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橫村

楊家橫村

楊家橫村隸屬鋼城區辛莊鎮,位於萊城東北18公里處,盤龍河上游,北臨楊家橫水庫,西接苗山鎮,東靠老婆寨,南面是上三山村。地處山區,耕地面積1407畝,420餘戶,人口129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家橫村
  • 外文名:Yang Jia Heng Cun
  • 人口:1299人
  • 耕地面積:1407畝
  • 隸屬鋼城區辛莊鎮
村情簡介,人文自然,人物事件,

村情簡介

楊家橫村隸屬鋼城區辛莊鎮,位於萊城東北18公里處,盤龍河上游,北臨楊家橫水庫,西接苗山鎮,東靠老婆寨,南面是上三山村。地處山區,耕地面積1407畝,420餘戶,人口1299人。
據楊氏墓碑記載,元代元統年間,楊姓由河北省遷此建村:為求興盛,以“橫”示好,取名為楊家橫村。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勺山保·楊家橫”。清朝時屬勺山保;楊家橫村1940年為萊蕪縣十區黃土鄉;1941年為萊蕪九區;建國前後為八區;1958年10月至1984年為辛莊公社所轄;1984年至1985年10月為辛莊辦事處所轄;1985年11月至今為辛莊鎮所轄。楊家橫村共有10餘姓,除亓、尚、呂三大姓氏外,其餘段、宋、王、魏、曲、徐、張等姓氏人口較少,但能和睦相處,從無姓氏隔閡,以大欺小之現象。
楊家橫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勤勞質樸的村風.不論在戰爭年代和和平建設時期,都為黨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歷史上有楊家橫三次戰鬥。
1940年5月19日,駐博山、淄川、萊蕪的日偽軍700餘人進犯常莊、文字縣一帶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在司令員廖容標、政治委員胡奇才率領下,節節抵抗,誘敵深入至楊家橫伏擊圈,發起圍殲戰鬥。從下午7時至翌日拂曉,殲滅日偽軍300餘人,繳獲迫擊炮2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10挺,擲彈筒8具,步槍100餘支,殘敵逃回博山。
1940年11月4日,一旅二團突襲在辛莊“聯歡”的日偽和閻團(原吳化文部)。次日晨,敵為報復和打通萊(蕪)魯(村)公路,出動500餘人向楊家橫進犯。我軍在岔道、三山村一帶阻擊,先後打退該敵及萊城援敵300餘人的多次衝鋒,至晚敵人撤退,總計斃傷敵偽180餘,我部傷亡40餘,一營教導員鐘鳴,連長陳永源壯烈犧牲。此戰習稱“第二次楊家橫戰鬥”。
1941年1月1日,博山日偽500餘竄至萊東常莊一帶,妄圖破壞我軍某兵工廠。在楊家橫等村民眾協助下,兵工廠安全轉移,敵惱羞成怒,殘殺無辜民眾數十人,燒毀民房數百間,擄走數百青壯年、婦女及大批牲畜財物。一旅二團一部在楊家橫村南三山一帶截擊,大量殺傷敵人,將民眾及牲畜大部奪回,敵在飛機掩護下逃回博山。此役即“三山戰鬥”,亦稱“第三次楊家橫戰鬥”。在戰鬥中,楊家橫村民做軍鞋、送軍糧、運彈藥、抬擔架,為配合部隊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擁軍支前模範村。
楊家橫村文化發達,本村劇團由來已久,劇團始於抗戰之前,由段奉遠、呂宗元等演“撮頭戲”(即木偶戲)。段奉友雖為老農,但記憶驚人,過目不忘,通過看大戲班演出,能熟記20多台大戲,到1947年至1950年,由木偶戲轉為台戲,1952年正式成立楊家橫鄉村劇團,亓文明任第一任團長。主要演員為段奉友、亓叔文、呂宗元、呂金聚、亓文明等。
1953年村劇團請來了萊蕪梆子郝北松老師當導演。這時的戲迷們誰學戲誰管老師飯。鼎盛時,人不用叫,自己吃了飯就來這裡排戲試演,逐步形成了月台戲,萊蕪縣戲劇比賽曾獲二等獎。“文革”前,1964年前後,劇團添置許多新服裝道具,演職員達到四五十人,所演古裝戲《長坂坡》、《兩郎山》、《小姑賢》等非常叫好,城東四十里遠近聞名。至今不斷吸納新演員,每逢新年春節和重大節日堅持演出,既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又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
解放前,人們受兵、匪與自然災害的侵擾,苦不堪言。據80多歲的老人講,20世紀20、30年代,有幾次遭沂水的劉黑七部搶劫,勇敢的村民在雙泉寨用五子炮予以打擊,但難逃劫難。戰爭年代兵荒馬亂、生產停滯,衣食無著,一遇洪水,直衝東西兩岸,加上楊家橫荒山面積大,沙地多,肥沃土地甚少,旱澇年景,只好奔走他鄉,要飯餬口。據統計,本村十姓中有30多人外出討生,下蒙陰、闖關東者十幾人,餓死多人,當時流傳道:“徐家店子開店的,蔡店捻線的,楊家橫的要飯的”。從建國後至80年代初的幾十年中,村民吃國家返銷糧幾十萬斤。
解放後,特別是國家修建楊家橫水庫灌區以來,歷屆黨支部帶領全村艱苦奮鬥,日子越過越好。亓文俊任村支書近30年來,帶領全村改天換地,舊貌變新顏。在鐵路、水庫大量占用土地的情況下,村兩委先從農田基本建設開始,趁辛大鐵路竣工時,於1973年至1974年將村莊由路東搬遷到雙泉寨前懷,騰出河灘造地50畝;1975年至1976年縮河造地100畝;1977年至1978年,村兩委率領村民壘河堰3000米;1978至1988年專業隊造地(九子峪)2畝,專搞玉米配種,有了良田,糧食畝產由解放前的一二百斤增至七八百斤。
1975至1976年修建村東水渠2000米,澆地200畝,修渡槽120米。1977年乾群齊努力,修建南封山水渠500米,灌溉良田100畝;1978年在村北壘渠道100米,澆地50畝;1975年至1988年在東平子、黑峪打小塘壩各一座,蓄水1萬立方米。並在村南建大橋一座,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1989年至1990年在村東打了5米深的大口井一眼,並配管道570米,解決了人畜用水問題,村南再打大口井一眼。2000年乾群齊動手,加固河堤3000米。
道路通、百業興。自1996年至1999年修西山至西南嶺生產路1500米,緊接著修東平子至蛤蟆石子生產路,從1985年至1986年修南北村路300米,1994年修村內西台子路300米,1999年至2002年村內硬化東西路100米,村內改河修東西路300米,砌石堰鋪路面300米。
交通工具逐年增加,全村三輪車已達100多輛。整個村莊暢通無阻,車輛川流不息。1984年至1985年發動專業隊上山造林,現在的龍王山、南窯子山,鬱鬱蔥蔥,沿河兩岸一排排白楊樹挺拔聳立,一派生機。楊家橫國小20世紀50年代初建在村中破廟內,現在的學校環境優雅寬敞明亮,教學設施、配套齊全,雖經時事變遷,但從7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著完全國小建制,自建國後至今共培養大中專畢業生57人。魏小明是村里第一個博士生。
每年春、夏、秋,遊人如織,從博山、萊蕪、萊鋼等來此垂釣者多達百餘人。
現在的楊家橫村,人們正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朝著更加富裕文明的美好明天快速前進。

