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為交通而修建的架空通道)

橋(為交通而修建的架空通道)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基礎三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台;基礎有明挖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沉箱基礎管柱基礎和承台等構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橋
  • 屬於: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
  • 組成:由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兩部分
  • 解決問題:跨水或產生與發展者越谷的交通
主要作用,主要特點,產生與發展,類型與形式,功能分類,相關資料,相關文學,相關故事,相關歇後語,相關傳說,相關成語,相關詩詞,相關俗語,橋樑之最,十大名橋,高度排名,引申術語,

主要作用

即為了解決跨水或產生與發展者越谷的交通,以便於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說文解欄位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說明橋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於水面上的通道,以後方有引申為架於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於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現代的橋又在城市交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平地起橋(立交橋),貫通東西南北,不僅有助於緩解交通堵塞,還成為現代化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
小橋流水人家小橋流水人家

主要特點

中國山川眾多、江河縱橫,是個橋樑大國,在古代無論是建橋技術,還是橋樑數量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千百年來,橋樑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地理氣候、文化習俗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各自立足於自己的實際條件和根據自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時間,遂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橋樑形式,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說來大致有如下特點:
橋
(一) 地域性。我國土地遼闊,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的橋樑,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風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區,黃河流域,地勢較為平坦,河流水域較少,人們運輸物資多賴騾馬大車或手推板車。因此,這裡的橋樑多為寬坦雄偉的石拱橋和石樑橋,以便於船隻從橋下通過;西北和西南地區,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難以砌築橋墩,因此,多採用藤條、竹索、圓木等山區材料,建造繩索吊橋或伸臂式木樑橋;嶺南閩粵沿海地區,盛產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所以石橋比比皆是;而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因竹材豐富,便到處可見別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橋樑。從橋樑的風格上看,北方的橋如同北方的人,顯得粗獷樸實;南方的橋也同南方的人,顯得靈巧輕盈。當然,這跟自然地理也有極大關係,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起伏變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塊衝擊,故橋樑必須厚實穩重;而南方河流水勢則較平緩,又要便於通航,故橋樑相對較纖細秀麗。
(二) 多種多樣性。我國是個文明古國,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質地貌差異較大,因此對建橋的技術要求也高。大約在漢代時,橋樑的四種基本橋型:梁橋、浮橋、索橋、拱橋便已全部產生了。這四種橋根據其建築材料和構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別演化出:木橋、石橋、磚橋、竹橋、鹽橋、冰橋、藤橋、鐵橋、葦橋、石柱橋、石墩橋、漫水橋、伸臂式橋、廊橋、風雨橋、竹板橋、石板橋、開合式橋、溜索橋、三邊形拱橋、尖拱橋、圓拱橋、聯拱橋、實腹拱橋、坦拱橋、徒拱橋、虹橋、渠道橋、曲橋、纖道橋、十字橋,以及棧道、飛閣等等,幾乎應有盡有,什麼形式的古橋,在我國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國古代的匠師建橋,很注意發揮橋樑的最大效益,既能考慮到因地制宜、一切從實用出發,又能考慮使橋樑儘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橋多為兩頭平坦,中間高拱隆起,使之既產生造型上的弧線美,又利於行舟。而南方地區廣見的廊式橋,則更充分反映了一橋多用的特點。南方雨多日照強,橋匠便在橋上修建廊屋,這不僅為過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風雨日照、便於歇息的場所,而且還增加了橋樑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橋衝掉,並起到保護木樑、鐵索不受風雨腐蝕的作用。特別是很多此類廊橋,因是人員過往要衝,故還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進行商業活動。如廣東潮安縣的湘子橋,這座橋全長五百餘米,有著“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橋中設一段可以開合的浮橋,以利通航;橋上建廊屋、樓後做集市,其間店面櫛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以至不聞不見咆哮的潮水和寬闊的江面,故民間流傳有“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四) 民眾公益性。橋樑自產生始,便以屬於民眾共有的社會性出現。我國的傳統建築,一般為私有性,唯有橋樑(除私有的園林中橋樑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為社會所公有。故數千年來,愛橋護路成為一種良好風尚,而“修橋鋪路”則是造福大眾的慈善行為,被民眾所推崇。因此,修橋或建橋具有廣泛的民眾性。查看史志,我國歷來修橋建橋的方式,大概有四種: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獨立建橋;二是募捐集資,報經官府支持,協力興建。此種最為多見,如著名的趙州橋、泉州洛陽橋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導,士紳附和認捐,並指派官吏或商紳主持完成。此多屬較大的橋樑;四是全由官府撥款施工興建的。所以,我國古橋遍布各地,連窮鄉僻壤也多建橋。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居世界首位。

