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亞平

樊亞平

樊亞平,現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亞平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正寧縣
  • 出生日期:1969年3月
  • 職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新聞系
  • 學歷:博士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專著,學術文章,科研項目,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至1991年6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讀大學本科;1991年6月至1995年9月,在蘭州交通大學校報編輯部從事新聞采編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在甘肅電視台專題部客串編導;1999年7月,調入蘭州大學高教所擔任《高等理科教育》等學術刊物的編輯工作;2001年4月,入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擔任教職;2004年6月,被聘任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保衛教授;2009年8月—2010年8月,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衣阿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從事交流、學習與研究工作。
2004年加入中國傳播學會;2007—2009年,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著名學刊《新聞學論集》之編輯;2008年10月起,被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2008年—2013年);2008年11月,被推選為全國新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講課程

《新聞理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
《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網路新聞方向本科生專業基礎課)
《現代媒介研究》(研究生專業課)

研究方向

1.新聞理論。
2.新聞史:新聞從業者職業化史、新聞思想史、觀念史等。
3.報業經營管理:報業市場培育。
4.其他,如網路新聞傳播、媒介素養教育等。

主要貢獻

1995年起,在《國際新聞界》、《新聞記者》、《新聞界》、《當代傳播》、《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0篇;其中,2004年至2009年9月間發表37篇。截止2009年9月出版專著1部,參編著作1部。

學術專著

《“消亡論”餘波下的報業市場培育研究----以甘肅報業為個案》,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學術文章

(50)《從歷史貢獻研究到職業認同研究----新聞史人物研究的一種新視角》,《國際新聞界》2009/08。
(49)《我國電視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現狀、問題與思路——以中央電視台為考察對象》,胡正榮、龍耘 主編《媒介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48)《也談從“保衛新聞學”到“發展新聞學”----新時期新聞學學科地位與學科發展探析》,鄭保衛 主編《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12月);
(47)《追尋“新聞學本身”的又一力作---評鄭保衛教授新著<新聞理論新編>》,《新聞戰線》2008/11;
(46)《市場培育:報業經營研究應倡導的新方向》,《新聞與寫作》2008/11;
(45)《“延遲的在場”:反饋對部落格寫作的影響》,《國際新聞界》2008/10;
(44)《數位化對傳媒內容監管的挑戰》,《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05;
(43)《論數位化對傳播遊戲規則的改變》,《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05;
(42)《試論中國早期文人報紙的輿論監督——兼論知識分子對輿論監督之意義》,《當代傳播》2008/05;
(41)《萌芽與非自覺狀態的中國共產黨媒介素養教育探析》,《新聞學論集》第20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6月);
(40)《民眾自發輿論傳播的成功實踐及其啟示——從民眾藉助網路回擊CNN等西方媒體不實報導談起》,《信息網路安全》2008/06;
(39)《網民自發輿論的一次"發威"》,《新聞與寫作》2008/06;
(38)《我國公共新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新聞記者》2008/08;
(37)《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述評》,《新聞界》2008/02;
(36)《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新聞傳播》2008/02;
(35)《新時期我國新聞自由研究述評》,《當代傳播》2008/01;
(34)《新時期我國新聞真實研究述評》,《今傳媒》2008/01;
(33)《數位化技術與傳媒的數位化革命》,《國際新聞界》2007/11;
(32)《楊麗娟事件與網路輿論的非理性》,《當代傳播》2007/05;
(31)《潛在客群的轉化:客群市場培育的核心》,《傳媒觀察》2007/05;
(30)《簡論現代媒介的內涵與特徵》,《甘肅社會科學》2007/02;
(29)《城市黨報客群市場的培育》,《當代傳播》2007/01;
(28)《蘭州都市類報紙客群滿意度探析與思考》,《今傳媒》2007/03;
(27)《西北地區都市報客群市場培育與開拓探析》,《中國報業》2007/02;
(26)《新時期新聞職業道德研究述評》,《新聞傳播》2007/12;
(25)《潛在客群的轉化:客群市場培育的核心與關鍵》,《蘭州大學學報》2006/3;
(24)《找關係·廣視野·倡爭論·多讀書·做好人――訪新聞理論探路人甘惜分先生》,《新聞界》2006/6;
(23)《客群市場培育對西北報業的影響》,《中國報業》2006/01;
(22)《試論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突破口》,《高等理科教育》2006/03;
(21)《避免媒介素養教育的泛化》,《當代傳播》2006/04;
(20)《西北欠發達地區省級黨報客群市場培育探析》,《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6/05期;
(19)《西北欠發達地區都市報廣告市場培育探析》,《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6/05期;
(18)《西北地區省級黨報廣告市場培育與開拓探析》,《中國報業》2006/11;
(17)《試論電視的深度報導優勢》,《當代傳播》2005年6期;
(16)《試論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社科縱橫》2005/05;
(15)《網路新聞產生社會影響的一種特殊模式》,《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新》(張國良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4)《論全球性媒體對公共領域的衝擊與影響》,《蘭州大學學報》2004/01;
(13)《試論晨報副刊辦刊特色及其對當今報紙副刊的啟示》,《新聞春秋》(方漢奇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非典”事件中的誤解性謠言》,《新聞記者》2003/06;
(11)《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競爭資質辨析》,《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3/1;
(10)《<晨報>副刊辦刊特色探析——兼論其對當今報紙副刊的啟示》,《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3/04;
(9)《共有新聞辨析》,《當代傳播》2002/05;
(8)《一個新式副刊的誕生——〈晨報〉副刊研究之一》,《蘭州商學院學報》2000/01;
(7)《‘晨副’,我的喇叭——論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甘肅社會科學》2000/01;
(6)《理性啟蒙中的〈晨報〉副刊——〈晨報〉副刊研究之二》,《蘭州大學學報》1999/04;
(5)《試論確立客群中心的兩個層面》,《蘭州大學學報》1997/04;
(4)《對“設定議程理論”的再認識》,《科學·經濟·社會》1997/03;
(3)《關於魯迅與陳獨秀等“隨感錄”的比較》,《蘭州大學學報》1996/03;
(2)《試論編輯活動的文化傳播屬性》,《科學·經濟·社會》1996/03;
(1)《絲綢之路與佛教傳播》,《絲綢之路》1995/06。

科研項目

(1)甘肅社科規劃項目《甘肅報業市場培育與開拓和集團化健康運作研究》,項目負責人, 2005-2008;
(2)甘肅社科規劃項目《當前甘肅新聞出版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項目第二負責人,2003-2004;
(3)蘭州大學“985工程”第二批學科建設項目《西北地區新聞、傳播事業與社會發展》, 項目核心成員,2003-2005;
(4)蘭州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多校區辦學模式下的教學網站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負責人,2003-2005。

獲獎記錄

專著《“消亡論”餘波下的報業市場培育研究----以甘肅報業為個案》,2008年榮獲甘肅省第11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