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鎮

楊廣鎮

楊廣鎮位於雲南省通海縣東北部,杞麓湖東南岸,東接華寧縣,南鄰里山彝族鄉,西與秀山街道相連。總面積96.77平方公里,鎮政府距縣城3.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10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楊廣社區 
  • 地理位置:雲南省通海縣東北部 
  • 面積:96.77平方公里 
  • 人口:50636 
  • 著名景點:東華山,龍興寺,三聖宮 
地理環境,區劃人口,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人口衛生,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文化教育,旅遊名勝,小新村三聖宮,法明寺,慈濟寺,龍興寺,朱氏宗祠,民風民俗,歌舞,加快文化發展,

地理環境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1.8℃—17.6℃。

區劃人口

全鎮轄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7個壩區村和楊廣社區居委會,3個山區村),61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636人,其中農業人口48342人,少數民族人口18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8‰。

自然資源

楊廣鎮自然資源極不豐富,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楊廣鎮的土地總面積為96.77平方公里。已利用133051.4畝,占全鎮總面積的88.9%;耕地面積:44797.94畝,占總面積的29.9%;園地:6877.65畝,占總面積的4.6%;林地:57384.8畝,占總面積的38.3%;其他農用地15086.8畝,占總面積的10.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626.48畝,占總面積的5.1%;交通用地:922.5畝,占總面積的0.6%;水利用地:355.2畝,占總面積的0.2%;未利用土地:14442.83畝,占總面積的9.6%;其他土地2272.3畝占總面積的1.5%。全鎮域內礦產資源主要以石灰石礦為主,另有少量煤礦和砂石粘土,2007年全鎮礦山持證開採戶11戶。楊廣鎮雲龍、楊廣、鎮海、義廣哨、興義、馬家灣村毗鄰杞麓湖,工農業生產水資源主要靠杞麓湖供給,境內有台家山小(一)型水庫,楊廣村姜家沖小(二)型水庫,落鳳秧田沖小(二)型水庫,小壩塘11座,畜水總量180萬立方米。到2005年,楊廣鎮水利化程度達 87.3%。但現有的水資源完全不能滿足田地用水,水資源仍緊缺。全鎮有林地面積2679.3公頃,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滇油杉柏樹旱冬瓜桉樹等,還有少部分竹子。同時也存在極少量的穿山甲野雞野兔巨蜥、蟒等野生動物。

歷史文化

楊廣鎮歷史悠久,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眾多,景點星羅棋布,既有山清水秀的東華山,更有“中華一絕”的小新村三聖宮格子門,為發展文化旅遊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就該鎮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綜述如下:①古城村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蹟與自然美景,既有金家灣大中小三個龍潭及金家山蒼翠欲滴的樹林,又有曾被清朝賞為“紫禁城騎馬”顯赫一時的朱尊故居,更有被譽為“中國一絕”、“藝術瑰寶”的小新村三聖宮格子門。同時古城據說是三十七蠻部會盟之處,文化古蹟隨處可見,依託豐富的自然景觀及人文資源,這裡一定會成為開發農家樂旅遊的好地方。②大新東華山,面積10餘平方公里,林木豐茂,流水一斷,是人們春踏青,夏避暑的好去處。東華山的水清涼甘甜,天旱不見旱,雨澇不見澇。山上的龍泉寺,建於清康熙年間,是馬妙空伏龍的地方,這裡香菸繚繞,香客絡繹不絕,成為大家許願的地方,據說挺靈。富春山風光秀麗,有山茶萬株,十月遍開。山中慈濟寺,始建成於元朝,從清嘉慶年間香火旺盛,是縣內佛教勝地之一,十月茶花開放時,游山、游寺的人絡繹不絕。③興義村的石頭城,近十年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臨公路的石頭牆看起來不算長,但從石洞進去才發現這是生活著幾千人的村子,裡面的街道都是用大石塊砌成的,這裡的建築是土木建築,家家相連,戶戶相通,不熟的人進去以後很難繞出來。村寨本身是極富特色的旅遊資源,村寨旁邊還集中地保留著許多有特色、有價值的資源,如海潮寺飛來寺等,特別是興義建設新農村以來,現代和古樸交相輝映,更具特色。