產生與發展

在人為橋樑之前,自然界由於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樑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樑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幹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人類從這些天然橋中得到啟示,便在生存過程中,不斷仿效自然。開始時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圍的壕溝上搭起一些獨木橋(橋之所以始稱“梁”,也許便是因這種橫樑而過的原故),或在窄而淺的溪流中,用石塊墊起一個接一個略出水面的石蹬,構成一種簡陋的“跳墩子”石樑橋(後園林中多仿此原始橋式,稱“汀步橋”、“踏步橋”)。這些“獨木橋”“跳墩子橋”便是人類建築的最原始的橋樑,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由低級演進為高級,才逐漸產生各種各樣的跨空橋樑。
我國的橋樑,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代橋樑的創始時期。此時的橋樑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當時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多數只能建在地勢平坦,河身不寬、水流平緩的地段,橋樑也只能是寫木樑式小橋,技術問題較易解決。而在水面較寬、水流較急的河道上,則多採用浮橋。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樑的創建發展時期。秦漢是我國建築史上一個璀璨奪目的發展階段,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築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後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戰國時鐵器的出現,也促進了建築方面對石料的多方面利用,從而使橋樑在原木構梁橋的基礎上,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不僅如此,它的重大意義,還在於由此而使石拱橋應運而生。石拱橋的創建,在中國古代建橋史上無論是實用方面,還是經濟、美觀方面都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石樑石拱橋的大發展,不僅減少了維修費用、延長了橋的使用時間,還提高了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科學水平。因此,秦漢建築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樑建築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是以唐宋為主,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為輔的時期,這是古代橋樑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國力較之秦漢更為強盛,唐宋兩代又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統一,工商業、運輸交通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等十分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東晉以後,由於大量漢人貴族官宦南遷,經濟中心自黃河流域移往長江流域,使東南水網地區的經濟得到大發展,經濟和技術的大發展,又反過來刺激橋樑的大發展。因此,這時創造出許多舉世矚目的橋樑,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創的敞肩式石拱橋--趙州橋,北宋廢卒發明的疊梁式木拱橋--虹橋,北宋創建的用筏形基礎、植蠣固墩的泉州萬安橋,南宋的石樑橋與開合式浮橋相結合的廣東潮州的湘子橋等。這些橋在世界橋樑史上都享有盛譽,尤其是趙州橋,類似的橋在世界別的國家中,晚了七個世紀方才出現。縱觀中國橋樑史,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和成就,以及能爭世界第一的橋樑,都是此時創建的。
橋樑專家茅以升橋樑專家茅以升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樑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並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樑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巨工程。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樑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類型與形式

