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柳科(榿葉樹科)

山柳科

榿葉樹科一般指本詞條

山柳科(Clethraceae)(又稱榿葉樹科),落葉或常綠灌木和喬木。以觀花為主。花白色,芳香。極耐寒至半耐寒。喜半陰和濕潤、泥炭酸性土。夏季軟枝扦插繁殖或秋季播種繁殖。

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喬木。幼枝常被星狀毛或單毛。單葉互生;具葉柄,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整齊;總狀或圓錐花序,苞片常早落,稀宿存;萼5深裂,萼片覆瓦狀排列,宿存;花瓣5,分離,稀基部連合;雄蕊10,排成2輪;花柱頂端2裂,稀3裂。蒴果近球形,花萼和花柱宿存,室背3瓣裂;種子小,多數,胚圓柱形,胚乳肉質,富油分。

基本介紹

主要特徵,山柳屬,代表種,華中山柳(城口榿葉樹),華東山柳(髭脈榿葉樹),

主要特徵

灌木或喬木;嫩枝和嫩葉常有星狀毛或單毛。單葉互生,往往集生枝端,脫落,稀常綠,有葉柄,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整齊,常成頂生稀腋生的單總狀花序或分枝成圓錐狀或近於傘形狀的復總狀花序,花序軸和花梗有星狀毛、簇狀毛,少有單伏毛;花梗基部有1苞片,苞片早落或有時宿存;花萼碟狀,5(-6)深裂,萼片覆瓦狀排列,宿存;花瓣5(-6)枚,分離,極稀基部有些粘合或連合,覆瓦狀排列與萼片互生,通常倒卵狀長圓形,內側有毛或無毛,頂端往往有微缺或為流蘇狀,稀近於全緣,有時邊緣有睫毛,花後脫落;雄蕊10(-12),下位,分離,有時基部與花瓣粘合,無花盤,排成2輪,外輪與花瓣對生,內輪與萼片對生,花絲鑽狀或側扁,無毛或有長柔毛或有長硬毛,在芽內反折,開花時伸直,花葯2室,於中部背著,在花蕾時外向,開花時內向,倒箭頭形,長圓狀倒卵形,倒卵形或倒心臟形,成熟時以裂縫狀頂孔開裂,花粉粒單一,平滑,有3孔或有3溝孔;子房上位,被毛,3室,每室有多數倒生胚珠,具中軸胎座,花柱圓柱形,細長,有毛或無毛,頂端通常3深裂或3淺裂,稀不裂而具3或1個點狀柱頭。果為蒴果,近球形,有宿存的花萼及宿存的花柱,室背開裂成3果瓣;種子多而小,有一層疏鬆而透明的種皮,無翅或有翅,胚圓柱形,胚乳肉質,富油分。
本科僅1屬。

山柳屬

特徵與科相同。

代表種

華中山柳(城口榿葉樹)

Clethra fargesii Franch.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小枝圓柱形,黃褐色,嫩時密被星狀絨毛及混雜於其中成簇微硬毛,有時雜有單毛,老時無毛。葉硬紙質,披針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4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鈍或近於圓形,稀為寬楔形,兩側稍不對稱,嫩葉兩面疏被星狀柔毛,其後上面無毛,下面沿脈疏被長柔毛及星狀毛或變為無毛,側脈腋內有白色髯毛,邊緣具銳尖鋸齒,齒尖稍向內彎,中脈及側脈在上面微下凹,下面凸起,側脈14-17對,細網脈僅在下面微顯著;葉柄長10-20毫米,最初密被星狀柔毛及長柔毛,其後僅於下面疏被長柔毛或近於無毛。總狀花序3-7枝,成近傘形圓錐花序;花序軸和花梗均密被灰白色,有時灰黃色星狀絨毛及雜於其中成簇伸展長柔毛;苞片錐形,長於花梗,脫落;花梗細,在花期長5-10毫米;萼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3-4.5毫米,寬1.2-1.5毫米,漸尖頭,外具肋,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邊緣具纖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長5-6毫米,頂端近於截平,稍具流蘇狀缺刻,外側無毛,內側近基部疏被疏柔毛,雄蕊10,長於花瓣,花絲近基部疏被長柔毛,花葯倒卵形,長1.5-2毫米,基部銳尖,頂端略分義;子房密被灰白色,有時淡黃色星狀絨毛及絹狀長柔毛,花柱長3-4毫米,無毛,頂端3深裂。蒴果近球形,直徑2.5-3毫米,下彎,疏被短柔毛,向頂部有長毛,宿存花柱長5-6毫米;果梗長10-13毫米;種子黃褐色,不規則卵圓形,有時具棱,長1-1.5毫米,種皮上有網狀淺凹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產江西(銅鼓、修水)、湖北西南及西部、湖南、四川東部及東南部和貴州(印江)。生於海拔700-2100米的山地疏林及灌叢中。特產我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華中山柳華中山柳

華東山柳(髭脈榿葉樹)

ClethrabarbinervisS. et Z,落葉灌木或喬木,高2-10米,樹皮灰色,平滑;嫩枝茶褐色,初密被星狀絨毛,有時雜有單毛,漸長被毛稀疏,老枝無毛。芽卵圓形,頂端尖,長7毫米,鱗片卵狀披針形,密被星狀細柔毛。葉薄紙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稀為長圓形,長6-15厘米,寬3-6.5厘米,先端驟然短尖至漸尖,基部窄楔形,嫩葉上面被星狀柔毛,其後無毛,下面密被星狀柔毛及平展或稍捲曲的疏柔毛,其後僅沿脈有疏柔毛或近於無毛,側脈的腋內有白色髯毛;邊緣除近基部全緣外,具銳尖鋸齒,中脈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側脈10-16對,在上面平坦,下面微凸,細網脈在上面不顯,下面微凸而顯著;葉柄長10-30毫米,疏被平展疏柔毛。總狀花序3-6枝成圓錐花序,長6-17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均密被銹色星狀絨毛及混雜於其中成簇的密或稀疏的微硬毛;苞片早落;花梗在花期長3-6毫米;萼5深裂,裂片卵形,長2.5毫米,鈍尖頭,外具肋,密被帶灰色星狀絨毛,邊緣具纖毛;花瓣5,白色,芳香,倒卵狀長圓形,長4-6毫米,寬2-3毫米,頂端近於圓形,中部微凹並呈流蘇狀,兩面無毛,雄蕊10,花絲長3-4毫米,無毛,極稀有少數柔毛,花葯倒箭頭形,長1-1.5毫米;子房密被緊貼的星狀絨毛及銹色絹狀長硬毛,花柱紫黑色,長4毫米,無毛,稀於其基部有 少量短毛,頂端3深裂。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毫米,疏被長硬毛及星狀絨毛,宿存花柱長 5-6毫米;果梗長6-8毫米;種子淡黃色,卵圓狀長圓形,近於扁平,長約1.5毫米,種皮上有蜂窩狀凹槽。花期7-8月;果期9月。
產山東、安徽(休寧、歙縣、黃山)、浙江(龍泉、天台山、淳安、昌化)、江西(廬山)、福建和台灣。生於侮拔800-1800米的山谷疏林中。江西廬山、浙江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栽培,生長良好。亦分布於日本、朝鮮。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