人口衛生

隨著農村農民收入的提高和改水、改廁工程的推進,農村居民生活衛生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於資金、規劃、政策等原因,農村亂倒垃圾、大部分使用半身廁所等現象仍然存在,髒、亂、差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整治。鎮衛生院及11個村衛生所,經過體制改革和多方資金的投入,全鎮的醫療條件、醫療設備、醫療技術得到了較大改善,基本能夠保證小病不出村,小手術不出鎮。各村的計生服務站在上級相關部門的培訓和技術支持下,農村的生殖、生育保健工作得到了較大提高。2007年11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鎮展開,參保率達98%。社會保障工作開展順利,農村社會養老、醫療、工傷等保險入保率偏低。
楊廣鎮人口衛生楊廣鎮人口衛生

經濟發展

以麵粉麵條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整合提升穩步推進,印刷包裝業提檔升級基本完成,鍛壓鑄造行業逐步整合。2011年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總收入30.45億元,比2010年增10%;農業總產值達3.08億元,增8.1%;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6.11億元,增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9億元,增66%;地方財政收入2242萬元,增4.6%;農民人均純收入5948元,同比增730元,增13.9%。
2007 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48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3元。農村實有勞動力32882人,從事第一產業勞力22318人。年末耕地面積27807畝,人均占有耕地0.47畝。主要農產品面積及產量:全年糧食麵積11709畝,總產293萬公斤,單產229公斤。蔬菜面積37088畝(含複種),總產 8749萬公斤,果園面積351畝,水果產量26萬公斤。年末生豬出欄36340頭;山綿羊出欄2137隻;大牲畜出欄464頭。年末建房結構為磚混 2567戶,土木 10791戶,其他結構172戶。
楊廣鎮經濟楊廣鎮經濟

新農村建設

楊廣鎮地處通海縣城東北部,靠山面水,交通便利,民族眾多,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村文藝基礎。近幾年,鎮政府非常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在婦聯、共青團和文化站等部門的積極引導、挖掘下,踴現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品節目,培養出大批文藝骨幹和文藝愛好者,進一步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為精神文明和和諧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3月8日,婦聯選送的楊登榮家庭自編自演《婆與媳》小品,在市婦聯、市文化局、市體育局聯合舉辦的慶“三·八”家庭文藝展演及家庭趣味運動會中榮獲三等獎。小品充分展現了新時代的農村家庭關係、對建設家鄉、熱愛農村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樸實的台詞,真情的演出,得到了評審的一致好評和觀眾的讚譽。

文化教育

隨著政府、社會及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各村委會的文化活動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如老年活動中心、棋牌室圖書室、室外活動場等文化娛樂場所設施齊全。在鎮、村兩級及文化相關部門的領導、關心和幫助下,各村的文化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為有效解決學生上學難,上學條件差等問題。近三年來,共投入資金200餘萬元,用於建蓋和修善中、國小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投資30餘萬元用於現代信息教育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全鎮生均占地面積為國小12.8平方米,國中13.5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為國小6.5平方米,國中 10.17平方米,均達到省定標準。全鎮2所中學和中心國小建有計算機室和遠程教育系統,11所村完小具有衛星教學收視點,教育教學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楊廣鎮國小楊廣鎮國小

旅遊名勝

鎮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悠久的楊廣麵條,獨具特色的蔡家山銅器,深谷清幽的大新東華山及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龍興寺,古城小新村三聖宮的木雕格子門等遠近聞名。

小新村三聖宮

小新村三聖宮,始建於末,因供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而出名,據清乾隆《重修三聖宮碑》記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修重建,現為清代的建築。三聖宮為“船形”三進式兩院布局,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及前、中、後六個垛間組成,外設圍牆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這裡最精彩、最靚麗的是被譽為“中國一絕”、“藝術瑰寶”的六扇木雕格子門,每扇木門為一整塊紫椿木,鏤空五層立體雕刻,以《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等故事為主,出自清末民初河西木雕藝人高應美之手,被海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每扇木雕格子門中都有一首用竹葉湊成的詩,其中一首“水繞樓船起聖宮,雙龍勢發脈豐隆,春山擁翠千年秀,不賴丹表點染工”,詩中充分讚頌了三聖宮的風光景致。三聖宮於1993年被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歷史、藝術、文物價值可見一斑。
楊廣鎮旅遊名勝楊廣鎮旅遊名勝

