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中國歷史地名)

樂安縣(中國歷史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樂安縣是江西省撫州市轄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腹地,撫州市西南部。南宋析崇仁、永豐2縣置樂安縣,因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樂安鄉名而得樂安縣名。主要景點有金竹瀑布群,水南古樟林,石橋寺。樂安縣是臨川文化發源地之一。

樂安是一座千年的古邑,樂安建縣於南宋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迄今有800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安縣
  • 外文名:Le'an County
  • 類別:中國歷史地名
  • 追溯到:南宋 
  • 位置:江西撫州樂安
歷史同名縣,其他歷史信息,

歷史同名縣

樂安縣,中國古代地名。東晉永和4年(347年)年析始丰南鄉置樂安縣,即今浙江仙居縣,屬臨海郡。南朝宋、齊、梁、陳因之。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設州,撤樂安,入臨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年恢復樂安縣,屬台州;625年仍入臨海;675年分始豐縣重置樂安縣。吳越寶正五年(930年),因治理盂溪水患,改樂安為永安,仰祈永保平安。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禁止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永安為仙居。

其他歷史信息

歷史上出現過“樂安”的地名
1.西漢置樂安縣,屬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故址在今山東博興北。北齊時移樂安故城置樂陵縣,治所在今山東博興南。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撤樂陵縣置博昌縣,屬乘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樂安縣。武德八年(625年)廢乘州,樂安縣併入博昌縣。
2.東漢時,置樂安國,屬青州刺史部;樂安國領臨濟、千乘、高菀、樂安、博昌、蓼城、利、益、壽光九縣,有74400戶,424075人。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高青縣、濱州市濱城區博興縣、東營市東營區廣饒縣以及利津縣霑化縣桓台縣壽光市的一部份。南朝時期,劉宋武帝置樂安郡,屬青州,在今山東省廣饒縣境。隋代改稱千乘。金改千乘縣置樂安縣,屬益都府,治所在今山東廣饒縣。曆元、明、清至民國初年,縣名及境域均無變更。1913年樂安縣屬膠東道。民國3年(1914年)1月30日,因與江西樂安縣重名,取漢代名稱更名為廣饒縣。
3.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以豫部蠻民居地立茹由、樂安、光城、雩婁、史水、開化、邊城七縣,屬弋陽郡,郡治弋陽縣(現今河南潢川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光城縣併入樂安縣(現今河南光山縣西)。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光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玄宗詔改樂安縣為仙居縣。宋建炎元年(1127年)併入光山縣。
4.東漢建安八年(203)置樂安縣,治銀城堡(今江西德興縣新崗山鎮駐地銀城畈),屬豫章郡。南朝陳天嘉元年(560)改樂安縣為銀城縣。
5.惠民縣承襲本地厭次稱謂,秦置厭次縣,縣治在今惠民縣桑落墅北。西漢改為富平縣,王莽新政時稱樂安亭,東漢復為厭次縣。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平原郡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後來恢復厭次,棣州故址在今惠民辛店鄉先棣洲村。明永樂元年(1403 年),避朱棣名諱改棣州為樂安州; 宣德元年(1426 年),平定漢王謀反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州治在今山東省惠民縣城,屬濟南府,下轄四縣:陽信縣、海豐縣、樂陵縣、商河縣。
6.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析始丰南鄉置樂安縣,屬臨海郡。南朝因之。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入臨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復樂安縣,屬台州;武德七年(625年),又廢入臨海縣。上元二年(675年)分始豐縣重置樂安縣,仍屬台州。天寶元年(742年)台州改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台州。樂安縣均屬之。吳越寶正五年(930年),改名永安。北宋真宗趙恆皇帝於1007年4月30日,詔改縣名為仙居。即今浙江仙居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