按主要材料分
木、石、、藤、鐵、鹽、冰
獨木橋是最早的橋樑形式,我國秦漢以前的橋幾乎都是木橋。如最早出現的獨木橋、木柱樑橋。約商周時便出現浮橋,戰國前後又出現排柱式木樑橋和伸臂式木樑橋。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質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強度和長度支配等,不僅不易在河面較寬的河流上架設橋樑,而且也難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橋樑來,因此,南北朝始遂為木石混合或石構橋樑所取代。
獨木橋獨木橋
石橋和磚橋。一般是指橋面結構是用石或磚料來做的橋,純磚構造的橋極少見,一般是磚木或磚石混合構建,而石橋則較多見。到春秋戰國之際便出現了石墩木樑跨空式橋,西漢進一步發展為石柱式石樑橋,東漢則又出現了單跨石拱橋,隋代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單孔弧形石拱橋,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樑橋。宋代是大型石橋蓬勃發展的時期,創造出像泉州洛陽橋和平安橋那樣的長達數里橫跨江海交匯處的石樑橋,以及像北京蘆溝橋和蘇州寶帶橋那樣的大型石拱橋。
竹橋和藤橋。主要見於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區。一般只用於河面較狹的河流上,或作為臨時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種索橋,南北朝時稱竹質的溜索橋為“笮橋”。後來出現了竹索橋、竹浮橋和竹板橋等。鐵橋,在古代包括鐵索橋和鐵柱橋兩種。前者屬於索橋類,較多見,約在唐代便出現;後者屬於梁橋類,實為木鐵混合橋,極少見,在江西見一例。
鹽橋和冰橋。主要見於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前者主要見於青海鹽湖地區,後者主要見於北方寒冷地區。
按外觀分
梁橋浮橋索橋拱橋這四種基本類型。
梁橋。又稱平橋、跨空梁橋,是以橋墩做水平距離承托,然後架梁並平鋪橋面的橋。這是套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橋,在歷史上也較其它橋形出現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時梁橋都是用木柱做橋墩,但這種木柱木樑結構,很早就顯出其弱點,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樑橋,如秦漢時建成的多跨長橋:渭橋、灞橋等。約在漢代時樁基技術發明,於是出現了石橋墩,標誌著木石組合的橋樑能夠越跨較寬大的河道能經受住洶湧洪浪的衝擊。但由於石墩上的木樑不耐風雨侵蝕,於是便在橋上建起了橋屋,保護橋身,此橋型(廊橋)後多見於南方,但最早都見於黃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樑或石板橋,構造方便,材料耐久,維修省力,是民間最為喜用的一種橋形,尤其是南宋後,在福建泉州地區十分盛行,創造了許多長大的石樑橋。梁橋若中間無橋墩者,稱單跨梁橋;若水中有一橋墩,使橋身形成兩孔者,便稱雙跨梁橋;若兩墩以上者,便稱多跨梁橋。
橋(為交通而修建的架空通道)
浮橋。又稱舟橋、浮航、浮桁,因其架設便易,常用於軍事目的,故也稱“戰橋”--一種用於數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連橫於水上的)連鎖起來並列於水面,船上鋪木板供人馬往來通行的橋。若按嚴格意義上的橋:是以跨空和有柱墩為標誌的話,那它還不是十足意義上的橋。浮橋主要建於河面過寬及河水過深或漲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樑橋所能濟事的地方。浮橋兩岸多設柱樁或鐵牛、鐵山、石囷、石獅等以系纜。隋大業元年在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是第一次用鐵鏈連線船隻的浮橋。浮橋在中國南方如江西、浙江、廣西等地方仍常見用。 浮橋的優點:一是施工快速,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軍圍攻武昌,只用一夜時間就建成兩座橫跨長江的浮橋。二是造價低廉,明代鄒守益在《修鳳林浮橋記》中,曾對石橋與浮橋做過比較:“若用石樑橋,要費千金,而用浮橋,則費五百金便可,可根據需要而定。”三是開合隨意,拆除和架設都很方便。缺點是載重量小,隨波上下動盪不定,且抵禦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時拆撤,並要人照看,管理繁瑣,舟船、橋板與繫船的纜繩要經常修葺和更換,維護費用昂貴。因此,很多浮橋的最後歸宿,都向木樑橋、石樑橋或石拱橋發展。
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
索橋。也稱吊橋、繩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鐵索等為骨幹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多建於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於西南地區。其做法是在兩岸建屋,屋內各設繫繩的立柱和絞繩的轉柱,然後以粗繩索若干根平鋪繫緊,再在繩索上橫鋪木板,有的在兩側還加一至兩根繩索作為扶欄。始見於秦漢,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橋,又名"夷里橋",便是座竹索橋。現存著名的有建於明清時的瀘定鐵索橋、灌縣竹索橋等。過索橋感覺非常驚險,正如古人形容過索橋的那樣:“人懸半空,度彼決壑,頃刻不戒,隕無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稱:“窺不見底,影戰影栗。”其實真正渡之還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紀》對貴州盤江橋評價的那樣:“望之飄然,踐之則屹然不動。”
