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古鎮

楊橋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橋古鎮
  • 外文名稱:Yang Qiao Ancient Town
  • 所屬地區:常州市武進區
  • 地理位置: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楊橋街道楊橋古鎮
  • 面積:3萬平方米
  • 方言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武進話
  • 榮譽: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概況,歷史文化街,文化歷史,千年古村落,地名由來,古鎮文化,地理位置,建制變革,古鎮發展,

概況

楊橋古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境內,以古鎮南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南楊橋”得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百年前商賈雲集、貿易發達,集聚著多家戲院、茶館、酒店、當鋪、寺廟和富商宅院,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江南水鄉 楊橋古鎮江南水鄉 楊橋古鎮
三面環水的古鎮老房子面積約有近3萬平方米,占地360餘畝。現存楊橋北街、南街、東街、橋南西街、橋北西街等五條長約730米、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老街。南楊橋、莊基橋、謝橋、五洞橋、東西虹橋等6座歷史悠久的古橋坐落其中。其內另有六座保存完好的寺廟古建築,更有六百多畝漁區水產基地。幽長的青磚路、深不見底的小巷、傍水而建的古屋、形式各異的古橋,處處都透著水光韻濃的江南特色。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末清初的紅蓮教根據地紅蓮寺即坐落於此。由於歷史上受戰亂影響比較小,太平庵、保丁寺、白虎堂、關房閣等大部分古蹟以及唐代古剎“萬福禪寺”都保存完好,歷經滄桑的整個南楊橋古街基本保持古色古香的原貌。
每到過年過節,“楊橋調三十六行”民俗表演總會適時上演,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來此觀看。
楊橋古鎮楊橋古鎮
楊橋古鎮,好一個江南水鄉。

歷史文化街

楊橋老街(古鎮)街區又稱楊橋歷史文化街,位於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漕橋西北與運村的西南部錫溧河附近,保護範圍:東至丁家塘以東18米、朱家浜東岸線,南至張憲浜以南至少18米,西至觀音浜以西至少10米,北至牧齋院以北至少18米,保護區面積約4公頃。 楊橋老街街區是以古南楊橋周圍商業老街為核心,以楊橋浜(又名張憲浜)延伸展開的蘊藏豐富的明清建築遺存和遺蹟、人文景觀、革命鬥爭史內涵的歷史文化地區。該區域村落集中,人口稠密,有莊基村、前朱家塘、後朱家塘、堵家塘、丁家塘等10餘座自然村落
楊橋老街楊橋老街
境內有楊橋浜、朱家浜、堵家浜、觀音浜、新街浜等諸條河溪環繞,碧水清溪上架設有南楊橋、莊基橋、虹橋、太平橋(又稱謝橋)、東楊橋、新楊橋、新虹橋、新太平橋等形態各異,大小有別的古典和近現化橋樑。諸多屋宇臨水而建,構成一派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具有江南水鄉兼具園林色彩、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

文化歷史

楊橋鎮歷史,起始於南宋,元末明初已成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鎮,它東西分別通達常州府的太湖和滆湖,以及鎮江府的金壇縣,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興縣城及浙江湖州府城的必經之地。清代中期,楊橋鎮成為常州府陽湖縣和宜興縣交界地區的集市貿易中心,大批商賈雲集於此,築園造第,樓宇毗鄰,其繁華一度超過宜興縣城,被稱為“太湖首鎮”。清末民初,雖然周邊逐漸興起一些市鎮,但以楊橋老街為中心的商貿盛況仍居湖塘鎮等街鎮以上。以南楊橋為中心地段形成的東、西、南、北等老街上,遺存的古典建築及構件上,仍能反映出當年繁盛的概況。據當地人回憶,此地曾集中有飯館、綢布莊、南北雜貨、國藥、木行、竹器、銀匠店、漁行、肉莊、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館、小吃店,甚至還有煙館(鴉片館)等各行各業商號店肆百餘家,其中當年的同仁堂藥店、白虎堂茶館、丁家堂糧行、陳萬隆煙店、全盛嫁妝鋪、榮光客棧等老字號商鋪更是名噪一時。而鎮上開張的戲院和創設的中學堂也早於周邊街鎮。當時水路交通極為便利,每天有常州、無錫往返於宜興、溧陽的輪船及不定期的班船泊於楊橋碼頭。至今無數遺存於保存完好的千餘米長的石駁岸壁間的牛鼻孔纜繩石,見證了當時船隻擠泊之情景。為了防止盜賊作案,老街四面街口均設定有晝開夜閉的柵欄門,並僱傭專職更夫巡邏報點。
楊橋還是一處抗日時期對敵鬥爭的重要地區。在1940年至1945年間,新四軍、游擊隊多數以楊橋地區為通道,出入於宜興、武進之間。該地區是武南共產黨地下組織的主要聯絡跳板,如今南楊橋南堍西街今橋南新村24號,即是當年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1945年5月,交通站負責人中共地下黨員戴榮坤被日寇殺害於漕橋。
隨著時光的流轉,公路交通的發展,楊橋周圍市鎮的興起與繁榮,處於邊遠地區的楊橋逐漸衰落,老街的繁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成為人們的記憶。然而,老街曾經繁盛的痕跡仍在,占地360餘畝範圍的老街上還保留著二萬七千餘平方米麵積的老房子,街上花崗岩條石和青磚砌築的路面依然保持原樣。更有保存完好的丁家塘丁宅、百歲莊、牧齋院、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南楊橋、太平橋等處屬於常州市新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尚有清道光年間的《重建楊橋碑記》石刻遺存、關王文昌閣、白虎堂茶館遺址,修建於清代的古典石樑式莊基橋和東虹橋,始建於明代重修建於現代的保丁寺和太平庵寺廟庵堂。據傳,著名的“火燒紅蓮寺”中的寺廟就在南楊橋東側,數年前曾出土雕刻有蓮花圖案石經幢部件即是其遺物。區內尚有堵家塘、前後朱家塘等處多座保存完好的500餘間古典民居建築。如此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如畫迷人魅力之景觀的優越環境,在常州地區是不多見的。武進區已決定投資數億元資金進行全面規劃,逐步修復開發,並邀請宜興聯手,重建一個常州“周莊”版古鎮。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常州市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

