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隨佛教的誕生而產生,其主要構成形式為寺院藝術和石窟藝術。

佛教石窟模仿寺院形式而建造,佛寺和石窟又都融建築、雕塑和繪畫於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藝術
  • 外文名:Buddhist art
歷史發展,藝術作品,

歷史發展

佛教藝術導源於印度工巧明業。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時期,由於戒律中(沙彌十戒)有‘遠離觀聽歌舞’之明文規定,故未能建立藝術發展之基礎,而僅限於佛足、金剛座、菩提樹等之雕畫,以為佛陀之象徵。約至紀元前後,大乘佛教興起之時,雕刻、建築、繪畫、工藝等藝術活動始隨印度都市工商業與部分進步派僧侶之革新精神而興起,打破以往小乘時代不敢模擬佛像之觀念,而普遍塑造佛像供養禮拜,佛教藝術乃藉造像而大興。印度佛教藝術可大別為兼具希臘、印度、大夏、安息等藝術素質之犍馱羅藝術與印度佛教藝術。
笈多王朝(302),以摩揭陀為中心,統一印度,印度本身之藝術乃與犍馱羅藝術先後依附 於佛教而東傳中國。至隋唐之世,無論佛教義理或藝術均已與中國人性情精神相結合,並融入中國特有之情操與氣度,使佛教藝術衍為純中國之型態。

藝術作品

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宗教藝術作品,主要是佛教藝術,它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舉凡寺塔、石窟、佛畫、藏經、版刻、金石文物、佛教文學(變文、寶卷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就佛教造像而言,佛像的門類有金蝶像、鑄像、雕像、塑像、瓷像、繡像、泥陶像等。中國佛教藝術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功能,正日漸被現代人所欣賞和理解。佛教藝術這種舶來品,如今已匯合成華夏藝術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當代佛教藝術“奕屬品”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產生,“奕屬品”作為當代佛教藝術品第一品牌供應商,尤以致力於傳承東方經典佛學文化為己任,力求通過對傳統工藝的不斷挖掘和創新,運用現代美學理念重新詮釋東方禪學文化,創造出既體現東方氣質與內涵,又美輪美奐的當代佛學藝術新品。讓“奕屬品”飽含東方文明的千年功底和氣勢,風骨與神韻,闡述文化發展的全新態度,煥發時尚的光彩,點亮廣大新時代佛學信眾的精神和藝術生活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