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左

極左

極左,簡單的說就是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地評價困難和敵人。極左也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自由的底限"。為獲得無差別的公正,而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為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必須建立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將人民的一切活動處於國家的控制之下。當代網路上出現的所謂的“極左”並不符合這一定義。這裡的極左是相對於一般的自認為“左”的人而言的。因為當代的所謂左派普遍趨向於保守,因此激進的、主張進一步革命的左派被污衊為“極左”。所以,在使用“極左”一詞前,必須首先辨別這個詞的意思和對象是否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左
  • 外文名:the ultra-left
  • 術語類別:政治術語
  • 套用範疇:政治領域
  • 相對術語:極右
  • 借鑑案例:史達林主義下的蘇聯
定義,政治術語的起源,左右派的起源,

定義

所謂極右,如果把右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平等的底限"。把反對國家限制強者推演成要強者控制國家欺凌弱者,宣稱"國家就是為強者存在的"(斯托雷平),實行寡頭專政,取消對弱者的一切保護,一切自由。
極左
需要強調的是左不一定是極左,左派和左翼是好的進步的,極左和極右一樣是對社會有危害的,極左和極右屬於一丘之貉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政治術語的起源

政治術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91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擁護激進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議會的左邊,而主張溫和的保守派(立憲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從這一含義中引申為右派即資產階級反動派,左派即無產階級革命派。
一般來說,右是指思想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情況前進,企圖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和行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或是反動的,投降的或是悲觀的、保守的。這種思想就是右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右派。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我黨公開反對的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後來又出現了對反革命勢力妥協退讓而葬送革命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
與右相對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如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團,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又如國民黨內部積極支持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何香凝廖仲愷等都是國民黨左派。在文化戰線上,積極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聯盟”。
20世紀初,列寧史達林開始用左傾和右傾的概念來分別指無產階級內部的激進派和保守派。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激進派對革命是有害的、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當時的右傾即保守派雖然可能延緩革命進程,但並沒有給革命帶來明顯的損失,因此右字不含貶義。到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路線錯誤。同樣由於習慣,至今“左”字上的引號一直沒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號。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墜入空想和盲動。可以說“左”是對左的形上學的極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實際上拋棄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現實性,片面強化了革命的冒進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鬥爭,實行冒進主義,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左”派。如中國歷史上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嚴重損失。

左右派的起源

左右派的來源似與法國大革命有關。
當時的國民公會裡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
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含義不盡相同。
在現代政治的發源地西歐,左派通常指共產黨和社會黨,而右派通常指自由黨和保守黨。前者如英國工黨法國共產黨法國社會黨德國社會民主黨,後者如英國保守黨法國保衛共和聯盟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
冷戰時代,左派泛指共產主義及其同情者,而右派則指一切反對共產主義的勢力,不僅包括東亞和拉美的右翼軍事獨裁政權(前者如韓國的朴正熙政權、南越阮文紹——阮高其政權、泰國的他儂——巴博政權、印尼的蘇哈托政權,後者如古巴的巴蒂斯塔政權和智利的皮諾切特政權)和阿拉伯世界保守的君主政權(如沙特阿曼約旦等君主政權),甚至也包括西歐各國的社會黨政權(如英國工黨政府、法國社會黨政府、德國社民黨政府),因為這些政權無一不和美國密切合作通力反共。那時還有一些不左不右的中立主義政權(如高棉西哈努克政權),但這些中立國家實際上是在幫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的忙。
在共產黨國家,極左派一般指黨內的信奉原教旨主義、頑固拒絕變革的狂熱分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