拱橋。在我國橋樑史上出現較晚,但拱橋結構一經採用,便迅猛發展,成為古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橋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繼續發展的廣闊前景。拱橋有石拱、磚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磚拱橋極少見,只在廟宇或園林里偶見使用。一般常見的是石拱橋,它又有單拱、雙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視河的寬度來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別高大,兩邊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狀,又有五邊、半圓、尖拱、坦拱等之分。橋面一般鋪石板,橋邊做石欄桿。拱橋的形象最早見於東漢畫像磚上,是由伸臂木石樑橋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狀影響而產生的。文獻記載見於南北朝時的《水經注》中,現存最早的實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石拱橋的發券,明以後,尤其在清代,則盛行用整券,即“桶狀發券”。
斜拉橋、混凝土、組合梁斜拉橋、鋼斜拉橋
其他造型:
飛閣和棧道、渠道橋和纖道橋,以及曲橋、魚沼飛梁和風水橋。
飛閣”,又稱閣道、復道,即天橋。古代宮殿樓閣間的跨通道。《三輔黃圖》:“乃於宮(指漢未央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構輦道以上下。”秦漢皇宮樓殿間聯以閣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稱復道。秦始皇築閣道由阿房宮通驪山,人行橋上,車行橋下,堪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棧道”,又稱棧閣、橋閣,單臂式木樑橋。在山區陡峭的地方,架木鋪成的道路。
渠道橋”,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橋樑。也即在橋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於金代的山西洪洞縣惠遠橋。故今山西民間尚有“水上橋、橋上水”的俚語。“纖道橋”,一種為便於拉縴而建造的、與河流平行的帶狀長橋。多見於浙江境內的運河地區。有的長達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紹興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纖道橋,建於清同治年間,橋長380餘米,115個跨,橋面用三塊條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橋”,園林中特有的橋式,故也稱園林橋。橋與徑、廊均為園林中遊人賞景的通道。“景莫妙於曲”,故園林中橋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橋,以形成一條來回擺動,左顧右盼的折線,達到延長風景線,擴大景觀畫面的效果。曲橋一般由石板、欄板構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欄桿低矮,造成與水面似分非分、空間似隔非隔,尤有含蓄無盡之意。(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我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我國古代石橋拱形大多為半圓形,這種形式比較優美、完整,但也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圓形橋拱用於跨度比較小的橋樑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樑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為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性地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趙州橋的主孔淨跨度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2)採用敝肩。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樑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淨跨為3.8米,另一拱的淨跨為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優異的技術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減輕洪水季節由於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衝擊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泄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可增加過水麵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實肩拱可節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台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樑的穩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築和藝術的完整統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敝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樑處於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樑的承載力和穩定性。(3)單孔。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樑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衝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樑史上的空前創舉。

