東海拔1000m以下山地或丘陵,常與楓香栓皮櫟馬尾松柏樹等混交或成小面積成林。

基本介紹

形狀特徵,生長習性,3地理分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造林方法,播種育苗,

形狀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深灰褐色,深縱裂。幼枝被灰黃色柔毛,後漸脫落,老時灰黃色,具淡黃色皮孔。冬芽圓錐形,被柔毛。葉片形態多樣,通常為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9厘米,寬2-6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緣有刺芒狀鋸齒,葉片兩面同色,幼時被柔毛,老時無毛或葉背面脈上有柔毛,側脈每邊13-18條;葉柄長1-3 (-5) 厘米,幼時被柔毛,後漸脫落。
橡椀樹橡椀樹
雄花序常數個集生於當年生枝下部葉腋,有花1-3朵,花柱30殼斗杯形,包著堅果約1/2,連小苞片直徑2-4厘米,高約1.5厘米;小苞片鑽形或扁條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絨毛。
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直徑1.5-2厘米,高1.7-2.2厘米,頂端圓形,果臍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60-2 200米的山地陽坡,成小片純林或混交林,陽性喜光,喜濕潤氣候。耐寒,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不耐,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最好,排水不良或積水地不宜種植。
與其它樹種混交能形成良好的乾形,深根性,萌芽力強,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塵土、抗風能力都較強。壽命長,可達500~600年。

3地理分布

產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在遼寧生於土層肥厚的低山緩坡,在河北、山東常生於海拔1 000米以下陽坡,在西南地區分布至海拔2 200米。朝鮮、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實用價值
種子含澱粉脂肪油,可釀酒和作飼料,油制肥皂;殼斗、樹皮含鞣質,可提取栲膠;木材堅硬、耐磨,供機械用材;果入藥,澀腸止瀉,能消乳腫;樹皮、葉煎汁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全木可以截段成段木後種植香菇木耳
木材為環孔材,邊材淡紅褐色,心材紅褐色,氣乾密度0.8克/立方厘米,材質堅硬,紋理直或斜,耐腐朽,氣乾易翹裂;供枕木、坑木、橋樑、地板等用材;葉含蛋白質13.58%,可飼柞蠶;種子含澱粉56.4%,可作飼料和工業用澱粉;殼斗、樹皮可提取栲膠。
橡椀樹
本種樹形高大,樹冠伸展,濃蔭蔥鬱,因其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可作庭蔭樹、行道樹,若與楓香、苦櫧青岡等混植,可構成城市風景林,抗火、抗煙能力較強,也是營造防風林、防火林、水源涵養林的鄉土樹種。本種對二氧化硫抗性和吸收能力較強,對氯氣氟化氫的抗性也較強。木材堅硬,不變形,耐腐蝕,作建築、枕木、車船、家具用材。

栽培技術

造林方法

造林地的選擇:橡椀樹的造林地是多種多樣的。採伐跡地,灌叢地或荒山荒地都可用來營造麻櫟林。
造林方式:
(1)、播種造林。為防害,播前可用磷化鋅拌種。播種穴規格30×30×30厘米。可秋季隨采隨播,亦可春播。每穴播4~7粒種子。
(2)、植苗造林。橡椀樹植苗造林,自秋季落葉後至翌年春分”前均可進行,挖穴,穴規格為40×40×30厘米。栽植深度比根頸深2~3厘米,覆土踏實。也可以截乾栽植。
造林密度:
(1)、用材林。初植密度一般為300~400株。10~15年生林分,間伐後每畝保留150~200株,15~20年生以上林分,間伐後每畝保留100~150株。
(2)、薪炭林。密度可稍大些,每畝330~440株。
幼林撫育:造林後,連續進行除草鬆土2~3年,第1年3次(4~5月,6月及8月)。第2年2次(4月及6月)。第3年1次(6月)。播種造林的麻櫟苗,於6月間苗2次。
橡椀樹
橡椀樹應及時修枝,以培養優良乾形,把枯死枝、衰弱枝、病蟲害枝及徒長枝剪掉。在混交林中,還要砍掉壓抑麻櫟生長的其它樹種,在麻櫟側下方的伴生樹種和下木,則應儘量保留。

播種育苗

種子採收:選擇同一種子區域與造林地區的氣候、土壤相近的優良母樹採集果實。9~10月果實生長定型,顏色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或栗褐色,果皮光亮,標誌果實成熟,繼而自然脫落,應及時採集。一般初期脫落的多系發育不健全或遭受蟲害的果實,大小不均,品質較差,數量也少。中期脫落的果實飽滿,重量大,數量較多,品質最好。故採種應在脫落盛期及時從地上拾取,或在樹下鋪設塑膠布收集。橡實落地後易被野獸齧食,所以要及時採集。採收後要清除殼斗、小枝、葉片及有缺陷的橡實,保留飽滿的種子。
種子滅蟲:麻櫟果實象鼻蟲(Curculio spp.)對麻櫟種子危害極為嚴重,於幼果期間產卵於果皮之下,橡實成熟後孵化為幼蟲,齧食橡仁。因此,橡實採收後要及時滅蟲處理,通常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是水浸滅蟲。採收後的種子裝入紡織袋內,浸入流動的河水中(切不可把種子在死水泡或缸、桶等容器內長時間浸泡),紡織袋要浸入水面以下,上面用石塊等重物壓好,以免漂浮,流走。一般浸泡7~10 d可殺死種內象鼻蟲,再從水中將種子撈出。
橡椀樹
種子晾曬:經浸泡的種子要及時攤開晾曬,以防發熱霉爛。晾曬地點選在平坦、乾燥的地方,攤放厚度3~5 cm為宜,每天要翻動4~5次,晾曬7~8 d後,種皮由紅褐色逐漸變為黃褐色,有少部分種皮欲開裂時,便可將種子收集起來,暫時攤放在通風、無陽光直射的屋內。攤放厚度10~12 cm左右,要定期翻動,使其含水量保持在30%~60%,以防發芽、變質乾裂
種子貯藏:種子越冬貯藏可採用室內混埋藏的方法。貯藏室應選擇通風、不受陽光直射、無供暖設施的空屋。一般在12月上旬至中旬進行,先在地面上鋪7~10 cm細沙(沙子濕度要求含水量70%左右,以手握成團,鬆開即散為宜),然後鋪上5~7 cm種子,再鋪5~7 cm細沙,一層種子一層沙,堆積厚度在40~50 cm,最後在上面封蓋10 cm細沙。在埋藏過程中要每4 m2範圍內設定一草把。以利於通氣,草把要高出沙面20 cm。貯藏期間,要定期檢查,防止種子發熱、發,防止鼠害。貯藏時間多為100~120 d。
種子催芽: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前4~5 d,將種子篩出。
水選後的種子,要及時攤放在地面上,種子下面鋪1~2層草簾,種子攤放5~7 cm厚,每天翻動2次,種子乾燥時適時噴水。一般4~5 d後,待種子有30%左右發芽後,便可播種。
圃地選擇:
  1.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輕壤土作為育苗地。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不宜用作育苗地。
  2. 整地育苗地要進行細緻整地,包括翻耕、耙撈、平整,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等。最好是秋翻春整,因為秋翻對改良土壤,保墒蓄水,減少雜草,消滅蟲害都有顯著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