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視線

楊瀾視線

《楊瀾視線》由東方電視台的節目部主任滕俊傑先生擔任導演,楊瀾擔任撰稿及主持,利用楊瀾當時還在美國留學的便利條件,用介紹和評論的手法,再現近年來美國藝壇、影壇的動態,進而把節目內容擴展到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瀾視線
  • 外文名:Yang Lan sight
  • 屬性:專題節目
  • 主要人物: 楊瀾
  •  : 
背景,節目簡介,

背景

近年來,在演藝界有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影視界是演而優則導,音樂界是寫而優則唱。楊瀾在這個圈子裡當然也不例外。需要說明的是,楊瀾在1994年選擇留學美國,決定做一個以編導為中心的電視人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形成上面所說的文化現象。
楊瀾再一次用時間為自己證明,在藝術的潮流里,楊瀾永遠都快人一步。
《楊瀾視線》雖然是楊瀾在紐約學校里的作品,但已經證實了楊瀾在電視製作手法上的老到與純熟,也給觀眾展示出了楊瀾從一個單一的電視主持人成功的轉型為複合型傳媒人才。這是一個質的變化。
當時,楊瀾的視野隨著紐約的學習開闊了許多,在電視文化探討上,楊瀾更願意向縱深處挖掘,再加上楊瀾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讓楊瀾感覺到只要我能想到的,我都可以做到最好。
於是,楊瀾利用業餘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線》。

節目簡介

是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這是楊瀾第一次用獨立的眼光來看美國。在《楊瀾視線》的第一階段,楊瀾把節目的內容,定位在百老匯歌舞劇及近期的美國電影,併購買了有關影片片斷的著作權。
因為楊瀾還在上學,所以製作節目的是時間就是課餘時間,也就是因為時間的問題,所以節目的時間定為每集20分鐘。
因為時間短,但內容含量使楊瀾想做到最大,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藝術創作上經常會遇到的矛盾,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再現儘可能多的視覺內容。為此,楊瀾把計畫做的細緻到不能在細緻的程度, 從拍攝的人員、費用、時間來計算,這樣才能保證高效率,在後期的製作上,楊瀾更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精選鏡頭,來突出節奏。楊瀾說:“製作一檔20分鐘的節目,比一檔半個小時乃至1個小時的節目更累人。”
可以想像一下,20分鐘的節目就想一個小籃子一樣,你可勁兒裝又能裝多少東西呢?要是一個大卡車的話,不是更輕鬆嗎?
在40集的《楊瀾視線》中,楊瀾以獨到的視覺、新穎的手法、全新的理念揭開了美國的各個層面。該片在中國大陸開始發行以後,迅速覆蓋了國內52個省市電視台。楊瀾說:“現在看來,《楊瀾視線》的製作確實帶著一種粗糙,與今天的節目確實不能相比。”但我們應該看到,楊瀾在《楊瀾視線》里的改變,那是一種從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過渡的一種證明。
而在《楊瀾視線》里,楊瀾造就了很多第一。比如,楊瀾是第一個進入美國鳳凰屋戒毒所深入採訪的內地記者,楊瀾是第一個親身採訪資深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的內地記者,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