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神藥叉女托架雕像

樹神藥叉女托架雕像

在印度巽伽王朝的出土文物中,最富紀念意義的是馬爾瓦(Malva)波帕爾(Bhopal)附近的桑奇大塔了。這一尊藥叉女圓雕像就是裝飾在桑奇大塔的托架上的雕刻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樹神藥叉女托架雕像
  • 所屬年代:公元前1世紀
  • 類別雕像石刻
  • 原屬印度
簡介,樹神藥叉女的特點,雕像聖跡,

簡介

據印度考古學家們研究,此塔建於不同時期。塔的圓頂核心可以上溯到阿育王時代,即公元前3世紀中葉。但現在的圓頂以及周圍的四座陀蘭那(即牌樓),則屬於巽伽王朝時的作品。四座陀蘭那中最大的是南門。現從上面鐫刻的文字看,證明這座牌樓是安達羅王朝的沙多迦爾尼王(Satakarni)在位時的總建築師發願奉獻而建成的,時間在公元前75至前20年間。而桑奇大塔則建造於公元前1世紀。現在塔門上面的精湛石雕殘片都已被存入博物館內。這一尊藥叉女托架像原來就兀立在塔門橫樑的一角上,象藤蔓一樣斜掛在塔門橫樑與立柱之間,成一托架,故稱托架像。作品主題為樹神藥叉女。

樹神藥叉女的特點

看到這種用於建築部分的女雕像,使人想起古希臘雅典衛城上厄勒克西奧神廟上的女像柱。但印度這一尊不是直立式,而是以動態自如的舞蹈姿勢來充作托架。它承受一定壓力,卻不受建築物件的局限,因而形象顯得搖曳多姿,表現出印度女性美的傳統三屈法(即頭部向右傾斜,胸部向左扭轉,臀部又向右聳出)的身段。富有一種曲線美的節奏感。
這尊樹神藥叉女的人體結構作得很出色,符合解剖規律,又突出了女性的豐滿部分。尤其腹部雕鑿得最好。可惜雙乳已被打破。又因年代久遠,原來光潔的雕像表面已被腐蝕了許多洞點。但整個胴體的比例與骨胳結構是十分正確的。雕鑿技藝也十分精到。顯示出藝術家對女人體解剖的充分理解。

雕像聖跡

桑奇大塔(即?堵波1號)是古代印度佛教的聖跡之一。這樣的塔的遺蹟在這一地區計有10座以上。塔上裝飾著眾多的雕刻。尤其在它上面的一些佛本生故事題材,一些人物雕刻,在藝術手法上是與巴盧特的相同的。另外,象徵手法運用得很廣泛,這是我們欣賞印度美術中所必須注意到的一點。如一隻小象,象徵托胎,一匹空馬,象徵出家,法輪則表示說法,傘蓋與寶座就代表佛,魔或魔女在一棵樹和一個空座位前,以示侵擾或誘惑,光是一棵樹與一隻空座,則代表成道。這一尊樹神藥叉女還說明了桑奇的雕刻家們對健康女人體的塑造興趣。
裸體男女神像在印度的佛教藝術中已很普遍。它可與古希臘的雕刻相媲美。誠然,印度的藝術受到過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強烈影響。尤其到了公元前100年左右,這種影響似乎更為明顯。甚至在印度的某些雕刻中出現了與希臘藝術相同的題材,以致希臘神話與印度神話交織在一起,形成許多相同的神話人物的藝術形象。後來印度的犍陀羅藝術就是最明顯的例證。從古代東西方藝術的相互影響的意義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任何民族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益養分,這也是一種歷史經驗。 此雕像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