千年古村落

在江蘇省常州市南門外坐落著一條古老而又神秘的古鎮(古街),它叫楊橋老街(古鎮)。楊橋古鎮在武進區前黃鎮境內(早年屬於漕橋鎮),它是一個千年古村落、六百年的古街市。從明朝前、中期興起,至清朝民國年代,楊橋已是江南水鄉繁榮富強的經濟文化重要商埠,是遊玩經商的好去處。楊橋位於長江三角洲,地處常州、無錫、宜興的交界處,離西太湖不到三公里,離沿江高速三公里,古老的錫溧河和東太湖、西太湖的湖水相繼穿村而過。因此這裡有著深厚的古文化底蘊和多處古蹟文物景點。

地名由來

相傳在宋高宗建炎四年,中國出生了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理學家、教育家叫朱熹。他的子孫中有個叫朱糙的,知識淵博,受當時徽商的影響,走上了經商的道路。他走南闖北,到過很多地方。一次,他途徑楊橋太平庵時,認為這是一塊金鉤扎月的風水寶地,就落腳此處發展。後來又有常州的唐姓、蘇州的徐姓以及蔣、劉、華姓等商界人士遷居到此,共同開發楊橋。
當時的楊橋一度非常的繁榮興旺和發達,為了便利街市的南北交通,當時的楊橋人民就把一棵大楊樹砍下來,建成一座楊樹木橋,故稱“楊橋”,進而把整個街市也稱為“楊橋”。

古鎮文化

從明朝到清朝“長毛造反”時,楊橋已經是朱、唐、徐、劉、蔣、華等諸姓後代聚居的熱鬧地方。由於離官道較遠,楊橋受社會動亂的影響較小,加上諸姓善於經商,經濟迅速發展,許多商人云集楊橋,熱鬧非凡。由經濟帶來的文化的發展也是前所未有。給楊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整體可以用一首順口溜來詮釋:
一個千年古街市(起於宋朝,盛於明朝—民國)
兩邊兩個縣鄉村(武宜兩個楊橋鄉共建南楊橋)
三面三河環水街(楊橋港、朱家浜、堵家浜)
四街四巷門(東西南北巷門,類似於城門)
五大寺院廟(紅蓮寺、萬福禪院、保丁寺、太平庵、茅庵)
六座古橋樑(南楊橋、莊基橋、東虹橋、西虹橋、太平橋、五洞橋、還有夏禹治水的禹家橋,全村有28座小橋流水)
七位書畫家(徐伯榮,許童章,劉文海,朱伯友,華天祥,徐細大)
八道名特菜(紅燒肉,膩雌虎,鯽魚膳,龍鳳配,水芹菜,楊橋麵餃,韭菜餅,天香菇)
九處古建築(百歲莊,牧齋院,洪家大院,崗樓,關王閣,南陽樓,白虎堂,楊橋戲院,丁家塘)
十項傳統文藝(調三十六行,調犟牛,調龍燈,調大頭,舞馬車,拗火球,放風箏,踩高蹺,賽燈籠,打腰鼓)
另外還有千畝水域水產漁區
十七篇民間傳統故事
十八宗日寇罪行
二十回新四軍太滆革命鬥爭故事
正因為楊橋有著這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遺蹟,才越來越引起人們對它的關注,在社會高速發展,高樓聳立的今天,現代人能在楊橋看到這么一片古老又滄桑的遺蹟,內心不由得湧起一份驚喜。於是,保護楊橋老街的口號也被吹響了。