人文自然

楊家橫村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較多。雙泉寨廟會,就是一民俗盛會。據稱從明清始,雙泉寨即有廟會。寨牆廟內塑有玉皇大帝、泰山奶奶、倒坐觀音等神像,有唐上坡王書林、王仙其,楊家橫段奉強等先後看廟念佛,抗戰期間被日寇與當地土匪毀壞。1998年春由楊家橫、下朱家店、高上坡、唐上坡等民眾投資再次興建,古歷4月18日廟會。是日,周圍鄰村中老年人及若干村婦置辦酒菜,縫衣掛袍、燒香磕頭、鳴放鞭炮、供奉神靈、企盼風凋雨順,百姓平安,上山者絡繹不絕,每年到會一兩萬人,現已變為一種旅遊娛樂的方式了。另外,本村中間還建有大廟(現學校校址),村南北兩頭建有關帝廟,隨著時間的流失,已蕩然無存。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亓文選 男,出生於1925年,山東省萊蕪市辛莊鎮楊家橫村,萊蕪縣楊家橫村民兵隊隊長,1947年2月在萊蕪戰役中犧牲,安葬於本村。
尚近忠 男,出生於1921年,1939年參加革命,泰山軍分區。1944年犧牲於歷城,安葬於歷城。
王丙貞 男,出生於1929年,1947年參加革命,華東野戰軍八縱戰士,1948年4月犧牲於淮縣戰役,安葬於淮縣。
尚化忠 男,出生於1923年.1939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戰士,1944年犧牲於章丘胡台戰鬥,安葬於本村。
亓文斌 男,出生於1921年,1939年參加革命,萊蕪縣辛莊區區中隊戰士,1942年在萊蕪姜莊戰鬥中犧牲,安葬於本村。
呂永高 男,出生於1913年,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魯中軍區警備四團政委,1948年在淄川洪山戰鬥中犧牲,安葬於洪山。
尚懷厚 男,出生於1921年,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東北野戰軍排長,1948年3月在四平戰役犧牲,安葬於四平街。
亓文記 男,出生於1918年,1943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戰士,1947年2月在萊蕪楊家橫戰鬥中犧牲,安葬於本村。
呂金慶 男,出生於1908年,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山東縱隊四支隊二團戰士,1940年在萊蕪小山子戰鬥中犧牲,安葬於小山子。
二、歷任村支書
1938年-1940年 呂金吉
1940年-1958年 呂金花
1959年-1976年 亓文透
1976年-   亓文俊
三、歷任村主任
1955年-1956年 王其俊(社長)
1956年-1958年 呂金花(社長)
1958年-1959年 亓文通(大隊長)
1959年-1966年 呂金花(大隊長)
1967年-1969年 呂金利(革委會主任)
1970年-1984年 亓文常(大隊長)
1984年-1989年 尚懷孟
1990年-2001年 亓玉停
2001年-   亓文俊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呂永高 曾任魯中軍區警備四團政委
呂永海 濟南汽車製造廠政治部主任
尚懷玉 四川民政廳廳長、成都大學黨委書記
尚慶來 四川成都公安處於部
尚慶珍 中國農業銀行計畫處處長
亓玉台 南海艦隊某師師長
呂金忠 北京軍區旅政治部主任
亓文發 山東省精神病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段明海 中學高級教師
亓玉德 水利局工程設計院工程師
段明河 中學高級教師
萊蕪小豆芽創建於2015年12月17日,資料參考萊蕪市人民政府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