功能分類

公路橋:如元江大橋(中國第一條水泥公路);
鐵路橋;
立交橋:如北京的老西直門立交橋;
公鐵兩用橋:如哈爾濱新市區三棵樹松花江橋(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橋)

相關資料

相關文學

山水自然美,因為我國文學家和藝術家情有獨鐘。正如明代大藝術家董其昌所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橋,是架設于山水之間的建築物,它長期屹立於大自然之中,也就成為點綴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員。有山有水自然也就會有橋,橋樑本身也是實用與藝術的融合體,如橋樑的平直、索橋的凌空、浮橋的韻味、拱橋的涵影等,原來就搖曳著藝術的風采。故英國李約瑟先生說:“沒有中國橋欠美的,並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國橋樑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造型風格和裝飾工藝。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曲線柔和、韻律協調和雄偉壯觀上。而江南水鄉的一些小梁細橋,則更使人聯想到“小橋 流水 人家”的詩情畫意。
橋樑裝飾,在我國總的來說不算很發達,主要體現在石構橋樑中,其部位大致在人們易於駐足觀瞻的地方。如常見的有螭龍、鳳、獅、象、犀牛,並間有兔、猴、馬、狗、雲朵、蓮花、芳草等圖案。也有少數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趙縣永通橋山花牆上浮雕的河神頭像,趙州橋欄板上浮雕的螭龍和望柱上的獅首像, 北京盧溝橋望柱上的石獅子等等。這些石雕,工藝精細,並往往還與民間風情、神話傳說有密切的聯繫。如治水的蛟龍,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獸等,從而形成我國橋樑藝術的獨特風格。
此外,我國許多橋樑,往往在橋上或橋頭上構建有許多附屬建築物。橋上構築建築物,起自木橋的防腐和壓基作用,後成為橋與建築的結合物。橋頭構築建築物,是作為橋樑出入口的標誌, 併兼有襯托、拱衛和裝飾橋樑的作用。

相關故事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當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叫做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錢強逼小女嫁於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於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實為韓重和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的愛情故事)
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賭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焚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毀。

相關歇後語

半夜過獨木橋——步步小心
白娘子哭斷橋——想起舊情來
背媳婦過獨木橋——又驚又喜
笨驢子過橋——步步難
踩著高蹺過獨木橋——藝高人膽大
踩著銀橋上金橋——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萬兵馬過獨木橋——沒完沒了
船到橋頭——不順也得順
燈草搭浮橋——走不得
頂大風過獨木橋——擔風險
獨木橋——難過
獨木橋上踩車——別拐彎
獨木橋上唱猴戲——不要命或玩命乾
獨木橋上釘木板——故意讓人過不去
獨木橋上散步——走險
獨木橋上睡覺——翻不了身
獨木橋上走駱駝——擔風險的事
短板子搭橋——不頂用或不頂事
短木搭橋——難到岸
扶著橋欄桿過河——生怕掉進去
扶著橋欄過河——生怕掉在水裡
扶著醉漢過破橋——上晃下搖
鵲橋相會——一年一度
過河拆橋——不留後路
湖面上的九曲橋——穹穹多
火柴棍搭橋——難過
近視眼過獨木橋——放不開步子
九曲橋上散步——走彎路
枯木搭橋——存心害人
癩皮狗上橋——招搖撞騙
爛板搭橋——不頂事
爛板子搭橋——白搭或難過
爛柱子塔橋——不牢靠
老太太走獨木橋——難過
盧溝橋上石獅子——數不清
麻稈搭橋——把人跌閃得好苦
麻稈搭橋——難過或擔當不起
木炭搭橋——難過
騎馬過獨木橋——回頭難
騎馬上獨木橋——回不得頭
牽牛過獨木橋——難過
牽牛走紙橋——過不去
牽瘸驢上窟窿橋——錐戳不動
橋頂上蓋樓——上下空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三人過獨木橋——有先有後
宋太祖陳橋兵變——取而代之
田膛上搭橋——不是路
鐵拐李走獨木橋——夠嗆或走險
瞎子打過獨木橋——錯路一條
香簽搭橋——難過
小河上沒橋——將就過吧
小腳婆娘過獨木橋——搖搖擺擺
朽木搭橋——存心害人
朽木搭橋——難過
竹竿子搭橋——難過
醉漢過鐵索橋——上晃下搖
扁擔括進橋眼裡——擔不起
筷子搭橋——路不寬
爛板橋上的龍王一一不是好東西
沒橋順河走——繞來繞去
橋是橋,路是路—— 一清二楚
橋孔里伸扁擔——擔當不起
牽牛花兒當喇叭吹——鬧著玩
牽瘸驢上窟窿橋——錐戳不動
天上架橋——想到辦不到
張飛拆橋——有勇無謀