地理位置

楊橋古鎮地處西太湖(滆湖)、太湖之間,東西分別通達常州武進的太湖和滆湖,以及常州金壇,是北上常州城,南下宜興及浙江湖州的必經之地。
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楊橋古鎮

建制變革

建國初期( 1949.10.l--2002.4.23)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進縣設15個區,188個鄉、鎮:
運村區(前黃區):漕橋鎮、寨橋鎮、運村鄉、、大成鄉、靈台鄉、前黃鄉、政北鄉、政平鄉、南宅鄉、黃堰鄉;
1950年5月,運村區改稱前黃區,馬山區改稱雪堰區,原運村區的南宅、楊橋、黃堰鄉和漕橋鎮劃歸雪堰區,鳴凰區的勝東、坊前鄉劃歸前黃區。(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楊橋鄉被併入漕橋鎮
2002年4月23日,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准,撤銷縣級武進市,設立常州市武進區。武進區轄原縣級武進市的湖塘、前黃、寨橋、漕橋、潘家、禮嘉、洛陽、遙觀、橫林、橫山橋、焦溪、鄭陸、牛塘、南夏墅、奔牛、鄒區、卜弋、夏溪、嘉澤、湟里、雪堰、芙蓉、東安等23個鎮。原武進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羅溪、西夏墅、小河、孟河等7個鎮劃歸常州市新北區管轄。
2007年3月24日,行政區劃調整後,漕橋鎮(原漕橋鎮、運村鄉、楊橋)被併入前黃鎮

古鎮發展

楊橋古鎮(老街)旅遊項目開發早在多年前就受到了各界和政府的支持,進而被提上了議程。在村領導和眾多熱心人士的支持下,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終於完成了《楊橋古鎮史話》和楊橋古鎮實情調查,並花巨資請上海澤柏建築規劃諮詢公司,設計完成了《古鎮楊橋保護開發規則》。在2005年的時候,有關於開發楊橋古鎮的話題就一度被炒的沸沸揚揚,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終究因時機、資金沒有成熟,以及缺少專業人員負責而被擱淺。2008年,這一話題再度被掀起,然而讓人可喜的是,2008年3月,“楊橋古鎮”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為歷史文化街區,並有6處建築被列為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不光在常州,就是在全國,小小一個古鎮村落能有如此多的古建築群被認定為歷史文物,也實屬罕見。同時,由陳真為代表的常州市楊橋老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楊橋古鎮的開發正式邁上新的台階。
經過楊橋古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幾年來對該地區的文化實地調查研究,已經制定了一套針對楊橋古鎮旅遊開發的完整的計畫步驟:
1、2008年5月——2013年集中修繕再建楊橋老街的五條老街、四巷門、關房閣、百歲莊、江南風情院等建築。其中特別是有顯著特色的景區建築,另外也抓緊修復被常州市政府確定的6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
2、2009年——2010年修復再建紅蓮寺,萬福禪院,保丁寺,太平庵及朱氏祠堂,劉家祠堂等,其中將把紅蓮寺建成中國皇家第一叢林寺院。
3、2009年——2010年,先後建立一個個形象生動的紀念館,有唐荊川紀念館、民俗館、神州鐘王許家寶鐘錶館、美術館及多功能展館等。
4、2008年——2015年修復再造古鎮老街古屋80間,再現古時市井風貌。
5、2008年——2015年,恢復常州及江南區域及楊橋老街民俗民間傳統文化,如:調春牛,調龍頭,二月初八廟會,正月十五燈會等。
6、2008年——2015年,恢復楊橋名店名菜,開設若干有代表性的飯店、旅店、茶樓等。
7、2010年——2015年,利用楊橋現有的水域和待開墾土地,打出“親水休閒”“農耕樂”的農家牌,建設多個休閒文化旅遊區域。
8、江南農具展,主要展出楊橋及常武地區農業生產用具和民間居室休息日用品。
9、2013年8月,楊橋村入選由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0、2015年,800年古村落 常州楊橋村將重拾往日"鮮活" --古村發展規劃正式出台
楊橋古鎮這個千年古村落,這個六百年的古街市如今正以它的勃勃生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在這裡你可以遠離喧囂身心得到徹底的淨化與放鬆,可以享受美食感受那別具一格的傳統風情,楊橋古鎮就如那老式留聲機里傳出的歌聲一樣,悠遠迷人,令人佇足停留而又欲罷不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