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良(軍人)

楊學良(軍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學良,名狀,字克義,安溪縣崇信里三洋鄉(今蘆田鄉三洋村)人。約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前後,個子粗,頭大如斗,綽號“大頭狀”。少年好為人打抱不平。與族兄楊漢烈交好,因受強房欺凌。當楊漢烈之父楊章鳳被強房楊音銚綁票,楊漢烈與學良共謀劫回。楊音銚惡人反告狀,報官緝捕。迫於無奈,學良與漢烈嘯聚山林,截殺官差。學良尊漢烈為連長,自稱排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學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溪縣崇信里三洋鄉(今蘆田鄉三洋村)
  • 出生日期:1884年後
  • :克義
人物生平,家族,

人物生平

民國7年(1918),學良得羅岩民軍桂清幫助,力量增強,聲威大震。金榜民軍林源被粵軍趙光槍殺後,其所占據西坪一帶,遂為學良與桂清所有,勢力擴至依仁、新溪二里。8年,學良任閩靖國軍第三旅第六團營長。當時第五團團長後洋陳清東經常侵犯學良地盤,學良與交戰多次,皆獲勝,於是“大頭狀”勇猛聞遠近。他想兼併桂清,但沒有得逞。
11年10月間,學良為東路討逆軍暫編第一師第三支隊長,旋任東路討賊軍新編第一師第二旅少將旅長。所部不設團,編成12營。他將嫡系部隊分與族親楊烈式、楊學益、楊贊成三人統率,實力冠各營,他對營長說:“團長缺,將以授奮勇積功者”。激勵各營臨陣須奮勇戰鬥,爭取立功。但治軍不嚴,任部屬糟踏鄉里。
12年夏,學良與第三旅長陳錚爭地盤,企圖一戰蕩平陳錚。兩軍對壘於澳江,形勢十分緊張。後經楊漢烈居間調停,陳錚同意將內安溪之田糧雜捐歸學良徵收,縣長一席亦許學良薦用,才和解息事。但學良所薦委之縣長,布告一貼出,入夜即被撕下或塗上油墨。學良輕視師長,遇事與漢烈爭議,聲色俱歷,甚至一意孤行。漢烈看他態度傲慢,鄉中事亦自以為是,不相尊重,於是提拔從侄國標為統轄。學良更加懷恨,別樹一幟,率眾攻陷多卿,收民軍詹方珍為團長,作嚮導,入據漳平。當地民團李玉茹、何其隴受編,漳平城外永福、溪南、新橋等地民團紛紛望風歸附,華安葉揚瑜亦率部投靠。學良勢力擴張至龍巖邊境,自稱龍漳聯防總指揮,連續委派劉餘力等人為漳平縣長,任楊烈式、詹方珍、肖繼武為團長,其餘各授獨立營長,直屬總指揮部,囊括漳平全縣,跨安溪、華安、龍巖三縣,擁眾近六千人。
13年夏,詩山陳國輝怕省軍進攻,派人到漳平說學良:“願為附庸,請加入聯防系統,以應變故”學良利用陳國輝抑制陳錚,遂許訂盟。部下劉餘力等勸說:“我方實力數倍於陳錚,壓其就範,易如反掌,其所以隱忍不發,純為顧及內部名義。國輝梟雄,事急相依,必無誠信,如與交好,終必有悔。”學良置若罔聞,即命駐防安溪部隊聽任陳國輝指揮。是冬,高義奉命進攻國輝,國輝敗走漳平依學良,學良授以龍、漳聯防副總指揮。
14年5月,學良派詹方珍、李敬慎、劉維德諸部助國輝打入安溪縣城,攻占詩山。七月,漳州駐軍張毅部進攻漳平,李玉茹、何其隴誘學良的營長鬍江揚叛變。事起突然,學良潰敗,狼狽東歸。遣人送信給國輝,言漳平突變,請讓出安溪。國輝佯許,學良信而不疑,命令部隊開進縣城,顧左右曰:“我固知國輝不失信,劉餘力之言過也!”國輝乘機派隊兼程趕到官橋,盡繳劉維德部槍械。又進兵赤嶺,擊破林秀山。學良抵西坪,聞訊始作戰鬥部署,守住荇內灣。他回三洋對漢烈表示願再受調度,且央求協助驅逐國輝。漢烈集合桂清、陳錚部千餘人與學良三千之眾,分道圍攻國輝,於八月初三日攻入安溪縣城,國輝敗走。學良雖與林桂清、陳錚、楊國標合力驅逐陳國輝,但彼此挾嫌未釋。學良傲慢,楊國標曾受面斥,心懷報復。十月,楊國標請示楊漢烈,通知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暗中控制會場(縣府後堂)。學良所部千餘人駐後垵,是日上午帶楊烈式、肖繼武赴會,隨帶護兵70餘人入會場。至11時許,未見漢烈到會。學良聽說國標多次派人催請,皆報熟睡未醒,便大罵:“出令開會,遲遲不來,當什麼師長?”國標巧言辯解說:“師長昨夜賭到天亮,難怪。”桂清、陳錚也設辭攀談,以待時機。至午,與會諸人就席進小點,但不供應學良護兵午膳,學良命上街就餐,僅留6個侍衛。國標乘機走至學良座後,以短槍抵其背猛擊,彈穿胸膛,學良猶離座回頭,埋伏門側的士兵急向學良開槍,各護兵亦同時被擊斃。事發後,其他上街就餐的護兵聞槍聲從縣大門不得入,繞道東街進側門,被李玉樹部誘捕繳械。楊烈式、肖繼武在外得訊,奔往後垵轉內地為匪。學良部眾就此樹倒猢猻散,有的轉投新主,相當一部入山為匪。

家族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楊學良的族兄,楊漢烈,為救父被豪族誣為匪,報官緝捕,不甘被擒,與同伴等截殺官差,落草為寇。
光緒二十九年(1903),漢烈的堂親因事殺人,楊姓豪族誣楊章鳳為兇手,強行擄去,進行勒索。漢烈變賣家產得銀430元,托人議贖,尚不肯罷休。漢烈無奈,哭訴於同伴楊學良。楊學良聽了十分氣憤,建議把款購買槍枝彈藥,用武力劫奪。於是,漢烈購得長短槍數桿,糾集學良等十多人,乘夜包圍小樓,劫回楊章鳳。豪族指漢烈為匪,報官緝捕。漢烈與楊學良等不甘就擒,截殺官差,又得槍十多桿,遂落草為寇。同夥喜其忠厚勇敢,共推為首領。清政府鞭長莫及,只好聽之任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