相關傳說

1.風雨橋的傳說
2.會仙橋的傳說
3.趙州橋的傳說
4.五里橋的傳說
5.楓橋的傳說
6.雙拋橋傳說
7.蔡襄造洛陽橋的傳說
8.斷橋的傳說

相關成語

1. 修橋補路
成語發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語釋義:修建橋樑,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2. 橋歸橋,路歸路
成語發音: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
成語釋義: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3. 過橋抽板
成語發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語釋義: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覆你。(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
4. 過河拆橋
成語發音: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語釋義: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成語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相關詩詞

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杜甫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揚州橋邊小婦,長乾市里商人。三年不得訊息,各自拜鬼求神。(雜曲歌辭·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雜曲歌辭·祓禊曲)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賦西漢)魏徵
漢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橋萬里平。(闕題)楊師道
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和鑾輿頓戲下)虞世南
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輓歌)朱子奢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詠史其二)盧照鄰
一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還京贈別)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橋的對聯 對聯:杭州半山橋:欲泛仙槎向何處;偶傳紅葉到人間。
西湖斷橋:斷橋橋不斷;殘雪雪未殘。
渡船橋:南側聯: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北側聯:春入船唇流水綠,人歸渡口夕陽紅。
東溪橋: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
上聯是“一門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鴻圖,四海揚名,五指峰巒鐘沛國”;
下聯是“六朵荊花,七行樓屋,八方齊慶賀,九如獻壽,十分聲價壯橋溪!”
南星橋:淑氣風光架嶺送登彼岸,洞天雲漢橫樑穩步長堤。
安平橋: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
金鰲玉蝀白練橋
南向題有“銀潢作嶠”四字,有聯曰: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員嶠水中央。
北向題有“紫海四瀾”四字,有聯曰:繡彀紋開環月珥;錦瀾漪皺煥霞標。
爽且靜兮濠濮澗
南邊的橫額是“山色波光相罨畫”,對聯是:日永亭台爽且靜;雨余花木秀而鮮。
北邊的橫額是“汀蘭岸芷吐芳馨”,對聯是:蘅皋蔚雨生機滿;松峰橫雲畫意濃。
頤和園中繡漪橋:螺黛一丸,銀盤浮碧岫;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諧趣園里知魚橋:月波瀲灩金為色;風籟琤琮石有聲。
鬼斧神工趙州橋: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蒼龍背上行。
懸崖百丈橋樓殿: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
二十四橋明月夜:得勝轅門卸甲;太平沙河洗馬。
註: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風吹到月三更。
勝水橋頭徐霞客:
東側:勝景重新,舟馳人行通海宇;水形依舊,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側: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墜南陽。
蘇州古豐樂橋:水連天長,萬古川源連泰瀆;年老人樂,四時風景勝滁陽。
蜀山大橋:
南側:室歙溯來源,兩岸靜涵荊水綠;浙吳通要道,一弓長抱蜀山青。
北側:不霽何虹,天遠媧皇來補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為題橋。
蘇州橋:青山綠水百花苑;聚龍醒獅萬年城。
淮清橋:淮水東邊舊時月;金陵渡口去來潮。
杭州半山橋:欲泛仙槎向何處;偶傳紅葉到人間。
浙江新安白沙橋:姿若虹霓,為湖山爭秀色;固如磐石,與水月競久長。

相關俗語

緊走搭石慢過橋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結一個仇人拆一座橋。

橋樑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1946年瑞典建成的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西班牙的盧納巴里奧斯橋,跨徑達440m,採用了雙面輻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懸索橋——日本明石海峽橋,橫跨日本內海,使日本神戶與淡路島緊緊相連.這座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m於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芮氏8.5級地震.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東起青島主城區308國道,跨越膠州灣海域,西至黃島紅石崖,路線全長新建里程約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長度26.75公里,總投資99.38億元,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結構拱橋——重慶菜園壩大橋
●世界最大跨徑連續鋼構橋——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
●世界最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重慶巫山長江大橋
●世界上最大跨徑鋼筋混凝土拱橋——重慶萬州長江大橋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杭州灣大橋