法明寺

通海五中的法明寺,始建成於元朝,據寺中現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記》載:“粵稽(查閱)古碑誌,寺創自元朝,迄今四百餘載”。該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為佛教的活動場所,到了清光緒年間,因受義和團影響,楊廣的一些老百姓將其作為“神壇”使用。法明寺占地1231平方來,由大殿、中殿、兩相、大門組成,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雖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全部結構仍保存完好。該寺於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慈濟寺

位於大新村後的富春山慈濟寺,坐東向西,一進院加配由殿前(大門)、兩相(樓)、大殿,大殿後有慈雲閣、文昌宮、祖師殿,占地約3000平方米。寺始建於元代,據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 1487年)《富春山慈濟寺記》碑載:“城東唯有富春山,十里許有古剎,名曰慈濟寺……創於鐵牛,繼之德雲,毀坏於兵災之時”。碑石所提到的鐵牛者既元初僧人,曾經做過秀山普濟寺住持。慈濟寺因兵災毀壞,現存建築為清初重建,經嘉慶、道光重修以保存至今。慈濟寺掩藏在富春山濃蔭蔽日的小山凹中,四周環境優美,有青山鳥語,松風林濤之趣。2001年被玉溪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

龍興寺位於大新東華山,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該寺右側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長年流淌著20寸管粗的泉水。傳說明朝時洞中有蛟龍,當地人曾請來馬祖仙師將咬龍鎮服,幫該寺塑馬祖像以鎮懾。寺周圍林木豐茂,幽靜非常。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位於小新村,坐東向西,面積1236平方米,一進兩院由大門、中殿、大殿、兩相十二耳和六躲間組成,為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建成,是朱尊故居。

民風民俗

歌舞

漢族的歌舞,統稱地會,在各村都非常盛行。一般是在春節期間進行演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勞動人民創造出自己非常喜歡的娛樂方式,其中地會因內容多,簡單易學,傳承傳統而為人們所喜愛。現在的地會包括了龍燈、蝦燈、豬八戒背媳婦、綠翠雀、板凳龍、十八般武藝、拉花車、小燈等。在我鎮十一個村委會中,雲龍的龍燈,興義的板凳龍腰鼓舞,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藝,鎮海的八仙過海,古城的豬八戒背媳婦都很有名,特別是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藝,在每年大年初一縣地會展演中都十分吸引人,其精湛的表演常獲得觀眾的喝彩。
楊廣鎮文化下鄉活動楊廣鎮文化下鄉活動
民俗文化往往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反映一個地方的特色,並為大眾所接受、喜愛,成為本村、本寨的一個傳統。在我鎮,楊廣的二月十九拉花車,興義的正月初十迎神,鎮海的正月十三迎大豬,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藝都已成為當地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這些活動都代表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生活步步高的美好願望,每逢這一天,都成為了本村的一個重大節目,同時,也是老少同娛的一個大舞台。任何一種事物的興起和發展都脫離不了地方性的文化根源,而如何把這些文化旅遊資源變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這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加快文化發展

楊廣鎮的文化活動由於根植於大眾,因此活動十分活躍,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有的村還有多支,老中青都活躍在其中,這從每年我們舉辦的文藝比賽都可看出其文藝演出水平日溢提高,活動的廣泛性日益增強。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興義村林海藝術團和義廣哨村的文藝宣傳隊。這兩個村由於歷屆村兩委的重視,注重培養人才,兩村的文藝活動非常活躍,除了在本村、本縣進行演出外,還受周邊其它縣市的邀請外出演出,既創造了社會效益,又創造了經濟效益。兩支代表隊代表縣、鎮參加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義廣哨文藝隊代表縣參加玉溪市法制之春比賽獲三等獎。八十年代,鎮海村出了在當時比較有名氣的家庭文藝隊,其成員全部由本家人員組成,由張桂瓊領頭,為當時農村文藝活動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曾引起廣泛關注,後因故解散。楊廣文化中心九十年代初組建的鳳山藝術團,也名聲在外,我站在1999年—2000年曾組織其排練演出,演出地點涉及我縣五個鄉鎮,所到之處深受當地民眾歡迎。在建國五十周年我縣舉辦的“迎國慶五十周年文藝演出”中所選送的三個節目分獲一、二、三等獎,創造了佳績。後因人員變動大及經費原因而解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