十大名橋

1.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內,橋基由12條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圈形。由3種不同的圈洞聯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橋上置有五亭,而且亭與亭之間又以廊相連。
2.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
3.玉帶橋:此橋位於北京頤和園內,全橋用漢白玉石建成,拱圈為蛋形,兩側雕刻精美的欄板和望柱,通體潔白、線條流暢。遠望猶如一條玉帶點綴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遊客贊為“海上仙島”。
4.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縣的程陽村邊的林溪河上,全橋為石墩木面瓦頂結合而成。橋上建有五座寶塔形狀的樓亭,可避風雨。整座橋無一鐵釘,全用桁槽銜接,它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十分精緻牢固。
5.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鎮,建於宋代,當地人俗稱“五里橋”。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五層六角磚砌成的寶塔一座,此橋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此長橋”的美稱。
6.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的趙縣城南洨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邊42塊的橋欄板上,都有精刻的龍獸浮雕。
橋(為交通而修建的架空通道)
7.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的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於一體的綜合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開關的活動式石橋,自古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
8.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廣安門西南約10公里之處,該橋因跨越在盧溝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盧溝橋。全橋均用白石建成,兩邊石欄雕柱各140根,石柱頭上雕有蹲伏形態各異石獅子485隻。
9.十字橋(山西晉祠魚沼飛梁):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15公里的晉祠內。橋樑為十字形,建於魚沼之上,又名魚沼飛梁。全橋由立於沼中的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又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樑連線,上鋪十字橋面,兩側有漢白玉石欄桿。
10.五音橋:位於河北省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此橋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悅耳音樂,包括我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

高度排名

第一名:中國湖北巴東四渡河特大橋(高度:560米)
四渡河特大橋為單跨900米的鋼桁架加勁梁懸索橋,橋面寬24.5米,橋面採用單向坡,居世界第一。從塔頂至谷底高差560米,被譽為世界第一高橋,採用火箭拋繩系統進行先導索過深切峽谷,為創國內外首例,加勁梁吊裝採用跨徑為國內最大的900米纜索吊。
第二名:中國重慶黔江沿溪溝大橋(高度:280米)
沿溪溝大橋位於重慶黔江區水田鄉農橋村與正陽鎮之間,分左右兩幅,單幅全長560米,其中主橋長310米,主跨150米,橋面與谷底垂直高度為280米,比號稱“世界之最”的法國米洛大橋還高10米。
第三名:法國米洛大橋(高度:270米)
號稱“世界第一高橋”的是米洛大橋,位於法國南部塔恩河谷上,橋面距谷底垂直高度為270米。由英國設計師諾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在經過三年時間的施工後,於2004年12月17日竣工開通,時任法國總統的席哈克專程前往為其剪彩。
米洛高架橋創下的各項紀錄
橋長2460米。
寬度達32米的大橋連線起了米洛(Millau)山谷和西南部的塔恩(Tarn)河谷。
橋塔總高達343米。
塔恩河谷上方橋面高達270米。
整橋的最高橋墩高度達到破記錄的245米。
該橋有一個3.6萬噸重的鋼製橋面,相當於5個艾菲爾鐵塔的重量。
創新科技:橋墩建造過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米洛高架橋的抗震性極高,並且能夠抵禦各類嚴峻的氣候條件。
米洛大橋採用斜張橋形式,為四線道,橋樑以七支懸臂支柱支撐,橫跨塔恩河(Tarn River),橋面高270公尺,懸臂支柱最高處達343公尺,比巴黎艾菲爾鐵塔還高;大橋總長2.5公里,重3.6萬噸,自2001年12月動工,花費3年時間完成,其高度、完工時間均創下世界第一,開車其上宛如行走在雲端。

引申術語

體操術語
自由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兩手與腳支撐,身體背部向支撐面,最大限度地挺身成弓形的姿勢。有單腳支撐另一腿上舉的橋;單手支撐的橋;還有前膊橋和跪橋等等。所以除基本橋外其他姿勢的橋應加以說明。
滑板術語
橋在滑板中為滑板的一個組件,又稱支架,T字形,為安裝輪、軸承和承接板面的重要組件。
橋的結構橋的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